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旧闻新读】广州各村举办龙舟竞技 上演原汁原味“龙船...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新闻

 端午时节即将到来,广州又到了扒龙船的时候了。6月5日是农历五月初一,按照惯例,从这天开始广州各村龙船就会轮流外出拜会,同时各村也会轮流做东,邀请友好乡村龙船前来联谊,这就是“趁景”和“招景”。记者走访发现,这几天广州多条村举行招景活动,规模大小不一。
    传承 端午龙舟文化习俗
    在广州市天河区,家家户户正热闹地筹备着过端午,挂菖艾,饮药酒,斗百草,回娘家,吃粽子,划龙舟……每年的端午都能见到“起龙”、“采青”、“赛龙(游龙)”、“藏龙”和“散龙”,而“迎新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5月22日,石溪秦姓迎新龙回家。宗族的父老说,造一条新龙船,最重要的是讲“心”。一族的人,同心同德,将宗族发扬光大,把宗族精神、宗族的凝聚力一代代传下去。“迎新龙”的当天,族中耄耋之年的长者也拄着拐杖和后生们一起迎接了新龙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族人迎接新龙船  叶伟报摄
    若是想要寻得一个线索能够贯穿几代人的成长记忆,那么龙船就是这个“线索”,它陪伴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从懵懂小儿到耄耋老翁。
    新龙船入水前,要经过了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如祭神点睛采青。
    采青进水能让龙船焕发生机。关于采青的寓意也颇多:一是宗族“生生猛猛”,兴旺自己的宗族、村庄和河涌;二是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祭龙神,以求获得它的庇佑。
点睛 叶伟报摄
    点睛的时候要说点睛辞——一点眼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三点鼻子,和谐幸福,万家平安;四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五点龙角,愿龙舟为我们带来健康、吉祥、如意!
    仪式结束后,新龙船由其他船只牵引,游弋江水回家。而老龙则将要在采青拜神仪式后迎接新龙船的到来。
    吃过龙船饭,族人们将龙头从祠堂接到侯王庙拜神祈福。老龙点睛、采青后,在江上游弋一番便开始迎“新龙”了。为什么老龙要接新龙?长者说,这是传承,一代接一代。就像秦家的青少年一辈也会从父辈手上接过龙船桨,带着宗族的精神,一年年划下去。
启程采青的路上不敲鼓。叶伟报摄
    据了解,龙舟竞技过后,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各村开始扒龙舟走亲访友,与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联络感情,形成特定的“龙舟景”。每年到车陂“探亲”的龙船少则150条、多则200条,场面蔚为壮观。端午节期间,市民可到此体验“车陂招景”的热闹场面。(天河区创建办)
   龙舟竞赛活动精彩纷呈 河上龙舟训练忙
    五月五,龙船鼓。端午将至,番禺区各河涌上锣鼓铿锵,鞭炮齐鸣,各大小龙船“沉睡”一年后纷纷“重出江湖”,在各河涌上“劲橹翻飞,百舸争流”。
    日前,记者在沙墟村对开的市桥河河段看到,来自沿岸各村的龙船在河上训练。但见宽阔的河面上,微波荡漾,多条龙船正在集训。“预备——”教练一声号令,龙船队员统一含首向前,整齐划一的桨与江面保持一定的角度。收到“出发”的指令,队员们瞬间激情饱满,拼命向训练目标划去,木桨与江面的亲密接触,泛起一层层白浪。不一会儿,起点与前行的龙舟尾部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紧接着,河的另一侧,数条龙舟如箭离弦,伴随着“咚咚”鼓声和岸上的加油声,你追我赶,奋力向终点冲去……
龙舟队员正在集训。
    据沙墟村龙船队的队员介绍,由市桥河沿岸各村组织的十乡龙船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今年区里不组织统一比赛,但他们提前训练,从初一开始,到沿岸各村“趁龙船景”,探望各兄弟村,增进友谊。
每年端午节,各镇街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也称“龙舟竞渡”,番禺人称为“扒龙船”。龙舟竞渡在番禺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各镇街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活动。古时番禺龙舟竞渡与今天不同,是“舟大人多”,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艺术活动。而现在则是“舟小人少”,一般每条龙船容纳60~80人。目前,龙舟竞渡已经变成了一种集体育竞技、群众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为古老的端午节增添喜庆气氛。(番禺区创建办 通讯员黄惠玲 摄影员屈巨贤)
    农历五月初二上午,海珠区土华村将举办端午节大型龙舟活动,来自周边各乡村的数十条传统龙舟会在河涌上穿梭。
各村龙舟竞渡。
    上午9时至11时,土华村将迎来周边各乡村的数十条龙舟。精心装扮的“游龙”穿梭于河涌上,为岸上的游客们献上原汁原味的“龙船景”。土华村民在两岸擂鼓欢迎、齐鸣鞭炮、送旗喝彩。好客的村民们还在洪圣庙广场备下龙船饼、茶点、蔬果等,招待前来探亲的乡邻好友。(海珠区创建办)
    暴雨中招景 街坊呐喊助威热情不减
  “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探完珠江探石牌。”这首童谣已经唱了上百年,今年端午节前后,你仍然可以在天河区珠村听到它。6月4日农历五月初一,是珠村一年一度的龙舟招景日。上午9时许,来自珠三角兄弟村、老表村的数十条龙舟纷纷来到珠村应景,深涌里龙舟百舸争流,河涌两侧人头涌涌。虽然昨天天下暴雨,但珠村深涌两岸仍然人声鼎沸,街坊们打伞捧场。大雨中,龙舟手一边高呼号子一边奋力划船前行。
珠村一年一度的龙舟招景日街坊热情不减。
  睇完龙船再食龙船饭 祠堂筵开数百席
  “睇龙船,吃龙船饭”,是广府端午节的重要民俗。龙船饭,原意是在龙舟比赛前后慰劳划龙舟的健儿。据介绍,龙船饭被当地村民视为一种好意头,有“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说法。龙船饭热闹与否,是当地是否兴旺的标志。
  在端午节期间,车陂村保留了传统的龙船饭,各姓氏村民在村里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昨日,村内11个祠堂设下龙船饭超过500席。扒龙舟过后,车陂村各参赛龙舟队伍都兴高采烈地将摆在涌边过百斤的金猪抬回各自祠堂,“领个好意头”。
  晴川苏公祠堂内张灯结彩,围桌而聚的村民有说有笑,十分热闹。当日的菜式中,鸡、鸭、鹅是主打,还有生菜、冬菇、烧肉、芋头扣肉等好意头的菜式。由于龙舟手长时间在烈日下比赛,龙船饭还提供辣椒炒豆角萝卜脯、冬瓜汤等菜式,为大家祛除湿气、消暑解毒。
    熟悉的“游龙舟”说唱艺术
    随着广州城内龙舟鼓声不断,岭南水乡起龙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那些跟龙舟相关的习俗和文化,乡愁随季触动,故事扣人心弦。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岭南文化根源深厚的老荔湾,还有一种更为传统的端午习俗——“游龙舟”。“游龙舟”是岭南民间艺术的一种,正称为“龙舟说唱”。龙舟说唱,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和其他粤语流行地区。旧时艺人停留在茶楼、渡船等地演唱,手持杖头,木雕龙船长棍,胸挂锣鼓罗伞,边敲边唱。
    “龙舟舟,出街游,姐妹行埋莫打斗。封封利是责龙头,龙头龙尾添福寿,老少平安到白头。”这一首小曲,就是老西关“游龙舟”时唱的曲子。“讲到龙舟,个个都会以为是端午节的龙船,但只有老人家,才知道其实‘游龙舟’另有所指,系一种曲牌。”从小在老荔湾长大的街坊陈叔饶有兴致地和大家展开了讨论。
    “著名粤剧文武生靓少佳就全西关人都知道,但其实他的父亲谭杰南也是粤剧名伶。”为什么谈“游龙舟”要说到靓少佳呢?相传清光绪末年,西关有个人曾经跟“鼓起南”,也就是谭杰南学戏,十分了得,谁知晚年潦倒无奈,只好以唱“龙舟”为生,由于早年师从名伶,喉功很好,唱“龙舟”自成一派,人称“游龙桂”。“游龙舟”这一行,以卖唱为生,清贫居多,“游龙桂”离世后其朋友和弟子齐唱“龙舟”为其送行,并碑刻“龙舟王”3个大字。
老荔湾人熟悉的“游龙舟”说唱艺术,在珠三角很多地方都还有。
    据《广州西关古仔》记载,旧时在西关,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面皱发斑,左手拿着一根木棍,横顶着一直木雕龙船;龙头龙须惟妙惟肖,龙身龙尾长约一尺;颜色红黄相间,还有小罗伞、小船桨,船桨用绳索连着,只要扣动绳子,便一下一下地划起来,十分精巧。
    “这些人,当时我们称为‘龙舟伯’,也叫‘龙舟佬’,他们胸前挂着锣鼓,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龙舟曲,挺有趣。”而据记载,龙舟曲一般4句或6句为一段,平仄押韵,能叙能唱,深受粤人喜爱。过去的西关人,一见到“游龙舟”过来,就会围上去。老妇人喜欢在龙船上插一炷香,拜两拜,说是拜龙王,期望龙不翻天不搅水。有些人摸摸龙头又摸摸自己的头,表示添福添寿,小孩子则要摸摸龙须,意思是摸白须行好运。
    “龙舟佬”有时候还要即兴编唱一些词句,让听官舒服开心,唱毕向主家鞠躬,递上锣鼓说句“恭喜发财”,主家就会把酬金放在锣鼓上。(荔湾区创建办)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09:22 , Processed in 0.08099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