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池长庆: 艺途蹞步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6:04: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家简介 池长庆,1964年12月生于浙江平阳。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系)副院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浙江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我出生在浙南温州的一个小山村——青街。这里有三溪秀水环碧于古厝里外,一山修竹映带于青街左右。在我心灵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深深地烙下了浓浓的乡情。记的我小学一年级是在村头的老建筑——双合殿里上课的,上学时要走一段用青石铺就的老街,经过一座风雨无阻的古廊桥,还要跨过一排如琴键般的碇步。这段路虽很短,但留下的记忆却很长。四十年后过村头还颇有儿时的感怀:

月亭潭影遥相对,石碇清流步步开。
拾得孩提思旧梦,横肩钝镬上岭栽。
箫吹竹浪声千壑,雨润青街影一斋。
老携幼行皆和谐,双合殿上唱英才。
我家的老厝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内拥七十二间单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老建筑。著名学者陈从周见后认为该建筑堪称浙南木质民居之代表。从未去族谱上查询祖上的功名成就,但从悬挂在厅堂上众多的匾额便可知祖上也绝非等闲之辈。这种江南小村庄灵秀的自然环境和世代繁衍的宗族谱系是江南文化生成的内在动力,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里并赶上了那个时代。

小学二年级因父亲异农从工便随父到了水头,转学到数学家苏步青曾读过书的水头小学(原称水头振德小学)。四年级时又转学到离家近一点的水头溪心小学,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割野草、扎树叶、拾煤渣以补济家里的柴火。同时也偷学会了抽烟、赌搏、打群架等技艺。在田埂上跑,在厂区里串,几乎处于“野生”的状态,天天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我在溪心这个农工结合的小村里小有名气,现在本地五十岁左右的人说起我还能记忆犹新。那几年虽没学到规定的课本知识,但在“野生”状态中练就了身体的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后来,父母在水头镇上买了地基造了房,我也在初二那年转学到平阳县第二中学,从乡村进入了城镇,那是1978年。
此时学校的教学情况正逐步好转,我也开始认真读书了。在平阳二中这几年,是我读书的关键时期。有几个标志,一是全县中考时我的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二是当上了当时学生中最大的“官”——校团委副书记;三是代表平阳县参加了温州市体育运动会。算得上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说起体育,很是巧缘。在一次放学观看校运动队训练时,见运动员正在投掷手榴弹,因教练的儿子和我们同班,我抱着玩玩的心态靠蛮力投了一次,这一投就投进了运动队。我画画的兴趣则来自于两个因素:老家青街原有一座碗窑厂,山坡上有龙窑,小时候经常穿梭于窑洞之间,有时会趴在画兰花碗的二叔旁,一看就着迷,这或许为我后来走向书画埋下了伏笔。后来,无论是用铅笔在书本上,还是拿粉笔在地上,涂鸦便成了一种习惯。而真正让我拿笔画画的却是缘于一本杂志,在初三时,学校鼓励每人订杂志,多数同学都订了与数理化及语文英语相关的杂志,而我却订了一份《中国画》杂志,一是方开本,新鲜;二为多图版,好看;三是可临摹,好玩。记得当时经常用铅笔和卡纸模仿画家刘旦宅、华三川的仕女画,笔下的仕女往往是一幅鬼脸。尽管如此,我还是把新作时常高高悬挂在自已房间窗顶的墙上自我陶醉。这本杂志让我认识了国画(尽管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国画),也开发了我的绘画潜力。
1982年9月14曰,我以体育生考入了杭州大学。因为在高中阶段当了学生干部,入校后组织安排我当了班团支部书记,开始了多彩的大学生活。这年冬天,我和同样对体育专业缺乏忠诚度的同班同学孙百安冒着严寒在座落于西湖边的杭州书画社逛荡,东张西望中碰巧看见了设点在此的杭州市业余美术学校报名点,于是,我们在忐忑中花了8元钱报了初级班。当时夜校的上课地点是在杭州祖庙巷小学内,后来搬到了体育场中学。初级班的老师是余石蘋先生,一个学期后我们便进入提高班,带班的是浙江美术学院的闵学林老师。提高班的学员中大多是杭州当时青年花鸟画的翘楚,正统的教学和我们风雨无阻的执着使得我们的绘画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闵老师教学中非常注重书法能力的培养,记得闵老师那时让我去买一本李北海的字帖临一临,我第二天即到杭州书画社采购,结果营业员说不知道李北海为何许人也。第二次上课又不敢向老师追问,那时又不能上网查询,后来东问西询总算知道了李北海即唐代的李邕,随即也顺利地买到了一本李邕的《李思训云麾将军碑》,这是我书法的起步帖。除了书法,我还买了刻刀、印石和《篆刻入门》一书,全面铺开了中国传统书画印的训练。在八十年代初高校专业属性相对固化的状态下,我这样任性地玩着自己喜欢的事儿虽不被专业老师看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般人对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俨然成了系里学生中的才子,还担任了校学生会干部,美工团篆刻协会会长。值得一提的是,在毕业之际和当时美工团书法协会会长钱少敏、摄影协会会长倪建勇三人举办了杭大历史上第一个学生书画摄影作品个展。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时任杭大图书馆馆长毛昭晰老师对展览的题赞:如三驾马车隆隆驶过大学校园,壮哉!
毕业之际,一件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我的命运。那是1986年6月29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罗伯特·奥尔先生率代表团防问杭州大学,我的国画作品被作为校礼赠送给了州长并随校领导参加了设在杭州饭店的答谢宴会,会上和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吴敏达、杭州大学校长薛艳庄一起被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州名誉公民称号。这个荣誉当时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如同天降,后来也改变了学校的毕业分配计划——由回温州变成留校。此事颇令人感慨,大学期间一个任性地对书画的坚持,最终有了收获!坚持不一定会有机遇,但不坚持一定不会有机遇。
在杭州大学艺术教研室的工作是我艺术走向专业化的关键时期。教研室主任邢秀华老师是陆维钊和沙孟海的学生,沙孟海先生当时是杭州大学的兼职教授。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尾随邢老师去杭州建德路9号拜访沙先生,因对沙老的仰慕,那时的我一直在摹仿沙体,一次我便捧着一卷字拿去给沙老看,沙老为了鼓励年轻人当时还送我一锭老墨,至今还激励着我。现在我的书法中保持着沙体的气息,与那段“尾随”有着密切的关系。1989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单位派我到浙江美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插班进修,接受到了书法科班教学。当时任课老师有:刘江、章祖安、祝遂之、陈振濂、诸涵等先生,校外兼课的老师还有朱关田、金鉴才、邱振中诸位,同学有许洪流、夏勇、魏海波、杨文涛、金铮等,严格的专业训练使我的书法和篆刻迅速走向正道。随后几年,我的书法作品入展了全国第三、六、七届中青展及全国书法单项展,并在浙江省展上多次获奖;同时国画作品也获得了浙江省首届教师美展一等奖;参与成立了浙江省高校书法家协会,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这几年是我从事书画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和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因为年轻,所以旺盛。
1997年春季,受学校委托,作为主要人员筹建杭州大学艺术学系。通过几个月的协作和努力,杭州大学艺术学系于1998年2月挂牌成立,我被组织任命为系书记,那年我正满三十四岁。1998年9月,新浙江大学成立,我又被学校指定进入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筹备小组开展筹建工作,为了聘请艺术学院掌门人,曾尾随校领导拜访过陈逸飞、金鉴才诸先生。记得当年多次上杭州葛岭和金老师谋划学院办学思路和架构。金老师高屋建瓴、坚守国学的办学立场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学校聘任了陈振濂教授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学校当时考虑到该学科尚没有博士点,最终确定对外称艺术学院,在内以艺术学系的建制挂靠人文学院,人、才、物保持相对独立。新浙江大学成立已过十八载,尚未见艺术学院名正言顺。
这十八载也是我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几个节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进步:一是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第八届书法中青展二等奖;二是作为副主编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大学书法》教材,并在《新美术》《中国书法》等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三是被委以艺术学系副主任,分管本科教学;因对外称艺术学院,外人遂称本人为副院长,似有高攀。但这些皆如浮云,这十八年最值得庆幸的有两事:一是教学相长,在专业教学中虽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才艺,同时也成长了自己;二是在接近知天命之年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受业于闵学林、范景中教授。回望我的艺途,似乎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982年至1989年,中国画学习与创作期;
1989年至2009年,书法学习与创作期;
2009年至今,中国画学习与创作期。
这样的经历使得我在书法与国画两行当中难舍难分。因而,当博士论文选题我向范老师表明了这种经历时,范老师立刻就给出了方向:道咸期间的金石入画研究。最终几经反复,题目定格为《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两位业师皆以治学严谨为范,门下研读四载受益匪浅。
艺事即生活,书画尤如此。艺术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曲指岁月,居西子湖上已历三十三载,呜呼,人生如梦,艺途如歌。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22:06 , Processed in 0.0877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