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88|回复: 0

[史料] 苦雇农娃 敢撄日寇锋(转载)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8-6-5 0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小池 于 2018-6-5 00:53 编辑

1.jpg
讲述者:乜书杰,乜子彬将军之子。(1942年生,资深戏剧工作者)


2.jpg

三十一师在鄂西修建的“阵亡将士碑”残碑 
 
乜子彬简介

  乜子彬(1901—1952),字森昌,直隶省景县(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即加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队,因作战勇敢,逐渐被提拔为军官。1938年,以国军第30军31师92旅旅长的身份在台儿庄战役中负责正面防守,重创了日本侵略军。台儿庄战役后,擢升为第30军31师师长,后转战豫西、鄂西等地,与侵略者周旋良久。抗战胜利后,又历任第92军副军长、河北省保安处长、保定绥靖公署警备司令等职,后在北平赋闲。1948年因患鼻咽癌在南京住院,南京解放前被转送台湾治疗,1952年在台北病逝。

  导读:“大时代”内绝无“小人生”。

  4月2日私人别史版发表《百岁老人回忆台儿庄血战》一文,得到了不少读者的热心反馈,池峰城将军的部下、台儿庄战役时任第31师所属92旅旅长的乜子彬将军的家人也和我们取得了联系。我们走访了乜子彬将军在东城区汪芝麻胡同的故居,访问了乜子彬将军的儿子乜书杰先生,听他详谈了乜将军一生的故事。

  令人遗憾的是,乜将军没留下一张照片。今我们把他那驰骋疆场的事迹汇成文字,以飨读者。

  

  生于贫寒,当兵只为吃顿饭

  乜子彬将军1901年3月诞生在直隶省景县(今河北景县)的小村庄乜村。乜村的自然环境相当贫瘠,景县的地方史料里录下了当地早年这样的歌谣:“一年到头白瞎忙,地碱土薄不产粮。河水淹来沥水涝,冬缺衣来春无粮。” 乜子彬将军之子乜书杰先生在“文革”后的两三年中曾经有过一次回乡之行,他回忆那时的景象也说:“早上起来一看,周围全是白茫茫的盐碱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景县既没有什么可以吃的山,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水,我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真不知道怎么活。”

  乜子彬的父亲是个穷秀才,在村子里当教书先生谋生,母亲淋硝盐,这样才勉强养家糊口。兄弟姐妹多,家里又没地,乜子彬只能去同村地主家当雇农。但他年纪小,身单力薄,又总是受到地主的歧视与辱骂,吃不饱饭还受气!终于他横下一条心,跑去几里地外的龙华镇参了军,招他入伍的正是冯玉祥的部队。

  入伍时乜子彬年纪尚小,扛不了枪,只能先在伙房里做事。但伙夫也要受军纪约束—冯玉祥部队的军纪是严格得出了名的!十来岁的少年乜子彬很快就耐不住严苛的纪律,加上又想家,于是溜号逃跑了。可没跑出去多远就被抓了回来,军纪责罚了一顿之后,倒也就安心待下去了。之后他揽上了养马的活,慢慢又当上了传令兵,后来也就扛着枪上前线去打仗了。因为受穷秀才父亲的教导,稍稍会写几个字,算是有点儿文化,为人又忠厚老实,作战更是勇敢,所以他受到长官的赏识,逐渐晋升为军官。

  现在回头看那时的历史情况,冯玉祥的部队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没少参加新军阀之间的混战,这是旧式军队概不可免的。乜子彬这位起初只是为了吃口饱饭的普通军人辗转各地,久历疆场。

  又过了几年,二十多岁的乜子彬已当了营长,这时冯玉祥的队伍恰在景县附近驻扎,离家多年,他终于找到机会回家探亲了。家乡的老人们曾经对乜书杰先生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你爸爸一进村,从村头的祖坟就下马,哭着一步一磕头,往你奶奶家里走去。当时全村人很奇怪:这是谁呀?后来才明白。”乜子彬家的情形比他离开时更差了:父亲与兄长已亡故,母亲一人仍以淋硝盐为生,这天实在揭不开锅,正要去邻家要点粮食来吃,而忽然见到分别十余年的儿子,母亲分外高兴之余,却也怒不可遏地要责打不孝之子。乜子彬伏在地上,任凭母亲发落,一动也不敢动,最后母子俩相拥大哭。

  乜子彬的这次探家只待了一两天,走之前花了一笔钱为母亲购置了三五亩地(母亲一个人没法种,就托乜村的本家人帮着种),又请人为母亲盖新房,匆忙安排好了之后才回到军中。

  

  有勇有谋,训练猴子炸坦克

  冯玉祥部多次在河北征兵,手下将领中河北人不少。如台儿庄战役时任第30军31师师长的池峰城将军就跟乜子彬是老乡。乜书杰先生告诉我们:“过去冯玉祥部队是很讲究磕头拜兄弟的。我父亲和池峰城是把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河北省同一个县景县出来的。当时磕头拜把子的一共有五个人,关系都非常好,而且都是基督徒,因为冯玉祥是‘基督将军’嘛!他们先后都非常受冯先生的赏识,后来都受到提拔。”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第30军31师便积极地投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去了。乜子彬作为31师旗下的旅长,先是率部参与了房山、娘子关等地的激烈战斗,在部队受到一定伤亡、未及完全整编的情况下,又奉命调动到台儿庄。没有想到这么一调动,就让他获得了直接参与台儿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的机会!

  1938年,乜子彬作为第二集团军第30军31师92旅旅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真正是驻扎在庄内固守的正面部队。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亲临前线指挥杀敌,在刘家湖等处重创日本侵略军。当时已经是旅长的乜子彬依然身先士卒,布置完了整个旅的军事部署后,还冲到连部指挥,在前线拼命搏杀。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重创了日本侵略军,乜子彬旅功不可没!

  乜子彬打仗勇猛,素有“拼命三郎”的美誉。但他有勇亦有谋,更值得称道。他曾发明过一招炸坦克的方法:先抓来猴子训练,磨磨野性,再用吃的东西来“指挥”它们。到了战场上,让猴子们背上炸药包,用吃的东西引诱它们跑到敌人的坦克群里,然后点燃炸药炸毁敌军坦克。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对于动物太过残忍,但当时只觉得比牺牲人的性命要强。

  枪林弹雨中,受伤在所难免。据乜书杰先生回忆母亲事后的追述说,父亲乜子彬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一共受了七次伤。其中两次较重:一次是肚子上受伤,伤到了内脏;另一次伤到了大腿,两次都是副官眼疾手快,迅速指挥将他转送到战地医院,否则后果难料。

  

  转战中原,深得冯玉祥器重

  台儿庄战役之后,因所部减员惨重,乜子彬奉命率军转赴河南进行整编驻防。在驻地河南省西平县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当地的一位小学女教员黄新亚女士。这位黄新亚女士后来成了乜夫人,她也就是乜书杰先生的母亲。

  乜书杰先生告诉我们,他的母亲1916年出生于西平当地的一户普通农家。当年对女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可是黄新亚自己要求进步的欲望却非常强烈。村里的学堂上完了,又读洋学堂,后来还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西平的一所学校教书,文化课之余还教体育。

  乜子彬觉得黄新亚有文化,能做自己的贤内助。黄新亚对于立过战功的乜子彬也非常崇敬。二人互有好感,很快喜结良缘。乜子彬本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婚后经黄新亚辅导,进步很快,后来看书、看文件都不成问题了。

  乜书杰先生还告诉我们一件轶事,是母亲当年告诉他的:某一天适逢冯玉祥来检阅部队,他提出家属也应参加检阅。因为黄新亚教过体育,就被派去训练家属走正步。及至正式检阅的那一天,冯玉祥一看随军的家属们正步走得特别好,忙问是谁训练的。大家回答说:是乜子彬的太太!冯玉祥当即决定赠给乜夫人一匹黑色的战马,以作奖赏。

  冯玉祥对于乜子彬也十分器重。他曾经送给乜子彬一张自己的照片,题赠上款为“森昌将军留念”,下款则落“愚兄冯玉祥”。这张照片在“文革”前一直挂在乜家,可惜浩劫来临时,它与乜子彬将军的其他照片、台儿庄战役时所获得的华胄荣誉勋章等值得纪念的物件全被付之一炬。至今乜家也拿不出一张乜子彬将军的照片了,真是遗憾!

  1939年3月,乜子彬接替了池峰城任第30军31师代师长,翌年1月转为实任。他先是率部调往豫西,继而前往鄂西,继续践行保卫祖国的诺言。这时期,31师中出现了左翼人士的身影。诗人臧克家就在这一时期与乜子彬相熟起来。臧克家在台儿庄战役时就曾到前线进行探访,后来又做了池峰城手下的文化教官,给乜子彬部推荐了共产党员当秘书。乜子彬对于手下中共产党员的身份心知肚明,宽容以待。

  乜书杰先生回忆说:“说实话,我对臧克家的名字还是上学的时候我妈说起才第一次知道的。后来一注意,原来他是个这么有名的诗人。再一问,原来我妈妈跟臧克家认识,臧克家在我父亲的那个军里做过文化教官,我妈妈还跟他学过诗呢!”

  乜子彬所部再作整编和调整之后,就转移到了鄂西,在宜昌一带负责守卫三峡,成功地扼守了石牌要塞,保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全。后来为安全起见,乜子彬把妻子和儿女转移到了陪都重庆附近万县的乡村里安顿。乜书杰先生是在宜昌出生的,他的姐姐之前出生于河南,妹妹后来出生于万县,从这一点也可略见乜子彬的转战情况。

  乜子彬的第31师在鄂西驻防时,在当地积极宣传抗日,在山崖上刻写了宣传抗日的标语,又为该师的阵亡将士竖立了纪念碑,还修建了义校。纪念碑和石刻今天仍保留在当地,义校也在继续办学,这些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军队功绩的绝好见证。

  

  台湾治病,从此妻儿音讯绝

  抗日战争胜利时,乜子彬已任第92军副军长。因为原籍河北,他就被派去河北接收当地的省务政务。夫人则带着几个孩子由万县乘船顺长江而下一直坐到上海(乜书杰先生至今还记得同船那群日军俘虏的狼狈样),然后再转火车去北平。到了北平,一时没有房子住,幸得第92军军长侯镜如的帮助,乜家自己又添了点钱,在汪芝麻胡同18号(今37号)置办了寓所。

  之后,乜子彬先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保安处长、保定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后来又接任了池峰城的保定警备司令职务。这期间,他一直在保定办公,家人则住在北平。

  乜子彬的母亲一直没有离开过原籍。1947年底,景县已经解放,因为政策偏差,老人经过一番折腾不幸去世。消息传到保定,乜子彬非常痛心,因为战争期间他无法回家侍奉母亲,胜利后多次想接母亲到北平,可老人又住惯了农村不愿意离开,未能如愿。痛心之余,决定在保定大办丧事,以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乜书杰先生还记得当时父亲从保定派了一辆大卡车到北平,接他们姐弟妹三人去保定参加奶奶丧事的事情,当时真是一路颠簸才赶到保定。主祭由省主席孙连仲主持,他是乜子彬的老长官—台儿庄战役时乜子彬所属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祭拜时,沿途抛撒纸钱、焚烧祭物,军警维持秩序,场面人山人海,阵仗颇大。乜书杰先生回忆说:“当年参加公祭者所送的挽幛一直都没有丢掉,到了50年代,没有衣服穿了,我母亲就想法将挽幛上面的字洗掉,给我们改衣服穿。”所以,他还记得蒋介石、李宗仁、孙科、蒋经国等人都送了挽幛。

  1947年底,乜子彬的老上司孙连仲不再担任保定绥靖公署主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职务,调往南京任首都卫戍总司令。乜子彬也去职回北平家中闲居。第92军军长侯镜如听说了乜子彬的情况,知道乜子彬平常不存钱,很担心乜家的生计,所以又请他回任第92军副军长的职务,实则这只是个挂名的闲差,只拿钱不必到任。

  1948年,乜子彬由北平到南京看望孙连仲,不料突然发病住进陆军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鼻咽癌。乜书杰先生还清楚地记得,他看到过父亲这时期从南京寄回的两封家信,内容是让家人安心留在北平,千万别去南京找他,等他病愈后即北返团聚。可是他终于一病不起,南京解放前夕,更被转送去台湾继续治疗,从此音讯全无,与北平的妻子和孩子们断了消息。

  附1四十多年后魂归故里

  1955年,与中共方面联系密切的原西北军将领张知行先生从香港返回北京。他带来了原西北军将领在台湾岛内的一些情况。这样,家人才大致知道乜子彬已在台湾病逝了。

  这之后就是漫长的政治运动岁月,因为乜子彬去台的问题,乜家老小吃尽了苦头。转眼到了1984年,另一位曾去台湾的原国民党唐山地区专员、乜子彬的好友胡提若辗转回到了大陆,家人才得以了解乜子彬去台之后的详细情况:

  乜子彬到台湾之后,生活非常困难。因为鼻咽癌渐渐恶化,不得不一直住院治疗,据说先后做了九次手术,痛苦不堪。家人又都不在身边,只有胡提若等少数友人常常探视。1952年,乜子彬终因鼻咽癌在台去世,享年51岁。孙连仲知道乜子彬去世之后,颇有痛失爱将之慨,悲痛得大哭一场,又给乜子彬的后事捐赠了1000美金。加之其他故旧也有捐赠和帮助,乜子彬的后事才得以操办。

  乜书杰先生告诉我们:两岸关系逐渐解冻时,他父亲的骨灰已由老部下王宏远护送回北京,交还到家属手中了。这位老部下一开始就找到了大陆上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但托该会打听乜家后人却一直无果。事也凑巧,乜书杰先生的妹妹乜俊芳是位医生,她正好有位病人跟黄埔军校同学会也有来往,某天闲聊时无意说起,才知道谈话者正是乜子彬的后代,这样一来才联系上。后来,老部下亲自捧着老长官的骨灰坐飞机来到了北京。在宾馆里,他恭恭敬敬地对着骨灰盒磕了好几个头,才把用白绸红布覆盖的乜将军骨灰盒交还给他的子女。四十多个年头过去了,乜子彬将军终于魂归故土。

  乜子彬将军的遗孀黄新亚女士2003年才以89岁高龄去世,她亲眼见证了丈夫的骨灰回到大陆,这一定是她晚年最感慰藉的一件事吧!

  附2台湾战史记战功

  当台儿庄激战时,北站之攻守战亦甚激烈,乃制止我之策应,以分散我兵力者。我一八二团坚强固守之。乜旅长以一八三团向刘家湖出击,以缓台儿庄之压迫,但为敌阻。王郁彬团长负伤督战,其营长张静波负伤下,擅自脱离战场,及土城,乜旅长手毙之。师乃昭告官兵:“负伤无命而下者杀,师与此共存亡也。”是日我伤亡逾千。夜调整部署:一八四团附杨营、师工兵营(欠一连)、师迫击炮连,任台儿庄(西关不含)之守备。一八一团欠杨营,位置于西关,归乜旅长指挥。一八二团附工兵一连任北站之守备。一八三团位置于土城为师预备队。夜乜氏入城视察,勉官兵建功,并语王曰:“今城街之守,已属战斗问题,我士气旺盛,足以当之。君须注意绝火之法,街房屋顶可尽去也,免资敌燃烧,以重我累,则障碍物材不可胜用也,木屑竹头杂置之。向不忍于民者,今民已尽,任君放手为之。制敌之法,亦惟火攻,可多备棉油弹,著火弯弓以射之。城中油商花行有余裕矣。巷战我有力武器,惟手榴弹与迫击炮弹,及大刀耳,皆敌之所畏,希善用之。至通衢地下,可穴中填瓦罐,以防敌之坑道进攻,声音响则易备,君须饬部力为之。”王曰:“敬闻命。”

  侯象麟《第二集团军台儿庄战役实录》,台湾《传记文学》第三十二卷第四期

  附3臧克家回忆乜子彬


  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大大鼓舞了人心,增加了抗敌的勇气与信心。那时,我带着“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的名义,到台儿庄去采访,三次进入这个敌我激烈争夺的寨子,会见了坚守阵地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我也骑着大马,访问了张华堂、乜子彬,听取了他们对战斗的述说。
       ……

  1941年初,受到池峰城将军的热情邀请,我约同碧野、田涛两位老友一同到了湖北南漳县军部去从事战地文艺工作。……这时候,丁行担任三十军的秘书处长,我们经常在一道谈心。各师都要我给他们推荐位秘书,我给三十一师乜子彬介绍去了周希(周熙)同志;二十七师黄师长处,把单柳溪同志介绍去了。   臧克家《遥远的怀思》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池峰城之子 池皓与乜子彬之子 乜书杰在台儿庄运河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4:17 , Processed in 0.10685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