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703|回复: 4

[福建] 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池氏家族”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发表于 2017-5-16 14: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开道光版《厦门志》的人物列传,会发现有个并不常见的姓氏却频频出现,其家族“出场”人物达二十几位之多,官宦、名士、文人、节妇等;而在山川、艺文卷也常能见池氏子弟之踪迹与文藻。这就是明代厦门的一个望族:池氏家族!


一、“得  意”池家最早入厦的是池兆铭,据《厦门志》“池兆铭,其先长溪人(今宁德霞浦县)。永乐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但事实上真正定居厦门的,要从池宗宝算起,池宗宝因“娶本里(厦门)郑氏,因家焉”。池宗宝传吏部文选司郎中池旻,池旻传文林郎池杨。池杨即池春台,有三子,分别为: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池家就此进入“春风得意”期。
“浴”字辈要重点介绍太常寺少卿池浴德!嘉靖年间进士,授遂昌县令。其用心于政务,平反积案,廉洁无私。百姓来打官司,“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斤’。”所以当他要调任时,附近州县之民都舍不得他走,曳住官船三日,不让出发!由是盖“曳舟亭”来纪念他,也可见其官声之佳。后来任太常寺少卿,晚年退归厦门,七十九岁卒。在厦门有不少其遗迹,旧时城内有为其立“天宫名卿”坊;原北门外东岳庙(今中山公园北门内)就是他施舍建造的;而为厦人乐道的天界寺的那口“仙井”,也正是池浴德甃造开挖,并塑九仙祭祀,取名“仙岩”。浴字辈还有池浴云,也就是龙洲先生,隐居鹭岛名山五老峰,为人孝义,可惜三十四病逝,乡人为他镌“龙洲卧冈”于五老山石。池浴沂,性廉慎、为人豪爽仗义,年近九十岁,依旧眼光如电,精神愈健。当时同安县令宴请乡宾时,不赴;于是县令颜其堂曰“熙朝人瑞”,高寿九十三。
“浴”字辈下是“显”字辈,先说池显京。池浴德之子,字致夫。万历年间中举,历任和州知州、湖州通判、怀庆同知,这三职在当时可都是“肥差”!但池显京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史载:“袖风载月以归”。此,实乃当今公务员之楷模!池浴沂之子池显衮,也是举人,官同知。重点说说池显方!池显方,字直夫,号玉屏子,池浴德之子,天启二年(1622)中举。一生工于诗文,好游历,“以母老,不赴春官”。后结庐同安端山晃岩,并于此拓园称为“晃园”。多与董其昌、黄道周、何乔远、曹学佺、蔡复一等名士交深、唱和。池显方先生吟咏厦门各处名胜之作实在太多了!闽南名士蔡复一曾赞道:“吾乡里之才,莫如池直夫;禅其心、山其骨,而发之于诗。”一部《晃岩集》道尽了池先生对包括鹭岛在内的祖国名山大川之热爱。而其关于鼓浪屿的作品,也成为吟咏鼓浪屿诗作的早期代表。后来的《嘉禾名胜记》及《鹭江名胜诗钞》也多有收辑池显方的作品。而在地方志书,包括之后历版《同安县志》、乾隆《鹭江志》、道光《厦门志》、《金门志》及民国《厦门市志》等,也多有引用池显方留下的文章与诗词,可见其对厦门地方文化与历史文献资料贡献的作用之大!池氏家族之所以兴旺,与科举选士、进取功名有关,也就留下些与读书相关的记载。比如池浴德,其妻傅氏刚嫁到池家,便将自已的双银钏“解与浴德购书”。池浴云则曾自吟“黄金散尽为买书”,一次就从建州书府购书千卷载回其五老峰精舍。后来子弟如池其绳也有“好学不倦”的记载等等。所以其家族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不在少数,也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二、“休  息”几年前《厦门晚报》曾发表过市户政部门姓氏统计,池姓在厦门如今仅三百多位,甚至比辛、熊、易还少,多在岛外,岛内池姓更是不多。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否有如个别“文史专家”曾提到的,说因为清初“迁界”,“(康熙朝之前)宗族怎么繁衍下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讲清楚”而造成的呢?其实仅从池家来讲,就不是“专家”讲的那样!因为到了康熙朝,甚至乾隆、嘉庆、道光朝,池家还是有相关记载!(此,可否定个别文史专家所说的“迁界”后,没人能讲清楚宗族的繁衍。)
“显”字辈下是“继”字辈,有池继溥,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后任曲周知县,著有《然斋诗草》。池继善,字曦侯,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举人。授达州州同,为官清廉,惠政于州,去世时,竟然没有资财归葬,还是由当地士民出资办理。“继”字辈下是“其”字辈,有池其绳,为康熙四十年辛已贡生。性行温和,也是好读书,并著有《史眼》一书。
乾隆年间,有池源珍,其妻杨氏,二十三岁守寡,“事姑尽志,教子不为姑息”,五十二岁被封为“大恭人”。池源珍的儿子池皋声,也是个有名的大孝子。“事孀母杨氏,以孝闻”,后来母亲病逝,竟“抚棺一恸,几绝。不一月,竟卒于苫寝”,旧时崎岭(位于白鹤岭与筼筜港间)有为其立“母节子孝”碑亭,“过其亭者,犹能言皋声也”。晚清的闽南名士施士洁曾有诗赞曰:“曾闵遗风久寂寥,嘉禾瑞典纪新朝,千秋崎岭碑亭在,邑乘池黄两不祧。”而池皋声的女儿池悦娘,嫁到尚忠社,二十五岁守寡,“孑然一身,纺绩度日”,一直生活到道光年间。
不过,从史料中也可找到池家败落的迹象。据《厦门志》,池浴德的墓地原在水仙宫后的凤凰山下(今文安社区一带),结果其子孙竟将墓地卖与一个叫张凤诏的,张凤诏削其墓而盖屋。而池家的另一派后人池光远、池继善为此于乾隆三十六年打起官司,官司一直打到嘉庆十年,才由池光润再度呈控,尽管官司打赢了,但却已无法找着池浴德的确切葬处(据说有乡老知在某房灶下,但不敢言),只能央求相关业者“留存坯土,以慰先贤之灵”而不了了之。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池氏家族到了清中晚期,已露败落之象。
如今,池姓在厦门岛内已不再是显赫之姓,甚至知者寥寥。我想兴衰本是个自然规律,小到一个家族、一个企业,大到一个朝代、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所以也无须给予太多的讶异与猜测。这倒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淘的一件清代青花小瓷碟,上有一联诗句或可借作警语,诗曰:“事逢得意宜休息,富贵场中易白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10-1 0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东元居士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1
发表于 2019-10-1 0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池氏家族”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发表于 2019-10-7 23: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池氏家族”


  

    翻开道光版《厦门志》的人物列传,会发现有个并不常见的姓氏却频频出现,其家族“出场”人物达二十几位之多,官宦、名士、文人、节妇等;而在山川、艺文卷也常能见池氏子弟之踪迹与文藻。这就是明代厦门的一个望族:池氏家族!


一、“得  意”


    池家最早入厦的是池兆铭,据《厦门志》“池兆铭,其先长溪人(今宁德霞浦县)。永乐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但事实上真正定居厦门的,要从池宗宝算起,池宗宝因“娶本里(厦门)郑氏,因家焉”。池宗宝传吏部文选司郎中池旻,池旻传文林郎池杨。池杨即池春台,有三子,分别为: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池家就此进入“春风得意”期。

    “浴”字辈要重点介绍太常寺少卿池浴德!嘉靖年间进士,授遂昌县令。其用心于政务,平反积案,廉洁无私。百姓来打官司,“一毫缗锾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结案,咸称为‘池半斤’。”所以当他要调任时,附近州县之民都舍不得他走,曳住官船三日,不让出发!由是盖“曳舟亭”来纪念他,也可见其官声之佳。后来任太常寺少卿,晚年退归厦门,七十九岁卒。在厦门有不少其遗迹,旧时城内有为其立“天宫名卿”坊;原北门外东岳庙(今中山公园北门内)就是他施舍建造的;而为厦人乐道的天界寺的那口“仙井”,也正是池浴德甃造开挖,并塑九仙祭祀,取名“仙岩”。浴字辈还有池浴云,也就是龙洲先生,隐居鹭岛名山五老峰,为人孝义,可惜三十四病逝,乡人为他镌“龙洲卧冈”于五老山石。池浴沂,性廉慎、为人豪爽仗义,年近九十岁,依旧眼光如电,精神愈健。当时同安县令宴请乡宾时,不赴;于是县令颜其堂曰“熙朝人瑞”,高寿九十三。

    “浴”字辈下是“显”字辈,先说池显京。池浴德之子,字致夫。万历年间中举,历任和州知州、湖州通判、怀庆同知,这三职在当时可都是“肥差”!但池显京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史载:“袖风载月以归”。此,实乃当今公务员之楷模!池浴沂之子池显衮,也是举人,官同知。重点说说池显方!池显方,字直夫,号玉屏子,池浴德之子,天启二年(1622)中举。一生工于诗文,好游历,“以母老,不赴春官”。后结庐同安端山晃岩,并于此拓园称为“晃园”。多与董其昌、黄道周、何乔远、曹学佺、蔡复一等名士交深、唱和。池显方先生吟咏厦门各处名胜之作实在太多了!闽南名士蔡复一曾赞道:“吾乡里之才,莫如池直夫;禅其心、山其骨,而发之于诗。”一部《晃岩集》道尽了池先生对包括鹭岛在内的祖国名山大川之热爱。而其关于鼓浪屿的作品,也成为吟咏鼓浪屿诗作的早期代表。后来的《嘉禾名胜记》及《鹭江名胜诗钞》也多有收辑池显方的作品。而在地方志书,包括之后历版《同安县志》、乾隆《鹭江志》、道光《厦门志》、《金门志》及民国《厦门市志》等,也多有引用池显方留下的文章与诗词,可见其对厦门地方文化与历史文献资料贡献的作用之大!

    池氏家族之所以兴旺,与科举选士、进取功名有关,也就留下些与读书相关的记载。比如池浴德,其妻傅氏刚嫁到池家,便将自已的双银钏“解与浴德购书”。池浴云则曾自吟“黄金散尽为买书”,一次就从建州书府购书千卷载回其五老峰精舍。后来子弟如池其绳也有“好学不倦”的记载等等。所以其家族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不在少数,也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旺。


二、“休  息”


    几年前《厦门晚报》曾发表过市户政部门姓氏统计,池姓在厦门如今仅三百多位,甚至比辛、熊、易还少,多在岛外,岛内池姓更是不多。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否有如个别“文史专家”曾提到的,说因为清初“迁界”,“(康熙朝之前)宗族怎么繁衍下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讲清楚”而造成的呢?其实仅从池家来讲,就不是“专家”讲的那样!因为到了康熙朝,甚至乾隆、嘉庆、道光朝,池家还是有相关记载!(此,可否定个别文史专家所说的“迁界”后,没人能讲清楚宗族的繁衍。)

    “显”字辈下是“继”字辈,有池继溥,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后任曲周知县,著有《然斋诗草》。池继善,字曦侯,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举人。授达州州同,为官清廉,惠政于州,去世时,竟然没有资财归葬,还是由当地士民出资办理。“继”字辈下是“其”字辈,有池其绳,为康熙四十年辛已贡生。性行温和,也是好读书,并著有《史眼》一书。

    乾隆年间,有池源珍,其妻杨氏,二十三岁守寡,“事姑尽志,教子不为姑息”,五十二岁被封为“大恭人”。池源珍的儿子池皋声,也是个有名的大孝子。“事孀母杨氏,以孝闻”,后来母亲病逝,竟“抚棺一恸,几绝。不一月,竟卒于苫寝”,旧时崎岭(位于白鹤岭与筼筜港间)有为其立“母节子孝”碑亭,“过其亭者,犹能言皋声也”。晚清的闽南名士施士洁曾有诗赞曰:“曾闵遗风久寂寥,嘉禾瑞典纪新朝,千秋崎岭碑亭在,邑乘池黄两不祧。”而池皋声的女儿池悦娘,嫁到尚忠社,二十五岁守寡,“孑然一身,纺绩度日”,一直生活到道光年间。

    不过,从史料中也可找到池家败落的迹象。据《厦门志》,池浴德的墓地原在水仙宫后的凤凰山下(今文安社区一带),结果其子孙竟将墓地卖与一个叫张凤诏的,张凤诏削其墓而盖屋。而池家的另一派后人池光远、池继善为此于乾隆三十六年打起官司,官司一直打到嘉庆十年,才由池光润再度呈控,尽管官司打赢了,但却已无法找着池浴德的确切葬处(据说有乡老知在某房灶下,但不敢言),只能央求相关业者“留存坯土,以慰先贤之灵”而不了了之。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池氏家族到了清中晚期,已露败落之象。

    如今,池姓在厦门岛内已不再是显赫之姓,甚至知者寥寥。我想兴衰本是个自然规律,小到一个家族、一个企业,大到一个朝代、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所以也无须给予太多的讶异与猜测。这倒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淘的一件清代青花小瓷碟,上有一联诗句或可借作警语,诗曰:

“事逢得意宜休息,富贵场中易白头。”


注:关注池家在晚明曾经风光、显赫一时的相关文史信息,发现有一件事,可以抽出来作个专题,是与厦门池氏与金门蔡氏有关的。故想略作引申来讲述,或许对于时下两岸关系,也会是个小小的好话题。欢迎继续关注:《厦门与金门的良缘佳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发表于 2019-10-18 15: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8 19:55 , Processed in 0.0872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