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7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池维生简历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2:2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0年8月出生,男,汉族,北京市人,市委党校在职大学学历,行政管理专业,高级政工师经济师,1978年8月参加工作。

曾任北京市平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副处级组织员(县属正局级)、正处级组织员,平谷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怀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区长,区委党校校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2011年2月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

来自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发表于 2020-1-15 13:50:38 | 只看该作者
池维生,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北京市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经济师。
现任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兼),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主任(局长)。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板凳
发表于 2020-1-15 13:51:31 | 只看该作者
历任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怀柔区委副书记
2006年11月6日--2006年12月,任怀柔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任命池维生为怀柔区副区长,代理怀柔区区长职务。
2006年12月--2011年02月16日,任池维生当选为怀柔区区长。
2011年02月16日 --2015年10月17日,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主任(局长)。
2015年10月17日 --2018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兼),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主任(局长)。
2018年1月--,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兼),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宗教事务局)主任(局长)。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地板
发表于 2020-1-15 13:51:53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1月28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池维生同志为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5#
发表于 2021-3-3 23:19:2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界别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504

帖子

375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59
6#
发表于 2021-11-12 16:2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56个民族共圆一个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梦
——访北京市民委主任池维生
梁黎
摘自《中国民族》2013年08期

北京是长城和运河两大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文工程交汇的地方, 有着3000年建城史、860年的建都史,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 也培育了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中华56个民族齐聚北京, 相互学习、团结和睦、共同进步已成为城市的优良传统与人文魅力。上个世纪80年代始, 改革开放激起千层浪, 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交往潮。此后的30多年里, 北京不断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不断塑造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认同,
把北京建成民族团结之都

记者:尊敬的池主任, 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采访。今年4月, 新任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中国梦要靠56个民族共同奋斗来实现”, 并强调指出“中国梦”“就是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梦, 就是56个兄弟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梦。”近几年来, 北京市各民族同胞为践行“中国梦”、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梦做出了不懈努力。在您看来, 北京市民族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池维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市56个民族成份齐全, 少数民族人口约80.1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4.1%。虽然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不算多, 但是作为首都,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市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首先是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的民族工作, 在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北京市在“十一五”末, 第一次编制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 提出了总体目标、九项预期目标、十项主要任务和“四大工程”, 现正在做中期评估, 从初步结果看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 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整体民族工作, 充分体现首都特色, 立足本市, 着眼全国, 对内注重在城区完善特需服务体系, 在郊区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科学发展;对外注重以首善标准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实现了“大团结、大发展、大民生、大服务”这样一个格局。具体地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普及民族知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实现了涉及民族关系突发性事件多年的“零”目标, 为确保首都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03年以来, 全市共有307个集体和521名个人先后受到北京市和国务院的表彰。

        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共建共享与和谐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十一五”期间, 市委、市政府突出发展主题,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用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资金超过10亿元。2009年以来, 连续五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会议, 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推进、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优先发展”的思路, 通过创新“以奖代补”工作机制等措施, 使北京市少数民族经济全面提速。2008年全市少数民族村人均劳动所得过万元, 2012年达到15726.6元, 较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高1344.7元, 远高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少数民族特需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市清真食品工作紧紧围绕解决“清真不便”和“清真不真”问题两个重点, 着力体现“贴近民生、贴近实际、贴近需求”三个贴近, 努力承担为中央服务、为北京市的少数民族服务、为来京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为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四个服务的特殊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 覆盖全市的清真食品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全市清真饮副食网点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2000家, 网点布局与有清真饮食习惯的10个少数民族群众的人口分布基本吻合, 清真食品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清真饮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清真食品市场日益规范, 进一步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生活需求, 为首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牛街、顺义回民营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整体规划改造工作圆满完成, 回民公墓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对雍和宫等20余处场所和东四清真寺等几十所清真寺进行了修缮和改扩建, 较好地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生活需求。通过多种办学形式, 缓解少数民族儿童入托难问题, 全市50所民族中小学全部达到北京市规定的办学基本标准, 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 (村) 建立了卫生站 (院) , 全面实施“文化站 (室) 建设工程”和“三个一”工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和普及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建成5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和推广普及基地, 培育和储备了一批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等优秀人才队伍, 在全民健身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中展现了特有魅力。在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51个重点社区, 5个民族乡, 以牛街街道为榜样, 按照系列化、精细化服务理念, 进一步完善了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助困、饮食、就业、殡葬等公共服务、特需服务内容, 形成了一批“民生街”、“团结社区”和“温馨家园”, 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体系。

        组织各族群众在盛事华典中充分展示中华风采。“十一五”期间, 喜逢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华诞等一系列国家庆典、民族盛事, 北京市民委承担了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56个民族的青年参加奥运会开闭幕式国歌合唱团、盛装表演团队, 以及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团结奋进”方阵、重要仪式和比赛场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 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友好的国家形象和盛世中华的绚丽风采, 展示了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 展示了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真实形象, 为拓展和丰富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赢得了赞誉和尊重。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全面推进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 北京市先后承担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三县一市、湖北省巴东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等地区的对口支援任务。“十二五”期间, 北京市全面推进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3年6月, 仅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就累计组织支援民族地区重点项目443项, 支持重点项目资金54.57亿元, 为对口支援地区在京举办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82期, 培训各类人员8359人, 各类培训班投入资金7064万元。建立健全文化、教育、卫生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工作机制, 完成文化援助项目39个, 受益群众330万人;教育援助项目92个, 援助学校92个, 优秀教师388名;卫生援助73个项目, 援助医院10个。北京内地民族班办学20多年来, 为民族地区培养初高中毕业生7738人, 其中96%升入高等院校深造,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在城市社区进行文化创新活动,
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您认为北京市民委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及亮点展现?

池维生: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 通过承办重大任务、组织大型活动, 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群众主体性, 是近年来我市民族工作的一个最大特点。2012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牵头出色完成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主办城市任务和演出承办工作。按照“三个满意”工作标准, 全市27个委办局和城六区政府通力协作, 精心筹备, 周密实施, 组织保障了全国36个代表团41台剧目和基层慰问演出94场次, 各民族群众近12万人观看演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闭幕式。通过会演大平台, 展示了民族艺术的多彩风貌, 促进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大团结。今年以来, 在筹备第七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总结表彰大会过程中, 通过层层推荐先进, 总结宣传典型经验, 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通过筹备第九届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节,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融入百姓生活。

记者:北京是国家的首都, 聚居了56个民族。北京市民委作为一个窗口, 怎样展示首都风采?

池维生:我们以践行北京精神为引领, 每年热情接待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代表感受了首都的包容与厚德。在本市, 借助首都各族群众迎春茶话会、春节走访慰问、“5.6”民族团结日、民族健身操舞大赛等契机,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密切各族群众的感情。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我们还完成了《少数民族聚居变化对建设世界城市影响》等调研报告, 积极探索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新途径。在落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六项机制的基础上, 与新疆、西藏、青海的驻京机构建立了协作机制, 推广了“真情关怀、真诚尊重、真正优惠”的管理服务经验, 以及德胜街道将民族工作纳入“智能管理”、“网格化管理”的新探索。

记者:北京民族联谊会多年来凝聚了大批首都各族精英人才为理事, 为发现、培育和输送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和优秀人才发挥了“人才库”、“蓄水池”作用, 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为首都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是创新之举。请您谈谈联谊会的特殊作用。

池维生:北京市民族联谊会作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 现在有337名理事。2012年以来, 我们指导民族联谊会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章程》, 在市委统战部、市委社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 积极稳步推进民族领域“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掌握在京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状况;通过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活动, 更广泛地听取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诉求, 为做好“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中, 民族联谊会注重在“联”字和“引”字上下功夫, 通过密切联系和正确引导, 加强了对在京40余家少数民族“草根”组织的联系、服务和管理, 帮助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建立、规范章程, 指导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策划、组织活动, 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使在京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记者:北京有56个民族, 在京民族同胞的民族节庆成为一个亮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池维生:北京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0多万, 流动人口有30多万。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在北京形成了节日文化的靓丽风景, 成为各民族和谐相处、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每年, 北京市民委都要组织30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 对人口较少民族在京的同胞, 我们就在中秋节组织各民族一起过节。这些节日活动, 很多是由北京市民族联谊会承办的。这些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本市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北京民族电影展:
新创举、大影响

记者:自2009年, 北京市民委就着手筹划民族电影展, 后来又将其纳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 作为民委要打造的“十大系列文化节”之一。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 2010年民族电影展在北京拉开序幕, 迄今为止圆满举办了四届, 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和亮点。北京市民委为何能将这项工作做得如此出色?

池维生:创办北京民族电影展, 是我们贯彻落实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举措之一。实践证明, 举办民族电影展, 对内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外是展示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开放窗口。民族电影展已成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五进工程” (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社团) 的创新举措。这几年来, 我们分别以“中国民族电影回顾展”、“中国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展”、“中国当代新文化电影”等多种形式和民族团结内容为主题, 连续举办了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 突出了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市场性, 不断总结成功经验, 不断创新形式, 得到时任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北京市副市长程红的充分肯定。我们将不断努力, 将北京民族电影展打造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向世界推介中国多元文化的平台。同时也将通过优秀的民族电影文化, 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塑造色彩斑斓的中国梦。

记者:北京有5个少数民族乡和116个少数民族村, 分布在12个区县、54个乡镇。少数民族乡村总人口16.8万人, 其中, 少数民族人口6.7万人, 约占少数民族乡村总人口的40%。这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池维生:我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特点是“一少三大”, 即数量少、意义大、影响大、难度大。116个民族村只占全市3941个行政村的2.9%, 5个民族乡只占182个乡镇的2.7%。但是对维护和巩固首都民族团结的意义重大, 对以首善标准实现“两个率先”的影响重大。特别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 民族乡村大多地处偏远, 底子薄、起步晚, 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可以说接续“短板”一直是近年来乡村民族工作的主题和难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明确了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近10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面实施“5+3”工程, 全面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我们的民族乡村发生了巨变。总的来说, 就是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增收了。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面貌变化巨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生态创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加强, 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等3个民族乡和33个民族村被评为北京市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 古北口村获得了“北京最美乡村”和农业部命名的“2010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称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科技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2年全市民族村三产比例达到56%, 较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我们还立足区域功能定位, 初步形成了城镇化工业聚集、农业科技带动和民族特色旅游等发展模式, 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10多年来, 北京市民族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1.6%, 比全市高2.6个百分点。2012年, 民族村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15726元, 约为2002年5281元的3倍, 较2011年同比增长13.2%, 收入、增幅连续4年高于全市郊区平均水平。已有77个民族村达到所在区县平均水平, 占全市民族村总数的67%。新型农民培育成效明显。随着产权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大兴区西红门镇五村、九村“土地变股权, 农民当股东”的经验越来越深入人心, 少数民族乡村干部群众资本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不断提高, 一些农民已经成为有资产、有社保、有岗位、有组织的新市民,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作机制日益完善。10多年来, 经过不断创新实践, 我们逐步形成了完整有效的政策框架和机制措施。2005年明确了“少数不等于小数、和谐需要基础、发展要有特色”, 2007年提出了“规划先行、项目推进、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2009年实施以奖代补, 2012年第一次将乡镇纳入考核奖励体系, 进一步强化了“市级主导、区县领导、乡镇负责、村为基础”的工作格局, 民族经济工作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记者:的确, 近10年北京少数民族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这也一定是一条不平坦的探索创新之路, 凝结着广大民族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与我们分享?

池维生:总结北京市民族乡村经济工作的经验, 我认为就是准确把握了工作实际, 对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有效解读和实践。概括起来就是:确立一个核心、明确两个责任、创新三个机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 明确主导和主体两个责任, 不断创新和完善部门联动、政策激励和社会参与三个机制, 强化政策集成、多元参与、绩效导向, 最终达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变“输血”为“造血”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03:11 , Processed in 0.06781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