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梅兰芳文化研究会池浚:梅葆玖晚年声腔已超梅兰芳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8:1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小池 于 2018-1-5 18:23 编辑

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池浚:梅葆玖晚年声腔已超梅兰芳
2016年4月25日11时44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凤凰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刘阳副教授,和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池浚。刘阳表示正在医院和梅葆玖老师告别,暂时不方便详谈,但她向凤凰文化分享了2016年2月份梅葆玖先生与自己的合影。
刘阳与梅葆玖合影
梅葆玖赠予刘阳的签名相片
池浚先生作为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专家,也作为与梅葆玖先生的忘年之友,对凤凰文化回忆了与梅葆玖先生相识相处17年的动人往事。
梅葆玖出生地:梅兰芳上海马斯南路寓所
以下是池浚的口述内容:
病因哮喘是小时候落下的病根
梅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有哮喘。这个是他小时候落下的病根。最近几年比较严重,尤其天气变化的时候就容易犯,犯了以后就会很凶险,很突然。3月30号中午先生在王府井一间餐厅吃饭,已经吃完了,引起支气管的痉挛,呼吸当时就停止了。送到医院抢救后,心脏跟心肺功得到恢复,但大脑由于长期的缺氧、缺血就水肿,引起脑部的问题。之后先生就一直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那几天我都在医院。
梅兰芳、福芝芳与梅葆玖
其实梅先生去年曾经出现过一次这种情况,当时是在机场病发。在机场有一点急救设备,所以有惊无险。这次情况其实跟上次是一样的,由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发病。
点滴细节见梅先生礼贤下士之风
和先生相识这么多年,好多事,想想我心里面就难过。
我跟梅先生认识是1999年,那时候我在上大一。因为当时很喜欢梅派艺术,也很仰慕梅先生,在10月份的时候,我就贸贸然给他写了一封信--连他的地址都不知道,寄到北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表达了我对梅派艺术的喜爱,对他本人的一份敬仰之情。很快,就不到一个月,11月份,我在大学里面的时候收到他的信。他给我回了两页纸,还附上了照片,附上了纪念馆的一些资料。他说“你那么喜欢梅派艺术,很不错,以后可以多交往。”我当时心里特别感动,梅先生那么大一艺术家,对我这么不知名的一个大学生那么青睐。可以说我和梅先生的交往,是从笔友开始的。那时候完全是手写的书信,邮箱都没有。
梅葆玖十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饰薛倚哥,李桂芬饰王春娥
1999年底我给他写了第二封信,那封信就不光是从敬仰的角度了,而是谈了一些梅派艺术、梅派的传承这些专业的内容。其实那时候我还是普通大学生。2000年初他又给我回信,信中梅先生首先致了声歉,说我最近很忙,回信回晚了,信上写上“迟复为歉。”这让我感到先生礼贤下士的那种风度。
然后才说“我觉得你在这方面很有想法,很有理解,给你介绍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是梅派的忠实的爱好者。”其实就是梅兰芳研究会的副会长吴迎先生,他在上海,因为我当时我是浙大,在杭州,梅先生知道我俩离得比较近,有时间可以跟他讨教。后来吴迎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梅老师把你的信复印给我了,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惊喜,我看你的信不像是一个那么年轻的,20多岁的小伙子写的,一看你就是很懂戏。以后我们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起聊。”
到2000年10月份,梅老师到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时候,吴迎老师就约我,说你到上海来一下,我们见个面吧,见了面。然后我以为只是见吴老师,结果一去,打电话说,“葆玖,今天晚上有时间。”原来是梅老师早就安排好,我,到了上海就马上能同时见到梅老师跟吴老师。
梅葆玖幼年演出《女起解》饰苏三
那天晚上就在上海南京路上的金门大酒店。从晚上十一点多就聊到夜里一点多。两个多小时,尽管梅先生第二天还有戏,但还是聊得特别多,特别好。他跟我说,他说我父亲的梅派艺术,中和之美就是跟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是一脉相承的。我后来居然把当时的对话完全凭记忆默写了出来,我太重视太在意当时那对话了。
有一回在上海,我们一块去看昆曲,梅先生住在教育会堂。我到会堂楼下大厅,告诉梅老师我我到了。过了一会儿梅先生从电梯里下来了。我说“梅先生您来了,哎,咱们有几天没见了,咱们走吧?”他说“你等一会儿,我还得上去一趟。我知道你来了,怕你久等,所以我这趟先下来跟你打个招呼,你坐着稍微等一下,我到楼上换换衣服,收拾收拾我再下来,咱们再一块走。”我才明白这一趟梅先生完全是下来跟我先见上一面,迎接一下,然后他再回去该收拾收拾,该走走。他就是这么对人的,特别的亲和,特别的尊重人,礼贤下士。
梅兰芳全家福,前排左起:梅葆玥、福芝芳、梅葆玖、梅兰芳,后排左起:梅绍武、梅葆琛
后来我们的交往就很多了。有时候通电话,有时候我到北京去,去梅先生家里去拜访,他带着我去给梅兰芳的琴师姜风山先生祝寿,他带我去看戏。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时候,我跟梅老师说想去看看那几场演出。他说行,好,那你来吧。我到了剧场,他说“都给你办好了,五张票,这个装了一个信封,你到前台去拿吧。”信封上写得清楚,池浚先生如何如何。我这一看,五张票都是最好的位置,还附上一个节目单,老先生新派戏,都给你安排好了。……对了,我们之前有时候还寄贺年卡呢,在那个年代。
传教技艺言传身教、亲力亲为
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件事情,是我改编了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做了一个新的京剧叫《梅兰霓裳》。这个戏影响很大,葆玖先生是艺术指导。他这个艺术指导可不是挂名的,是从策划起一直亲力亲为。那一年是2009年,每年的春节我都要打电话给他拜年,09年时就聊起来,那时候我在戏曲学院想排一些剧目,你看这个梅派的戏,您觉得哪个戏?梅先生回答我:“《太真外传》”
梅兰芳在沪寓所指点梅葆玖吊嗓
2009年的时候,我在梅府家苑跟梅老师专门聊这个事,后来这个事就立项。梅老师为了这个戏,无数次对剧本进行沟通,多少次到戏曲学院来亲自给学生讲课,给学生示范,拍摄教学纪录片让学生们去看。他来戏曲学院不下十几次,亲自把这个剧本里的所有念白,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下来了,录了一个示范的录音,留给我们,好学生跟着学。他真是言传身教的,完全是亲历亲为的,不是挂名的。
因为我们这个戏是一个新媒体的戏,有三维动画,葆玖先生对科技很感兴趣,几次到立体声实验室,到运动捕捉实验室亲自上手操作。后来这个戏,梅先生的几个弟子,李胜素,魏海敏,张晶,几个最有名的弟子都参与演出,还有几个他新收的弟子都参与演出。首场演出的时候,葆玖先生还特意的参加谢幕。
梅兰芳与梅葆玖
去年我们在故宫办了一个“宫廷戏曲研究论坛”,在冬天,那是梅老师第一次犯哮喘以后了。梅先生说“气侯太冷了,我怕出危险,我还是参加不了这个活动。我会拟一个书面的稿子,到时候我请我的学生过去替我念。”结果我们俩在电话里头做了很多的考订,我们拿着电话翻资料--因为是宫廷戏曲研究,他就去考证他的祖上,从梅巧玲到他父亲梅兰芳先生进宫演戏,在宫里演戏的情况,包括宫里的最后一次演戏,梅兰芳也参与了,当时是什么时候为谁演出,演的什么戏。他们一家跟故宫的渊源——我们在电话里就做这种学术的探讨。他第二天果然就派了学生拿着稿子,一件件事情非常清楚,这几篇学术理论非常清楚。
出事之前最后一次见葆玖先生,是纪念赵荣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演唱会。我们还在会上还见了面,梅先生已经渐瘦,但精神特别好,还回忆了他跟赵荣琛交往的经历。
没想到是这么忽然的方式。他住院以后我就天天去医院,每天去,每天去。所以他这个情况,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是还是很难过,难过……17年的交情,一个人,我从一个少年到了一个中青年,一直是,他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应该给梅葆玖的京剧艺术成就正名
梅葆玖先生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我觉得我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也应该给梅老师一个很公允的评价。
梅兰芳与言慧珠、梅葆玥、梅葆玖
首先,梅葆玖先生应该是对梅兰芳艺术最忠实的继承者,对于梅派艺术的风格,他很公正的,很精准。在这个时代体现了梅派艺术的风格和韵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个不完全是因为他姓梅--因为梅园弟子,没有子承父业的很多,而子承父业的未必能够传祖上的艺术的风格跟水准的,也很多,不是说姓梅就一定会唱戏的。梅葆玖先生确实是做到了。
再一个就是,葆玖先生的艺术风格也不完全只是梅派这一支。他有着更广博的路径。因为他的老师是王瑶卿的侄子,也是王派的弟子,所以他的弟子是王派的弟子,他继承了正宗的京剧的青衣的唱法和表演。所以他的演唱和表演是集王瑶卿和梅兰芳一炉的。
他跟人学花旦戏,学武旦戏。梅老师跟我们说,我小时候,武旦剧目《扈家庄》都是从小到尾拉下来的,整部戏他都拉下来的。
有人认为,葆玖先生的身段是不行的,我不这么看。他是打下很扎实的幼工的。他小时候学过武戏,年轻的时候演全本的《天女散花》。
梅兰芳年纪大了以后不演,《天女散花》就是葆玖先生演。那是舞蹈性很强的,而且他在中年以后,孩子他父亲的,就是压缩版的《太真外传》,那个是大歌舞戏的一大成。他的身形是很漂亮的。说心里话,因为我经常跟他,看他排戏,就是不穿服装,塑身的,造型非常的精准,非常的精美。你不要以为他动作幅度不大--京戏不是讲动作幅度有多大,翻跟头这样才算好的--他身上的那种韵味,他的造型是很有美感的,而且他的表演形式非常细腻。
梅氏父子同台演出《金山寺》梅兰芳饰白娘子,梅葆玖饰小青
我举一个例子,他到戏曲学院来讲课,给学生示范《太真外传》里的捞月:杨玉环在那玩水,水里映着月亮,用手去捞那个水里的月亮,当然捞不起来。这段唱完之后,杨玉环嫣然一笑,梅葆玖先生表演的那个很微妙的笑容--不好意思一笑,当场20多岁的很多小姑娘,都是学京剧科班出身,戏曲学院的学生,一个都学不上来。那种动人的内力,那个真的只有……他的表情是很细腻的,表演是很精致的。
我得先把别人以为他不行的地方给他正名了,接下来再说他最大的成就。
喜欢交响乐,喜欢歌剧的“洋范”梅葆玖
他最大的成就是他的声乐,演唱艺术,他本身的条件非常好,年轻人那是没比的。他的声音很干净,很通透,音色非常美,很纯净。关键是他对于演唱的技法非常讲究,他学习美声唱法,学习西洋的女高音的唱法,他把那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跟京剧的演唱的韵味,跟梅派的风格结合的非常好。而且他本身又很洋范,喜欢交响乐,喜欢歌剧。他总跟我说,你看你听的声多好,你听人家的音准,你听他的音色,交响乐的这种表现力。
梅氏父子同台演出《游园》梅兰芳饰杜丽娘,梅葆玖饰春香
他把科学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他很擅长跟大乐队、跟交响乐合作。他在97年的时候录过一次交响乐的唱片,07年的时候又录过一次交响乐唱片。07年录的时候,他已经是73岁了,我听了唱片之后,我平心而论,73岁的梅葆玖,代表了中国戏曲声乐的最高水平。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跟不少人都这么说,人家都认可我这个说法。就那两个唱片现在听起来还是非常好,这个它是无人取缔的。这是我个人的评价。
现在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梅葆玖在晚年的,在声腔上的水准,事实上已经超过了梅兰芳本人,可以这么说,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平的。
“千万不要管我叫大师,我要是大师,我父亲算什么?”
当然了,没有一个人的艺术是完美的,这个我们现在不去评价太多他表演上的缺点,当然,他的确是有缺点的。葆玖先生也很谦虚,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到了一定的成绩和一定的成就以后,就管人家叫大师。他说,你千万不要管我叫大师,那我要是大师,我父亲算什么。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他这么跟我说的“我就是个干活的。”
他一辈子都是在他所说的那样,在认认真真的干活,干他应该干的活。其实这个活是一个很大的活,是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活,而且他就是--我觉得是平常心--他确实认为我该做我做的,他也没有觉得“我多了不起,我是梅兰芳的儿子,我是现在地位有多高……”他没有这个概念。
有一次我们俩在他家附近,他骑着自行车去旁边理发店理发。理完发骑着自行车回去,我们俩坐在旁边那个西四那边肯德基那,一边吃肯德基一边谈事。旁边的一对二十出头大学生样子的小情侣,看着梅先生坐在那,他们已经吃完了,但是干坐着盯着他看也不好意思,赶紧又买了一份,俩人又坐着,就为了多坐一会儿,多看他两眼。
梅葆玖演出《穆桂英挂帅》饰穆桂英
有一次我们也是在饭馆吃饭,吃着吃着,旁边坐着的一位说“哎,梅先生在这,请您合个影。”他站起来就合影去了,一会儿回来,说“我得把西装穿上,要不然我穿着这个,穿个衬衫跟小马甲,就小棉马甲,这样不合适,我先得把靠扎上。”,戏班里的话,扎上靠上台演出。他把领带扎好,把西服穿上,就为了跟不认识的人合张影,合完影回来以后告诉我,我先把靠卸了吧。然后就一块坐下吃饭。我就觉得这样的人,不是说没有,但是我觉得太少了,真的。真是太少了。
2014年的京剧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七大常委都出席的,习近平主席也到现场观看。,那是葆玖先生第一次参加京剧晚会,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京剧晚会。那时候他带着他的弟子唱《穆桂英挂帅》,因为京剧晚会是大家都穿上戏服,所有人都是。但是中央领导说,梅先生可以穿便装。这是破例的。我那天参与晚会的编导跟演出总编,他需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合唱。他的声音其实已经听不到了,因为和学生声音混在一起。而且他其实就那么几句,整段比较少,但他还是早早来到后台,跟琴师一起调了好几遍,他调整自己嗓音的状态。
然后他穿着便装上台,他那种气场震慑全场。然后他那天,他那个声音真是冠满全场,非常漂亮的声音。我觉得那就是京剧的传承,一代一代往下传。
“梅派就是男旦的艺术,男旦是不能够轻易被否定的”
有人说,其实现在京剧男旦艺术是越来越式微了。像梅派传承到现在也只有像胡文阁这样,大家所了解的这种男旦,梅老师他真跟我聊过这个事。
梅葆玖演出《贵妃醉酒》饰杨玉环
有一天晚上我在他家里头,他就跟我聊起来,他说其实梅派的艺术,就是最适合男旦,男旦就是能够体现梅派的艺术精髓。他说京剧的旦角,从它的唱法、唱腔到它的表演,本身就是在女人不能登台的时候,为男人设计的,所以它整个是用艺术的手法把男人变成一个艺术的女性。所以男旦演戏它是有优势的。
不是我们一般的认为,女性演员生理上离舞台上的女性形象更近,就能演得更好,或者说就能方便演,其实不是。其实那套,我们叫戏曲程式吧。其实那套程式技术,它就是用来塑造男人用的。他觉得,我父亲是男旦,我也是男旦,然后我下面,胡文阁……男旦是不能够轻易被否定的,否定了男旦,等于否定很多东西。
梅兰芳演出《洛神》饰洛神
女性演员不是不好,女演员也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有些东西,女性演员是没办法像男演员那样的表达出来的,表现出来的。很难做到。
葆玖先生跟我说,他说男旦其实表现的是艺术化的女性,事实上是一种中性美,不是模仿女性,不是说越嗲越好,越媚越好,它是阴阳之间的,以阳性来演绎阴性,它其实最后达成的效果是中性的。所以不要以男女,生活中的男女,那种妩媚、软硬,不要以这个态度去看待,男旦是男旦艺术,而不是男人学女人,男旦是一门艺术,那梅派就是男旦的艺术。当然,这种话说起来,他跟我是这么说的,报纸上登小心一点,毕竟还是女演员多。
他是对男旦很认可的,他是觉得梅派应该有男旦来继承,可以有女演员,但是每个时代得有男旦,就梅派传承才能够,传承这个。他不是说女旦不行。
2000年10月池浚在上海与梅葆玖先生首次见面(图片提供:池浚)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的名字“池浚”,经常被写错。但葆玖老师是从一开始到最后,从来不会把我名字写错的人,我很感动。他从给我写第一封信,到后来所有的提的字,写的卡片,或者照片上留的念,从来没有写错过。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2:20 , Processed in 0.10799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