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简谈进士的种种称谓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0: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暨与林跃先生的“岁进士”等商榷


   进士,原是指贡举人材之意,始见《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 正式设置“进士科”实行以试策取士。隋朝以后封建王朝设科考试,分科取士。明、清两代的进士,虽专指各省的举人、国子监的监生,在京师会试中式者,经殿试合格之人称为进士,除登科进士之中有数种别的称谓外,但还有其他的几种亦称“进士”。  会试中式者,称中式进士或贡士。殿试后进士又分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按其名次分别又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即进士第四名 称为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其中规定:每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岁贡,岁贡又称岁进士。《四库全书·正字通·进》载:“乡试中式曰乡进士,岁贡曰岁进士。”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统称五贡与明代五贡名称略有不同 ,都是正途出身的资格。此外,不是由考选,而由生员捐纳的例贡、荫贡、功贡等,都不是正途出身的。另外,民间还有“雍进士”的称谓。其是乡间人们公认的学识水平高、未取到功名的人,卒后对他的誉称,多见墓碑的铭文。

  封建时代,体现取得科举功名的标志,有多种形式。同一种形式的标志,功名不同,标志也不同。以旗杆碣来讲:进士的旗杆碣牌石为平顶,寓意达到最高的水平;举人的旗杆碣牌石为单尖顶,寓意为拔尖;岁贡等的旗杆碣牌石多为笔架山顶,寓意还在努力读写求学,将开始拔尖。据先辈云:古时文化较发达的地方,五贡的功名还较低,大多数都不愿意立旗杆。笔者曾到闽清县的三大古民居———宏琳厝、岐庐、四乐厝参观过。岐庐的道光乙未年进士张鸣岐的旗杆碣牌石为平顶;宏琳厝、岐庐、四乐厝举人的旗杆碣牌石都是单尖顶;这两种旗杆碣顶跟别处相同。宏琳厝、岐庐、四乐厝都有岁贡,但都未见过他们的旗杆碣。

  2004年12月12日,《三山巡览》发表的《闽清发现“岁进士”旗杆碣》,其中,岁进士应是岁贡。林先生认为是举人,有误!因为举人曰乡进士。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笔者谈一下拙见:后佳乡街中村的池家三位“岁进士”,笔者认为其大凡都是捐纳的,不是正途出身的。因为六对旗杆碣牌石上,分别刻着:“授岁进士池扬波立”、“授岁进士池得恩立”、“授岁进士池宗活立”。开头都是“授”字。授,不是指中式、考选、选送的,多指捐纳。《清史稿·选举志·捐纳》中有这样记载:“捐纳仅授简缺”;《辞海·例贡》载:“授例捐纳的……不算正途。”笔者曾到省图书馆阅民国本《闽清县志·选举志》,上载:清代闽清县举人、贡生中,姓池的只有清顺治年间副贡池日懋一人、嘉庆年间贡生池清元一人,捐纳的贡、举等没有编入县志;因考虑后佳乡是闽、尤、永三县交界处,原是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又有土匪,故笔者又查看了《尤溪县志》,其记载的比较详细:举人无姓池的人,有嘉庆六年岁贡池振辰、乾隆五十七年捐纳的例贡池跃鳞、嘉庆八年捐纳的例贡池奋鳞、嘉庆十五年捐纳的例贡池浴德。《永太县志》记载的举人、贡生等,都没有姓池的人。后佳乡,池家三人授的“岁进士”,是捐纳的成分很大,《闽清县志》没有他们的姓名,亦可说明这问题。○甄鸣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0 10:00 , Processed in 0.07691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