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鲜为人知的安陆高人——池际安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1: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熊仲光——一个绝尘而去的隐世大师(修订稿,请重新下载)
2016-12-14 13:34阅读:73
原文地址:熊仲光——一个绝尘而去的隐世大师(修订稿,请重新下载)
原文作者:陈全林
熊仲光——一个绝尘而去的隐世大师(修订稿,请重新下载)
一、从一封信谈起熊仲光
  陈维博有三封分别于2005年、2009年写给国家前主席江泽民、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台办写的信。我把陈先生给江泽民先生的信刊在前面,以见陈维博之心,也借以初步了解熊仲光其人。陈维博的钢笔字写得工整端严,有颜体书法之风。其信曰:
  敬爱江主席尊前:
  您老人家好。
  为国荐贤:现代女书家第一人——熊仲光老师
  子民陈维博生于1941年,现已退休,是个晚辈。维博从二十岁,就追随、服侍熊仲光老师,她是大学者熊十力之女。熊老师生于1920年,在北京91中退休。她老人家学书画于齐白石先生,学太极拳于中山公园崔毅士先生,学道于中国道协陈撄宁会长。
  早年熊老师向其父学习法相唯识,这是深厚的佛教基础知识。解放后,熊老师参加工作,曾和启功先生一起工作过,而后也是几十年的教师生涯。熊老师一生独身、素食、诵经、打坐、念佛,每天持诵《金刚经》、《楞严咒》,还在文革前向出家师父学会了《瑜伽焰口》。她老人家生活俭朴,一件布衣穿二十年。每日食不过三两粮食。清晨三点入睡。在室内卧牛之地习拳。家中仅有半导体收音机一件电器。写字仅是她老人家业余活动。
  熊老师在东直门里针线胡同一个大杂院里住了四十多年,她老人家的情况,当地街道完全了解。因拆迁现住天桥永安里,是座简易楼,没有暖气,两户合住一个单元,共用一个厨房。
  在当前国内,有一个知识分子、高干学佛的形势,困难的是明师难求。熊老师已经八十七岁的老人了。她老人家一生清修,大智大勇,可钦可敬,有着实践修行的宝贵经验。如熊老师这样的老年贤德隐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予以关照提携,为国所用,为民所用,不埋没人才。
  子民维博,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用熊老师给我的墨宝在自己家中办了一个《纪念正果、明旸师父上人书法名句展》,内容好,书法好。只要看了展览就能证明维博所言“熊仲光老师为现代女书法家第一人”之言不虚。维博和朋友商量,海峡两岸搞文化交流,将此展览办到台湾去,望经过深入了解,严格审查之后,恭请主席大人亲笔题写展名。以上所说皆子民维博真实之言。不知当否?敬盼审阅批示。此致敬礼。并祝 身体健康,合府吉庆。
子民陈维博拜上 2005年7月
  陈维博的信写得诚恳真确。信是石沉大海。估计江主席读不到这样的信。之后的几年里他给中央领导写过信,结果是一样的。上一封信写的时候熊仲光老师还在世,不过,这是陈维博的主意,熊老师是不会同意他这样做的。熊老师是真正的隐士,不求闻达。熊老师因搬迁而住进了简易楼,结果因煤气中毒而昏迷,在医院里躺了三年就病逝了,享年89岁。据陈维博先生说,熊老师是预知时至的。她曾对陈维博说自己还有八年的寿数和三年的苦难。生病卧床三年后果然迁化。可见,她在修行上是有成就的人。她佛道双修,以佛法为主。
二、熊仲光的家世
  关于熊仲光,我是2010年6月28日第一听到这个名字,随后在当年的博文里提到她。那时熊仲光已经辞世一年了。我是从追随她五十年的弟子陈维博老人那里知道她的事迹的。两年来,随着对熊仲光的了解,觉得老人家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她的事迹和成就不应该被时光湮没。世人对熊仲光知之甚少,可是,她是大有来头的人物,嗣父是大哲学熊十力,书画老师是大艺术家齐白石,丹道老师是大道学家陈撄宁,武术老师是太极名家崔毅士,她还自学中医,很有成就。仅她的四位老师的名头足以让她名姓风光,可是她默默无闻,在于她淡泊处世,不求人知,一生隐修。
  熊仲光原姓池,祖籍湖北安陆,根据陈维博提供的熊仲光所遗留的拓片《故显考池公师周府君之墓》的碑铭可知,熊仲光的父亲,讳泽汇,字师周,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从政,做过抚宁县的官员,有政绩,亦治学。熊仲光的母亲姓赵,生了五个孩子,一男四女。男孩叫池际咸,工学士;长女为池际怡,文学士;次女池际英,文学士;三女池际尚,理学士;四女池际安,就是熊仲光,治哲学。墓碑上提到了熊十力教授把际安收为嗣女,视为己出,原文是:“熊十力教授抚如己女,命称姓熊池,名曰生”。可见,在池师周辞世之前池际安就已经做了熊十力之女。池师周是1948年春天辞世的,碑文说池师周“卒于民国戊子二月初一未时,葬武昌二龙山。”碑是当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所立。池家人才辈出,池师周的五个孩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池家兄妹中最有名的是池际尚,著名地质学家,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恩师,中国岩石学学科主要奠基人,亲手培养出三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和国际地球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2005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接见全国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提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回忆恩师池际尚说:“我的晶体光学就是池际尚教授讲的,她不是仅仅讲一堂课,而是整整给我们讲了半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讲的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甚至费氏台的操作她都自己进行……”会后,温家宝总理把这篇讲话转给母校,并说:“我以这篇文章献给我敬爱的老师池际尚教授。我常怀念她。”很多人不知道熊仲光有这样一个名头响亮、贡献巨大、成就卓越的亲姐姐。
  池师周于1932年编辑出版过《北平市工商业概况》一书,内分特品、服饰、饮食、器用、杂项等5编,介绍北平市区工商各业的沿革、变迁、原料、产地、制造、价值、用途、运输、销路,以及顾客心理、购买能力、营业状态、盛衰原因等。此书专门提到作者是“安陆池泽汇”,就是熊仲光生父。他是学者,与熊十力为生死相托的好友。
  池际安在1948年做了著名哲学家、新儒学大师熊十力的嗣女,改姓熊。熊十力的长女是熊再光,按年龄排,池际安排第二,名仲光,仲,兄弟姐妹排行的第二。熊十力的小女叫熊幼光。1948年到1950年两年多时间,熊仲光一边伺候嗣父熊十力,一边跟他学习唯识宗。郭齐勇在《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里说:“1948年熊十力收安陆池师周遗孤、四女儿池际安为嗣女,改名熊池生,字仲光。此因王孟荪先生推介池家一男四女个个聪明(三姊池际尚后来成为著名自然科学家、学部委员),幼女尤奇特,且曾潜心儒佛诸学,益有超世之志,誓不嫁人。因湖北遭兵祸,安陆鱼烂,际安无所托,孟荪先生请熊先生抚教之。十力先生又将际安的来信给马一浮先生看,马先生亦许其有拔俗之资。熊先生遂允抚为嗣女,以精神与道义相授。取名‘光’,欲其显扬先圣之学也。”原来仲光是字,如今是以“字”为名了。熊仲光在她还是池际安时,就已潜心儒佛,誓不嫁人,修行以终。看来,学道是后来的事情。
  我对熊仲光老师的事迹知之甚少,她的老学生陈维博,这位古稀老人对我多次谈起熊老师的事迹,我看过熊仲光遗留的古书,多是佛学、丹道著作和熊十力著作,我读了一篇熊仲光回忆跟熊十力学习唯识的文章,以及两篇跟齐白石大师学习书画的文章,就知熊仲光的文章是大手笔。本文根据熊老师的文章以及陈维博的口述和我的思考综合而成。下面就她和熊十力、齐白石、陈撄宁、崔毅士的求学而做些陈述。
  三、熊仲光的师承
  学佛熊十力
先要了解熊十力何许人也。熊十力的名字,我中学时代就知道,也读过他的传记,了解他的基本的思想,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新儒学”的创立者之一。哲学成就超过了与他齐名的新儒学大师梁漱溟、马一浮。熊仲光介绍维博和梁漱溟先生认识。文革中陈维博照顾过梁先生的生活,梁先生有书法赠维博,后发表于佛教刊物。这是余话。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熊仲光于1983年7月写有《忆嗣父漆园老人》,不仅详细讲述了自己和熊十力的父女因缘,还讲述了熊十力先生的生平和成就,文章情深意切,非常感人。在结尾写道:“老人晚年独居沪上,颇感寂寥。我以工作繁忙,未能前往侍奉,深觉愧歉。今已退休多年,独居京中,每日散步林园,研习静功。回首前尘,犹如昨梦。”这真是经历了沧桑世事而归心佛老者之言。漆园老人泉下可以告慰了。
  关于熊十力和熊仲光的父女缘,直接从她的文章中引述即可,熊仲光写到:
  嗣父熊十力先生是我生父的好友,也即我的明师。一九四八年春天,生父在武汉患肺炎逝世,安葬已毕,我就到杭州浙江大学随侍嗣父,听其讲学。嗣父欣然执笔写文一篇,自杭州油印多份寄赠亲友,文中有云:“自惟平生孤陋,垂老析薪,何幸得仲女为吾子。学惭伏老,传经无待于男;道愧庞公,闻法居然有女。”又云:“儒家有在三之义,佛门有法寺之规。”故命我称他为嗣父,日后继承其志。时住浙大校园中,园林幽深寂静,小屋数间,别号为漆园老人,室名空不空斋。自作一联悬挂壁上,联云:“白首对江山,纵横无限意;丹心临午夜,危微俨若思。(俨若者敬貌,《书经》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后随老人到广州乡间居住年余,住处为观海楼,自楼窗遥望可见海边,令人心旷神怡。一天早上,老人对我说:“夜间作了一副对联,你可书写悬挂于座右。”联云:“固穹遗俗虑;宴坐多奇怀。” “每日讲授《佛家名相通释》及窥基大师《唯识述记》,使我于法相宗有所悟入。一九四九年十月,政府邀请老人到北京居住,我随同来京,因向齐白石老师学习国画,不常在家。一九五二年到石景山首钢参加工作,就离开了家庭。老人独自在家,无人照料,又冬季寒冷,遂往上海世菩弟寓所居住,后独居淮海中路寓所,闭门著书。故我与老人团聚时间不多,只有两年随侍左右,在此期间,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和老人谈话,只能说书本上有关学术上的问题。请益问难,诲久不倦,若偶然谈及世俗家庭琐事,则不乐闻,使我有“学人终日侍严师”之感,因此在以后数十年间,我能独立生活,不觉寂寞,或亦闻法之效益。
  以上熊仲光老师文章写得精彩,短短六百余字,把自己和熊十力先生的父女因缘讲明了,大哲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足见熊老师是文章大家。1948 年2 月,熊十力再度赴杭,应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晓峰、哲学系主任谢幼伟之聘而讲学,熊仲光陪同嗣父到浙大。文章中有些典故得讲一讲。“学惭伏老,传经无待于男”,是说,我的学问和西汉初年的伏生相比,很惭愧,伏生一生的学问只有女儿羲娥能理解。当汉文帝派晁错到九十高龄的伏生那里学习《尚书》时,晁错听不懂伏生的话,伏生只好先说给羲娥听,再由羲娥传给晁错。由此,汉代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有了劫后残存的《尚书》。伏生的学问不能以家学传下去,只好在临死前安排人把他读的儒家经书如《尚书》放在他的墓里作陪葬。晋代,经过战乱,《尚书》又残缺不全了。这时,有人发掘了伏生墓而找出了竹简本的《尚书》,流传于世间残缺的《尚书》称为“今文《尚书》”,而伏生墓出土的《尚书》比较古老,称为“古文《尚书》”。假如伏生可以把经书传给儿子,就不必用经书陪葬了。这里,熊十力借此典故感叹自己的儿子熊世菩没有继承家学,没有继承自己的学问,也借“羲娥传经”比喻熊仲光继承“熊学”思想。“道愧庞公,闻法居然有女”。庞公,唐代禅宗大居士庞蕴,字道玄,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贞元(785~804)初年曾谒石头希迁,豁然有省。后又与丹霞天然相偕往受科举之选,而投宿于汉南旅舍,闻江西马祖道一禅师之大名,乃悟选官不如选佛,遂直奔洪州,随马祖参禅而契悟。丹霞后嗣法石头,剃发出家,庞蕴则居家而举扬方外之风,是一位开悟得道者,他的女儿灵照跟随父亲学禅,也开悟得道。熊十力借这个典故感叹女儿再光、幼光没有继承自己的学问和大道。如今有了熊仲光,好比庞居士有了女儿灵照,足见十力先生对熊仲光的看重。仲光没有辜负老人,她是一个真正的明道隐修者,只是没有在发扬“熊学”上有建树。熊学已是国际显学,虽仲光未发扬之,亦不损其光辉;虽仲光发扬之,也不增其光辉。据陈维博说,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在写《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时专程来京采访过熊仲光。我倒是读过郭齐勇的写熊十力的文章,感人、深邃。从维博老人那里我还知道,郭齐勇是北京著名学者郭齐家的弟弟,郭齐家先生是我主办的《益生文化》的学术顾问。熊仲光虽然服侍嗣父两年多,但影响她一生。她独身修道,面对寂寞岁月,淡泊而过,这得益于和熊先生学佛的造诣。
熊十力号“漆园老人”,取意于庄子,说自己要学庄子隐居。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这里借庄子之名而抒十力之怀。熊十力有《漆园记》写道:“吾时念此以自遣,故有契千庄生。然吾以是缓吾痛则可。若姑安乎是,则将负吾平生之心与所学,而不免为庄生之徒,是又吾之所以自警也。” “空不空斋”。空与不空,是佛家哲理,空而不空,乃是真空妙有;不空而空,乃是本体作用。“危微俨若思。” “俨若思”,语出《礼记·曲礼》。俨“矜庄貌。”《论语》里形容孔子“望之俨然”。《书经》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儒家称为“十六字心传”,是帝尧传给帝舜的话,帝舜又传给了大禹。是说:人心是危险的,但道心是微妙的。要体会微妙的道心,就要做到绝对的精一。把握中道。允,公允,公平、诚信意;执,把持;厥,代词,那个或这个;中,中道、中庸。“固穹”,是修好房屋的意思。固,坚固,穹,屋顶。如词语“穹居”、“穹宫”等。宴坐,即静坐。“固穹遗俗虑;宴坐多奇怀。”意思是说,把普通的居室修葺坚固,就可以丢开那些衣食住行之俗虑。静坐的时候经常有奇逸之情怀。这是十力老人的心境。或许:“固穹”是“固穷”之笔误,孔子有“君子固穷”语。
  关于熊仲光和嗣父熊十力的父女缘、师生缘、传道缘,只能写这些。熊仲光一生修行佛法,得自熊十力的影响和教导。据郭齐勇的熊十力传记记载:“1949年春,在广州黄家,熊十力给熊仲光讲授佛学。仲光写学佛札记——《困学记》,并经熊十力改定。熊十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17:55 , Processed in 0.07934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