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724|回复: 0

[史料] 风水轮流转-评七里镇风水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81
发表于 2017-10-29 0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里古镇风水评价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风水轮流转,载不动的是人间的兴衰事。阳春三月,笔者陪外地风水界朋友到赣州市郊的七里古镇考察风水。从古镇的盛衰之变,感悟到再好的风水也会随着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格局,再富贵的家族也会随着经济实力衰退而走向没落。
七里古镇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七里”原称“七鲤”,是因有七座形似鲤鱼山丘而得名。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远居东海龙府的七个龙女,听说赣州山川奇特,风景秀丽,商定前往游览,她们变成七条鲤鱼,潜离龙宫,掀波逐浪,溯长江,经鄱阳湖,沿赣江而到赣州。只见赣州青山如黛、碧草如茵、田园秀丽、风景如画,且东边贡江有汶潭,西南章江有鸥潭,北边赣江有储潭,潭深水碧,真乃鱼龙佳居,她们尽情游玩,乐不思返。东海龙王久不见女儿,追查去处,得知她们私离龙宫到了赣州。即吩咐鲤、鲇二将捧手谕,追龙女速回。鲤、鲇二将追到赣州,见龙女正在城东贡水中嬉戏,便出示龙王手谕,要龙女即刻返宫,龙女舍不得赣州风景,嚎啕大哭,凑巧观音菩萨路过峰山,闻龙女哭声,便立住云头,细问情况,遂生侧隐之心,命鲤、鲇二将暂先回宫,并就地作法开了一口水井,为龙女栖息,还赐柳树叶一片,嘱咐急时备用。
时隔不久,龙王又派龟相带水兵,敦促龙女回宫,龙女不从,龟相捏断泉源,井水干涸,龙女眼看事急,遂遵观音嘱咐,取柳叶往天空一抛,立明,观音驾云赶到,劝说龟相成全她们姐妹心愿,让她们在此定居。龟相不敢执拗,只好回龙宫复命。观音作法将龙女七姐妹变成七座鲤鱼形的小山,沿江排列。后人在此烧窑建镇,以七鲤命名,谐音七里镇。
得风水地利之便  家运镇运两盛
七里古镇,位于赣州城东七华里的贡江北岸,唐朝末年,随着大量的北方移民进入赣南,七里镇创立了瓷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均为古代的窑址,同时还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16处。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

赣州窑的产品主要为民间日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碗、盏、盘、碟、钵、盂、炉、砚等。产品的胎质以陶胎为多,瓷胎较少。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窑变釉等多种,近年来还发现有少量的白釉开片瓷产品。赣州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窑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仿漆器赭黑色釉则是赣州窑独具风格的产品。产品中有一种划胎柳斗纹点釉鼓钉罐,是赣州窑独特的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朝鲜一带。赣州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以刻划为主,还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艺,常见的装饰图案为花鸟走兽。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采用垫柱支钉迭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1986年,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为古代窑址中所罕见。宋代,由于制瓷手工业的发达,七里镇作为南方地区的一座重要集镇,就已经记载在官方的地理志书中了。
明代以后,制瓷业衰落,但是由于七里镇濒临江面开阔、水量丰盈的贡江,为七里镇先民产业转型带来地利条件。 此时客家人转入对山区木材的开发,继之而起,七里镇成为一座以竹木扎运为主的集镇,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末。地利之便形成的经济活力,为七里古镇的崛起和兴旺奠定了基础。但是地利给人带来的运势,随着当地的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在转变。到了20世纪七十代末期,七里镇的竹木扎运业衰退,一批批七里镇人迁出古镇,走向繁华的城区。
“藏风得水”,这是风水格局的理想境界。以自然景观的地理大势而言,七里镇,是一片土地肥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贡江冲积平原,具有设州立县的地理格局。 时至今日,七里镇仍然是一座拥有近万人口的乡村集镇。以自然景观的风水形胜而言,七里镇背山面水,枕武夷而面南岭,且坐拥南赣。
觅其祖龙,乃发脉于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脉,其中一支跌宕起伏,蜿蜒曲折,成为进入赣州盆地的干龙,再分为马祖岩一脉支龙,结穴于七里镇冲积平原。
察其周围砂山,向山为南岭山脉支脉的崆峒山,近观,是贡江南岸一列低矮的丘陵,峰峦秀丽,如同笔架,构成案山。远眺,目力所及,是天际轮廓优美的崆峒山席帽峰,成为总祠之向山。青龙之位,是高昂耸起的杨仙岭,它是风水祖师杨筠松结庐授徒的风水名山。白虎之方,为地势坦荡的赣州盆地。
“建筑为形,风水为魂”

  七里古镇拥有池氏、舒氏、邱氏宗祠等姓氏宗祠,它们是民间建筑的瑰宝,有的气势恢弘、功能齐全,有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它们虽大小有别、精美不一,但其选址布局、设计建造均令今人叹为观止。池家宗祠,是其代表作。1997年已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池家宗祠是在池梦鲤的旧居上建筑的,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宗祠的外观雄伟气派,内部设计精致考究。系砖木结构,硬山顶,檐柱采用红石柱,宗祠有戏台、天井和封火山墙。

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讨论族中大事的议事厅。客家人对自己的祖先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客家祠堂中,弥漫着一种非常浓厚的敬重祖先和追根溯源的气氛,这从池氏宗祠里精心制作的祖先牌位、以及怀念祖先、追述祖居地与迁徙历史、祖上业绩的祠堂楹联中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也丰富了客家文化内容。 池家宗祠,正厅内“特科状元”的巨幅横额下的对联生动地涵盖了池氏宗祠的历史渊源:“裔孙繁盛自赣迁闽粤湘与浙插遍九州;溥公肇基始宋经元明清逮今传衍千载。”大厅上悬挂着十几块木匾上的诗文均体现着客家人追宗溯源,崇文重教的思想理念,诸如“诗书启后”、“诗礼传家”、“明德维馨”、“惟善为宜”、“和宗睦族”、“奉先思孝”等等。
大凡古代建筑不仅注重住家舒适,而且处处体现人们祈福的理想追求。选址和择居必然根据风水的理念运作。宗祠的选址设计,各姓氏都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反复勘察比较,一般择前有水和案山、后有峰,明堂开阔、出入方便的吉地兴建,或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坐西朝东。其次,各姓祖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工艺精湛,堂前均有照墙、风水塘,大门为左中右三门六开,祠内外均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和木刻,图案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堂后及两侧均植有防风林,地下及周边有通畅的排水系统,屋顶筑有防火墙等。整个宗祠的设计建造无不集人文、环保、安全于一体,确实为民间建筑之瑰宝。遗憾的是七里古镇不少古建筑或年久失修、人为破坏,或疏于保护,全镇的宗祠古或民居迹现已损失过半,存者也多为近年重修之物。经测,万寿宫为子山午向兼壬丙,为小空亡;仙娘庙为乾山巽向,坐大空亡,均合杨公风水寺院庙宇建筑坐山立向坐空之法。
七里镇,还是一处文物古迹众多的客家传统社区,除大量的古居民和各姓氏的宗祠之外,还有万寿宫、仙娘庙、社官庙等公共建筑以及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古瓷窑遗址的16处窑包。但是,我们考察七里古镇风水后,发现其不少民清建筑的作法均不合杨公作法,也说明了在明清江湖风水盛行之时,杨公风水的地位受到挑战和动摇。
池梦鲤家族风水考

  地有名因人而起,说起七里镇,不能不说池梦鲤,这位赣州市唯一的状元成了赣州史册上的重要人物。七里镇因他辉煌而出名至今。只不过,池梦鲤这个南宋末代状元生不逢时,壮志未酬。在池梦鲤中状元之前,元兵已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到池梦鲤中状元时,南宋已欲战无力地屈膝求和。宋亡之后,池梦鲤不愿仕元,隐逸山林。而刚刚建立政权的元朝重武轻文,不注意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现存有的唯一的史料是池梦理高中状元后的宋咸淳十年,呈送给皇帝的“谢赐特科状元表”,所以池梦鲤作为南宋末代状元其业迹甚至连生卒的确切时间均无文字记载可查。当我们来到池家宗祠时,池家后裔给我们说起池梦鲤的故事。

据说,池梦鲤祖藉是河南西平人,南迁后其在广东连州任司户的祖父池溥公来了赣州,为当时赣州的繁荣昌盛所吸引,就在南市街定居下来,池梦鲤就是出生于南市街的。
池姓人以池梦鲤为家族的骄傲,他们说池梦鲤是皇帝的“特科状元”。为什么叫“特科状元”?这里又有一个传说,相传南宋皇帝那一年添了太子,还梦见了鲤鱼跳龙门,这个梦给处境艰难的皇帝带来了一份特好的心情,龙颜大悦的皇帝于是下旨从全国各地推荐50名进士进京考状元,破了科考制度中每三年只录考一个状元的惯例,那一年录取的池梦鲤因此成了“特科状元”。今天,池氏宗祠正厅的横匾上悬挂着的就是“特科状元”四个赫赫大字.还有人传说,因为七里人修了这座状元桥,池梦鲤荣归时就修了一条7华里长的路到七里,并且在七里定居下来,七里因为有了这条路史书上从此才有了七里镇这个地名,七里镇也因为池梦鲤的定居才有了今天被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池氏宗祠。
经我们考证池氏宗祠风水情况为:壬山丙向兼子午,坐小空,这不合风水法度,其前面后做一栋民房,其屋脊如一把刀锋正对着池氏祠堂,旁边也是做起民房,影响明堂和收水。所以,原来的风水格局会被日后四周的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古人说的好,风水轮流转,也有这个原因。

  后来我们一行人来到池梦鲤祖屋考察风水,岁月的风雨吹打,昔日的辉煌,已面目全非,残垣断壁,冷寂的破屋内只有几户贫困的池家后代居住。经测,末山丑向兼坤艮。

  来水和去水均已改变。这说明池家在赣州衰败,有历史原因,也有留守在赣州的后代不思进取,无责任感来维护祖屋的财产的因素在起作用。一个家族的兴衰从其后代对祖先留下来的财产的态度就可看出其中几分原因。  

  先天风水再好也不可成为一个家族长盛不衰、金刚不败的良药。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依靠这个家族的后代持续努力,才能延续家族的兴旺。纵观不少大富人家都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究其原因,是家族兴旺后,后人墨守成规,坐吃山空,不思进取,不进则退,这是不变的规律。先天风水再好,也要后天风水不断与时俱进,做好“续气”文章,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风水,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7 00:37 , Processed in 0.08961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