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28|回复: 0

[谱学知识] 盛世修谱续谱,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81
发表于 2017-10-23 17: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世修谱续谱,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

翁飞


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召开了,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进入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时期的一次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篇光辉的文献,指导我们进一步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报告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节,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为实现伟大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再接再厉的空前盛世,盛世修史、盛世修志、盛世修谱,这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做好家谱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古代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家国同构”、这样一个我们中华民族国家建设的鲜明特色。我们“天下一统”的伟大祖国,正是千万个家族、亿万个家庭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念,使得我们成为历经五千年而唯一延绵不绝傲立于世界的文明古国。家族,就是我们国家最基层、最基本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族汇聚、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国家又是每个家族、家庭的保护者。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因而历朝历代、历经战火兵燹、天灾人祸而传承下来的许许多多个古老家族的家规家训,就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基因中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在这样一个家国一体的体制中,国法发挥着自上而下的统治作用;而家训自下而上发挥着束身守法奉国的作用。从中国史学编撰的传统来说,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名人立传,史、志、谱、传,成为中国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于是“从家训到乡邦礼俗,再到地方志书,均体现出儒家学说以礼治国的文化观念。”家训与乡礼以及国法相配合,使家庭伦理和礼仪教化具体化,具有了深入家内管理与个人修身的渗透力,以及包容家法的涵盖性。国法、乡礼与家训三管齐下,朝廷、地方与家族齐抓共管,又充分发挥了个人修身的自觉性,社会自然大治。这种家族“自治自教”在地方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传统管理模式,有益于地方社会管理,从深层次的细部化人淳风,从根基上最广泛地巩固了国家统治。因为“乡者家之积”,于是乎“礼行于乡,则王道备。”古代士人的人生价值集中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目标上。这在当时那种家国同构的社会建构中具有普适的意义。由于其中包含四个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故能适应社会的各个层面,自然成为国民人生目标的普遍追求。


我们奉行盛世修谱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在千千万万个家族——国家最基层、最基本的细胞里,通过家谱里面记述的家规家训,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家族、家庭教育,达到教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目的。


教育是育人强国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而家族教育则是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家学家训是家庭教育的工具和产物,家风和言传身教则是育人的无形力量,族规家训是族人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法规性的条款制度。家训将道德自律与违规惩戒熔于一炉,具有教化和法治的双重功能。家规与国法相辅相成,以国法与教化的双重形式向社会人心渗透,遂使儒家道德与教化理念润物无声,沁人心性,以至成为“德”与“法”的延伸和补充形式。因此,家训编制历来均受到国家和家族的高度重视。制定族规家训,贯彻落实其中规范,树淳正家风,育有用人材,为社会荐才献力,是家族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之灿烂,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继承、发扬、光大的!自古迄今,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都有良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毛泽东、周恩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教育子女要胸怀大志,爱国家爱人民,要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他把儿子送去工厂、送去农村、送去前线,尽显了伟人良好的家风和博大的情怀。周恩来没有亲生孩子,但周家是一个大家庭,周恩来提出了十条家规,他不但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亲友长辈,以减轻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还主动担负起教育引导周家年轻一代的责任,在大家庭内部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家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均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


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家风?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他深刻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对居于领导岗位、握有权力的官员来说,败坏的家风,更往往成为牵引其自身及亲属走向牢狱的绳索。


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少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


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从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纪委共发布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


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的这句话,直指要害。


“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可惜可叹的是,很多领导干部为这段话,做了反面的注脚。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什么样的干部可以“兴邦”?其中有一位典型就是让习近平“思君夜夜”的焦裕禄。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二女儿焦守云对总书记说,“我们一定继承好父亲的精神,把家教家风一代代地保持传承下去”。总书记听后,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家风,好家风。”


习近平曾对焦裕禄之子焦国庆说:“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因此,习近平号召全体党员“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


2016年1月的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叮嘱,家里那点事“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否则,“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家风建设定下了“明规矩”(这也是我们今天安徽全省开展“讲政治、重规矩、做表率”活动主题内容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对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情况定期检查。


2016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


习近平如此重视家风问题,是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而习近平总书记自己的习氏家风,是家、国关系的最好注脚。


作为高级干部子弟的习近平,小时候的习近平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剩下的衣服,甚至花布鞋!


在父亲习仲勋眼里,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为一件事让路。


《习仲勋传》有这样的记述。一次,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对孩子们说:“家中的小事不能影响工作。”习仲勋听到后却严厉地说:“大事也不能影响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总书记如此重视家风建设,可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同样,我们回顾历史,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彪炳史册的名门望族,他们一代代积淀传承的家规家训及其所形成的优良家风,无疑也会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借鉴。


裴氏家族,是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上逐渐形成、久负盛名的一大世家,发祥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又称“河东裴氏”,自古为三晋望族,子孙枝蔓繁衍至全国各地。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天下无二裴,是对河东裴氏家族盛名符实的尊崇和褒誉。两千多年间,裴氏家族形成了以“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历史悠久而传承至今仍生生不息的独特家族文化,其《家训》精华为中纪委网站重磅推介,实为当代家规家训之样板,后世炎黄子孙遵守效法之圭臬。


通观裴氏《家训》、《家戒》诸条规诫,无非是要求家族子弟“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其核心就是要求家族子弟崇德尚德,以孝友立身,以勤俭持家,以忠义为本,以才学自立,以仁爱待人,做到廉洁奉公、忠心效国。通过“德、能、勤、绩、廉”之谆谆教化,反映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和价值追求。


再看山东琅琊王氏,一条神秘的六字家规居然使得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许多劫难,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培养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王氏家规仅有6个字,为“言宜慢,心宜善”。然而,仅仅是“言宜慢”3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间从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此后,王吉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这六字家规也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故事略)


再来看岳飞的岳氏家训:敬祖宗,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妇;教子弟,恤乡邻;慎交友,守法纪;倡勤俭,戒奢淫;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热爱家乡,精忠报国。


短短48个字,言简意深。说尽了民族英雄岳飞思想的精华。


我们安徽,在中纪委网站上重点推介了六大家族的家规家训,其中合肥包拯的包氏家族、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族后人今天都来了,等会他们来介绍。我这里重点讲一下清末民初安徽东至的周馥周学熙家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


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刊出“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介绍周氏家族,摘要如下:

    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东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它就是东至周氏家族。这个村庄紧靠一座山,叫纸坑山,所以后人又称这个家族为“纸坑山周氏”。


纸坑山周氏远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访,由徽州迁至东至。后裔中有唐末诗人周繇、宋朝武将周泰星等。时间来到十九世纪中叶,自周馥始,在晚清以来的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颇有建树。周馥(1837-1921)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于朝廷危难时,治水、兴实业、理外交,政绩突出。周馥育有六子,四子周学熙(1866-1947)尤为出色。


  周学熙是近代著名实业家,他开创华北实业之先河,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当时南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齐名,并称“南张北周”。


  第三代传人中,周叔弢(1891-1984)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此外,还有著名佛教史研究专家周叔迦;著名数学家、中国集邮大王周达;著名文物收藏家周季木;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志俊等。


周家第四代良字辈、第五代启字辈依然人才辈出,学者居多。比如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著名数学家周炜良,著名红学家周绍良,著名生物学家周以良,著名建筑家、曾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建筑师周治良,空间及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周启鸣等,传承至今,长盛不衰。


    有人说,周家子孙中教授、学者之多,涉及学科之广,办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也绰绰有余,这并不夸张!


近代周氏家族由周馥开始,下沿五代,他们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自己融入民族前进的潮流,人才荟萃,集于一门。究其原因,家规家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训六条: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


家规十八条(略)


东至周氏家规摘编


勤学业


  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勿与邪僻之人相近。古语: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①。如果父母不姑息,使其孜孜不倦,读一年自有一年之效,读十年自有十年之效。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勤学业》

  【注释

①读书买金易:与《劝学文》中“书中自有黄金屋”意义相似。

译文

子孙七八岁时必须进入私塾读书,应早晚不离书房,切勿与品行不端的人接触。古语说:卖金买书读虽是困难,但读书后买金就容易了。如果父母不迁就子女,让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读一年书有一年的作用,读十年书自有十年书的功效。

眼觑千古之上,心契造化之微。

               ——摘自周馥《负暄闲语》

赏析

眼界要高远,做事应细微。这句话教育子弟读书、做事、做人既要树立大格局又要洞察细微。格局大,方可读千古雄文;洞察细微,方可成就大事业。周馥以后,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诸多后人,做事、做学问,莫不体现这一点。

戒非为

  子弟如读书久,急欲谋生,必须力勤正业,或志不为耕读,而技艺百工可以资身,不妨习之。若不务正业,如赌博、唆讼作词状、不孝养父母、不守王法等,族长或禁止,或不准入祠祭祀,或将草谱①名字贴除。若再不悔改,不准入正谱,不视为周氏子孙。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戒非为》

  【注释

①草谱:谱是家族内按辈份编的表册。草谱与正谱相对,系草修的非正式谱。

 【译文

子弟若读书久了,想急于谋生,必须追求正业,即使志不在读书和耕作,技艺百工也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去学习。如果不务正业,如赌博、唆使他人打官司代人捉刀、不赡养父母、不守法规等等,族长或者大力禁止,或不准入祠堂,或在草谱上将名字除去。倘若不悔改,不准入正谱,不准当作周氏家族的子孙。

子弟与人交游①,须择端方之士,以期有过相规,有善相劝。若言行诡谲②,心地不良及好事逞讼者,当一概远之,勿受其累。族长与父兄宜时戒之。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慎交接》

注释

①交游:结交朋友。

②诡谲:诡异,诡诈。

译文

子弟与人结交朋友,必须选择品貌端正的人,从而能有过错相互规谏,有善行相互勉励。如果言行诡异,心地不善以及惹是生非、逞强争讼的,应当一概远离,切勿受其连累。族长和父兄应该时时劝诫子弟。

 大凡人存心公正,则虑事详审。先审此事于国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别无流弊否?斟酌已定,义当举办,尤须预料上下、左右之人有无掣肘,如何防备?后来守成者能否不致变更,反以惠民之政变为殃民?俱须一一了然于心。

  违义而荣,不如守义而困。

                                    ——摘自周馥《负暄闲语》

赏析

存有公正之心,那么考虑事情就会详细周到一些。周馥告诫子孙,考虑事情要把是否对国家有利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道义。做事要仔细审慎,谋定而后动。

重勤俭

  耕读之家勤俭尤为首务。必须饮食有常品,衣服有常式,室庐有常度,男女早作晚息,必有定时。若子弟溺于骄奢,用度无节,必致事蓄①无资,渐入邪路。族长父兄应时加教导以警戒之。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重勤俭》

  【注释

①事蓄:维持一家生计。

译文

耕读之家勤俭为首要事务。饮食应平常,穿着应普通,居所应适度,男女早上劳作、晚上休息,应按一定时间。如果子弟沉溺在骄惯奢侈之中,用度没有节制,必然会导致维持家庭生计没有资金,渐渐走入邪路。族长及父兄应时时加以教导,警戒这类事情发生。

端家范

  一家之中,家长为主。家长之身,系一家模型。尔身不正,如正人何?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妻子尚不能行,其余可知矣。几见人陷于邪僻①,而能正家裕后②耶?今日子弟即后来之家长,不可不讲修身之学。

                       ——摘自《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端家范》

  【注释

①邪僻:荒谬反常,品行不端。

②正家裕后:家庭关系有序,为后人造福。

 【译文

一家之中,家长为主。家长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家庭的榜样。你身子不正,如何正人呢?所以说:自己不按道理去行动,那么道就不会在其妻子与儿女身上实行。连自己的妻子与儿女都不能实行,其余的可想而知了。哪有人自己陷在品行不端中,却能使家庭关系有序、后人有福气呢?现在的子弟就是后来的家长,不可以不讲究修身的学问。

为家长者,必须谨守礼法①,以御②群弟子。凡非礼法之事,一毫不得沾染。父为子之表率,兄为弟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身苟不正如正人何?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端表率》

注释

①礼法:礼仪法度。

②御:管理、约束。

译文

作为家长的,必须严格遵守礼仪法规,来管理约束众多子弟。凡是违背礼仪法规的事,一丝一毫也不得沾染。父亲应该作为儿子的表率,兄长要做弟弟的表率,丈夫要做妻子的表率。如果自己的身子不正,怎么去正人呢?

培心地

  心为一身之主,身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①无尽。故曰:耕尧②田者有水患,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岁丰收,无忧无虑。盖家之兴衰久长,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

                       ——摘自《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培心地》

  【注释

①善根:向善之心,慈悲之心。

②尧:皆为古代贤明的君主,后面提到的“汤”也一样。

译文

内心是身体的主人,身体是家庭的主人。培养内心就是培育家庭的根本。人生在世,万物享用都有穷尽之时,而只有善根才享用不尽。所以说:即使耕种尧的田地,也有水患之忧;耕汤的田地,也有旱灾之愁。只有耕种“心田”,方能无忧无虑,年年丰收。大凡家庭的兴衰的长久,都系于一颗善良之心。人生若求福气,当以培养内心为首要目标,心地若不好,百事难成功。不可能指望其它途径求得福气了。

由上述可见,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规家风,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一份宝贵遗产,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增添强劲的助力。

作者系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7 00:04 , Processed in 0.08927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