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25|回复: 0

[论点] 从族谱看湖南人的迁徙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55
发表于 2017-9-25 1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1035794.jpg

2013年08月23日

文|记者 谭嘉琪 实习生 高旭 张蕊 图|记者 杨抒怀

很久很久以前,他们迁来湖南,开枝散叶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1911-1992)说:五代之前的湖南人的子孙,在今时今日还能见到的,已经非常少;五代开启天下人迁入湖南的开端,两宋、元、明年间迁徙继续,是今日的湖南人的祖先迁入湖南的极盛时代。清之后,迁徙状态静止,天下各省与湖南的关联变得鲜少。

我们的现在,比之谭其骧做完他研究的1931年,又已经过去了82年。湖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学者和主任寻霖说,可以肯定,今天湖南的姓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从2001年左右开始,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寻霖,开始进行搜集并整理湖南族谱体系的工作。

当时,长沙的清水塘古玩市场还在,他和同事们每天到地摊上去淘家谱。在土改和文革,家祠被摧毁,家谱佚失之后的残本、散页,会被文物小贩们当做古董从乡下收购回来,摆在摊子上卖。

另外一个途径,是他们寻访尚还存在的故祠,跟仍然守着祖祠的子孙讲好话,请他们把家谱放到图书馆收藏。

“湖南的族谱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非常完善的。”寻霖说。

湖南的族谱无所不包,有族中大事记,包括天时、年成、家族收入,还有女儿出嫁、媳妇进门,哪一个儿孙在外面做了官,或者又一名新的孙子诞生。有的家谱上还画上简略的祖坟地图,指引后来祭扫的儿孙们前往拜祭。

寻霖是从一本本的家谱中对湖南人的迁徙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的。

每本族谱上都会很清楚的写出自己的先祖是从哪里来。

寻霖自己是浏阳人,他的姓氏,在湖南同样是小姓。后唐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寻霖的先祖从江西一带,为避难迁徙而来。

祖宗的迁徙是比现在要艰辛得多的过程。首先,他们必须永别多年不变的祖屋与年年祭扫的祖坟。再者,他们必须用骡子或者马拉着自己全部的行礼,从被褥到书籍,走完遥远的路程。大多数人是徒步,大人背着小孩,翻山越岭,淌水渡河,在山野中露宿。

中国人安土重迁,驱使他们放弃基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避难,这些灾难多数时候由大范围的战争而起。为此,他们甚至会在迁徙的过程中钻进寥无人迹的深山里,可能是为了想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

到一个新地方以后,他们开始找到一块土地,垦荒,耕种,建造起房子。然后结婚,生育,慢慢的开枝散叶。到达的第一年他们就会急着为被自己抛下的祖先们遥敬香火,万般虔诚的请求宽恕。等中途突然有一位子孙发达了,或者家底缓慢的存够了,他们就重新修起祖祠,挂上匾额和对联,再请族中有德望的老人,沐浴焚香,重修家谱。

这时候迁徙才算完成,不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恍然总算是有了归宿。整个过程都将记在家谱里面,一般是开篇。子孙都要记住祖先在这里披荆斩棘,扎下根来,何其不易。

在近七百年前,元朝末年的战乱中,有一个叫做焦琼的人,遇到了朱元璋的义军。

明太祖军队的成员中有非常多的普通青年农民,焦琼的身份有很大的可能也是同样。他原本的家乡在东边,具体地点难以判断,依据他随着朱元璋攻打了南京、南昌等城市,却没有参与此前更北一些的征战,大概能推测他是江苏一带的人。

焦琼跟随朱元璋攻入南京以后,成为了一名货真价实的老兵。明太祖二十四年的征战结束以后,在公元1368年,他论功行赏,焦琼获得了官职。

他的官位叫做福建卫指挥佥事,是一支军队的指挥。品级较高,为正四品。虽然派驻地方,却直接被中央的机构领导。可以想见,他过了一段至少比前半生的征战要舒心得多的日子,这持续了十三年。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年事已高的焦琼再次随大明的军队出征,因为明太祖决心平定云南。焦琼这一次没能幸运地等到凯旋封赏日。他在半道上,军队经过洞庭湖周围时死去了。作为一名品级颇高的将领,他能够随身带一些妻小。当他死去并在本地丧葬以后,焦琼的子孙途经洞庭湖往南走,最后在长沙住下来。

在道光年间的《宝庆府志》氏族表中,记录了他的子孙们将这个过程写作“流寓”。

他们的迁徙过程并未到此结束。这个家族里,焦琼的第八代孙焦俊,在明朝嘉靖年间,又迁徙到了湘阴,并一直常居那里,繁衍出一支氏族。从此,这个家族在族谱中称自己“世居湘阴”。

焦琼从江苏一带出发,到金陵、到福建、到洞庭,其子孙到长沙,子孙的子孙又到湘阴的迁徙,是湖南三千年的人口迁徙中很普通的一次。

湖南人来自天下,而十有八九来自东方。这是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研究了湖南700余氏族之后得出的结论之一。在焦琼死去300年以后,一个他同乡的家庭,同样是来自东方的劳家,迁入了湖南。

劳家原本的居住地是苏州。清朝初年,一名未能做官的文人,叫劳澂,字在兹。他年轻游历长沙,曾经有一段时间,在长沙坡子街关圣殿对面的一所小民房内开药铺,行医卖药。这是当时商贾云集的地方。

而晚年他回归吴地,在苏州南部阊门外一个叫做白莲泾的地方建立了他的寓所。从这个名字推测,这处居住屋前临水。按这支家族拟定的《劳姓氏族源流》记载,劳在兹是元朝一位显贵劳福九的十一代世孙。

我要给这位劳在兹多一些笔墨,因为觉得他是一个颇有意趣的人,他过的是当时江南仕族们最常过的一种生活。他喜欢游玩,到过不少地方,又因善于作诗、画画,也爱在探幽访胜时题诗挥毫,他甚至还在岳麓山中当过一段时间的隐士。他懂医术,时常给邻里进行治疗。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栋,字梓材;次之楫,字巨能。显然他希望这两个孩子都能飞黄腾达,成为栋梁。康熙年间,也就是宽泛的1661~1722年间,二子劳楫离开了清静临水的故居。他走的原因在族谱中语焉不详,但后世有猜测是因为父亲在苏州的产业大多留给兄长,使劳楫不得不举家前往长沙接受另一份。他迁徙到湖南,在善化,即今长沙,住了下来,成为迁徙湖南的这一支始祖。

他接受了父亲经营过的药铺,同样利用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医术维持生计。他的子孙都承袭祖辈业务,可能是因为劳家医术比较精妙的缘故,他们几代人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积蓄了一些家底。

劳楫的孙子劳禄九,字名亭,这位劳家的子孙比父辈有更大的期望,他想要开辟一家自己的字号。于是他询问祖父劳楫这间字号该叫什么名字,而劳楫想起来,他自己的父亲曾经在苏州白莲泾的寓所里画过一幅天香书屋图,庭中种下一双桂树,而这对桂树的根部长出了九枚灵芝。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劳禄九决定,将自己的药店起名为九芝堂。

劳禄九有四个儿子,他们各自繁衍生息,在嘉庆元年,1796年,形成四大房。而到1948年,有男女丁口140余,虽是稀少的小姓,却成为当地一支大族。只是这支族人似乎一直与宦途无缘,虽从劳禄九开始,捐官者有26人之多,却没有一人在世间显达闻名。只有劳鼎勋,字勉存,劳楫第七代孙,是清光绪辛卯科善化籍解元。

湖南的迁徙中存在不少攀附的风气,大家都有些遥远的公侯祖宗。就像劳氏的家谱追溯到更早以前,还要添上元朝的显贵和宋朝的尚书。湖南大族欧阳氏,讲自己是越王的后裔;另一支大族萧氏追溯得更久,讲到自己是帝喾的后人,帝乙的庶子,微子——河南商丘的远祖——那一脉的后人,从神话时代开始算,简直遍布中华上下五千年。而湖南最大的姓氏之一,刘氏,在花了13年编撰《湖南刘氏源流考》的学者刘继德看来,除了少数改姓者之外,大多发源于汉代,始祖是刘邦。

谭其骧认为家谱中记录的这些迁徙过程并不可靠:家谱中最不可靠的,就是那些祖宗的爵位和官位。无非是帝皇当它的祖宗,名人当他的先辈。谭其骧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了很有趣的话:时间与地点,记录这些东西,其实既不能增加这家族的荣誉,也不会减损这家族的名望。后世去看,只会在意我这一族人是何时因何原因迁徙到这个地方,以求归去。

有一位被长沙人熟知的汉代皇族:定王刘发,西汉景帝之子,传说中每年为母亲送去洞庭的大米,带回长安的泥土,筑起用来望母的定王台。刘发的长沙王传了八代,到刘瞬为止,随着西汉的灭亡而终止。而他的子孙留在长沙,成为长沙刘氏南派。

另有彭城王刘交和中山靖王刘胜的派别,前者传人较少,而后者一脉据说传承198代,数番迁徙,如今还留在湖南的族人有180万余。

在这些繁冗纷乱的王族的后裔中,有一个唐末的进士。他叫做刘参常,一说字从之,一说字从云。他原本在朝为官,任河南一县的太守。关于他的辖地,一说为河南怀庆府,一说为天庆府。但河南怀庆府是明清时期才设立的行政单位,而天庆府未见明显记载,不知道其中是另有渊源,还是中途讹传。他生了四个儿子,都在朝廷了做到一定的官职。

天祜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废黜唐哀帝,自立为梁帝。刘参常的四个儿子一起从朝廷辞官,或者说逃难,跟当时的许多官员一样,因陡然降临的世变匆忙带着家小,躲避着北方战乱,往南边流离。

刘家的四个儿子分别迁入桂阳、岳阳、益阳等地,成为河南入湘这一支的始祖。

在迁徙过程中,刘进士的一个儿子曾经问,我们究竟打算到哪里去?而他的一个兄弟回答说,国家已经不在,去哪里都可以。

时间线:

夏、商、西周:不受中央政府管辖,境内“蛮”、“越”族聚居,自成体系。传说记载,炎帝部落一些支系因黄帝的追剿与后来中原王朝势力的威胁,进一步往南流徙,从洞庭之野直到九疑苍梧。同时,祝融部落的成员也从西北黄土高原南迁。

春秋战国以后:湖南进入楚、秦版图,大批楚人、巴人等楚国境内的民族相继南下湖湘。

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人口继续南迁,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引起人口大批南来,湖南姓氏随着北方移民的增多而增多。

两宋时期:“靖康之难”,北方居民扶携南渡,很多人流寓湖湘,或经浙江、江苏、江西转徙湖南,寻求新的居留地。

元末明初:朱元璋的军队与陈友谅旧部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湖南一地深受其害,居民外逃。随即,明王朝控制湖南以后,鼓励东南各省居民迁入湖南,苏、浙、皖、赣人,特别是江西人大批涌进湖南,遍布三湘四水,“从征”、“屯垦”、“宦游”或从事商贸活动,也有一批北方军人因随征“平蛮”而落籍湖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0:41 , Processed in 0.09007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