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139|回复: 0

[谱学知识] 谱学的迁徙崇拜、栾城苏氏、眉山苏氏考、四川姓氏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7-9-23 0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关于主流建构(我之前一直没定好术语,也称为迁徙崇拜、祖地传说、祖地崇拜)的blog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很多。这里再系统的阐述下这个理论,之后以眉山苏氏的两次建构为例。

过去的考据家只是从名人崇拜,攀附、堆砌名人来分析谱系的虚构可笑(极其离谱的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阎氏。)。却一直没有看到和发现迁移地,迁移崇拜实际上比名人崇拜更为迷惑和重要。

中古以前的迁徙崇拜暂时不谈,主要表现在郡望。说说关系到现在的近代世系初期。翻翻看金元时代的文集中的墓志铭,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父祖以上的名字,却总要抬头说从哪里迁来的,怎么这个就偏偏知道了呢?而且也就2、3代以前。难道就没有本地人了么?住在A地的人怎么全部都是爷爷那时候从别的地方来的?怎么老是这么巧?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到后来都汇集成一些如洪洞、枣强、北京的祖地神话

(这个现象表现于今日的北方族谱,就是对始祖一无所知,始祖的爸爸是谁也不知道,却一口咬定从哪里哪里来。然后族人就饶有兴趣的去那个祖地寻根,显然都是找不到的。因为本身一开始就是不可考的

关键在于,过去的人无法面对不可考,无论是祖先不可考,或者是迁移不可考。如果是本地人,那么之前呢?之前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不行!就会形成一种集体伪意识:我是某某人,我们从某地迁来的。(拼死都要问一句我们从哪里来,却从不思考本地人又怎么了?)

迁移崇拜是来自士族时代的郡望的。

看看士族时代以前,谁关心我从哪里来了呢?没有。琅琊颜氏、东莞徐氏不在乎、不知道从哪里迁来的(当然后来的谱系虚构出来了一套)高阳新城许氏、陈郡阳夏谢氏,这些居住地本身就是本身,就是开始和结束。除非像填关中这样的大事件的事实存在,会说一句从关东哪里来的。住在关东的就不会关心了。(因为这是战国以来的谱系断层、不可考、平民化、大姓化的必然结果

迁徙崇拜有古有今,有大有小。古代的如四川人的唐末广明入蜀,宋代江西人的金陵祖籍说。宋代浙南人的闽人迁入说。今日,大的如北方的洪洞大槐树,南方的固始、珠玑巷、宁化石壁、湖南人的江西祖籍。小的地区性的如浙南、宁德的霞浦赤岸,山东一带的枣强,苏北的苏州阊门,潮州、海南的莆田祖地说。

至于云南的金陵祖籍说,则不属于迁徙崇拜。这种军户的来历,也可以说是一种事实。就像南宋的南渡人口多自称来自汴京开封。当然来自首都,本身就意味的不可考。这类首都还有京兆、洛阳一带、邺县、安阳一带。推论的,地区都市也是如此,如福州。

当然真正的迁徙祖地也是有的。例如台湾多是闽南之后。但是这个闽南却不是单一的地点,而是无数具体的山沟沟。

士族时代开始,迁徙崇拜就出现了,即向郡望靠拢。这里以眉山苏氏为例。

自称来自赵郡栾城,唐宰相苏味道之后云云。看看《新表》对苏味道谱系的记录,说是扶风苏章(郡望)之后。但是没有给出任何世系。很明显赵郡苏氏称作扶风苏氏之后,是一种想当然、信口开河

按《后汉书》在一个角落地方记载一个普通人(相对于列传的名人)叫苏公,云是赵国槀县大族。其宗族虽不能跟赵国李氏相媲美,无疑也是巨大的。很明显就是赵郡栾城苏氏的祖先,一脉相承,世居本地。(到元代真定地区仍盛产苏氏,如苏天爵、苏彦远)具体证明和例子可以参见我的博陵安平李氏考

实际上,在扶风苏氏的两汉当时,各地还有无数的苏氏见诸正史,却都凭空消失了。因为谱系全部都向扶风苏氏这个正统靠齐了。

如同名人虚构历代都如此,迁徙虚构也是历代皆有。(当然一开始我看到的都是现代的大型祖地传说)宋代的四川人也是如此。都说是唐代朝廷大员、士族之后,僖宗广明入蜀云云。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宋代以前四川是非常安定的,人口很稳定,本地人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即便是现在的四川人都自称湖广、客家迁入,现在看看,甚至都需要具体分析了)真正属于唐末入蜀的,其比重也不会有多少(可信的有宇文氏)。就像王审知兄弟来自固始,但是宋代至今福建人口中固始迁入的后裔的比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其实都是福建本地人,否则也不会依旧是林氏、陈氏、黄氏这种超级土姓了(北方林氏、黄氏极少)。

迁入人口只是增加世系的多样性,却不能改变本来的总体形态。

除非被成吉思汗杀光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的会被杀光吗?也是不可能的。蒙古攻陷四川后,四川有大量的人口内迁到四川之外的各地,见诸当时记载太多了。至于留在本地的,同样的,没有对策吗?江南被屠杀、清洗了无数次,江南人口还是江南人,说千年相承的吴侬软语。。因为战乱时到乡下避难,和平时又跑回来了。

至于很多文献记载的被屠杀多少多少,动辄说千里无人烟,一县全灭,很多时候都是夸大的修饰。河北地区在蒙古初期,被蹂躏了一百遍又一百遍,可是元代的河北人仍然很多,也籍贯原地。

华阳国志》中可以发现,杨氏是四川的超级大姓,可能第一大姓。但是宋代的杨氏全部自称唐末入蜀!!!可是为何人口刚好还那么多?杨氏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杜氏也是四川大姓,汉族、巴人都有,可是青神杜氏(当地大族)连唐末入蜀都懒得说了,直接说是杜甫的后裔,具体世系却经不起推敲。(与杜甫同时的始祖有长江令李氏,该家族的谱系至宋代保存完整,《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收录了部分,可以认可。但是始祖以上自称唐宗室,则是通谱的结果。其实是本地李氏)

四川的眉山苏氏也是如此。

苏洵的《苏氏族谱》虽然没有欧阳修的族谱那么漏洞百出、令人发指(对于后代的谱牒虚构,大史学家欧阳修必须负很大责任。反正俗人可以说:人家欧阳修也是这样(乱来的)啊)

但是也跟从当时当地人的普遍“伪意识”,自称唐宰相苏味道之后入蜀云云(当然苏洵是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尽管《苏氏族谱》给出了很完整的世系,却没有给出苏味道到苏某(世系第一代,名字忘了)的世系,这么关键的部分,怎么不记载了?既然如此,又如何证明一定就是苏味道后代?既然前面的文献可征这么详细,为何初期没有?侧面就反映了所谓的苏味道后代,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从众心理而已(迁移崇拜)

按:苏氏也是四川大姓或中等姓。北宋眉山之外,四川还有很多苏氏大族,如简州、郫县、苏安世。只能认为(默认)和四川杨氏、杜氏一样,是四川本地人,以上不可考。

苏轼先祖考、三苏、苏辙先祖考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4:47 , Processed in 0.08056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