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学知识] “三元及第”与“五子登科”的词语来历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7: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元及第”与“五子登科”的词语来历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三场中夺得头名者,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读书人少有的殊荣。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每遇子、午、卯、酉年称正科,遇庆典加科称恩科。应试资格为:一、府、州、县学的生员获得岁科考及格者;二、儒子之未仕者;三、官之未入流者(九品十八级之外的官吏),由官府选送应试。考试分三场,每场三日。考后正式发榜,叫做正榜,正榜所取的第一名称解元。另外,还取中副榜举人若干名,为副贡生。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以后可不应岁科试而径应乡试。凡考中的举人,应谒见荐卷的房师及主考的座师,自称门生,拜主考为座主。《奌秋香》电影中的主人“解元公”唐伯虎,就是该省乡试头名。清光绪十八年陕西乡试的解元名杨洪勋,陕西镇安人,以后考中进士,曾任京官六年,又出任山西浑源州知州。辛亥革命中,逃回西安市购产经商。不久,因军阀混战财产遭受损失,遂回到本县大坪郁郁而亡。其独子在家乡教私塾,亦富才华,可惜英年早逝。

    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应考。每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举行会试,叫做会试恩科。考期定为二、三月间,分三场举行。设主考官四人及同考官,由礼部提名派充,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员担任。会试名额为三百名,中式者称贡生,也称中式进士,其第一名称会元。各省名额不一样,依据到京应试人数、省的大小及人口多少而酌定。会试揭榜以后,中式进士须于下月应殿试。再以镇安县为例:明代,张家乡磨里沟花园李垂街中进士,曾任香河县(今北京市辖域)知县、工部员外郎、九江道台,致仕后终老原籍。清代有八人中进士,政声显赫者有晏安澜,曾任户部主事、郎中、左参议、盐政院丞等京官三十多年,中华民国建立,被中央聘任四川盐运使,病故后,川人在乐山县牛华溪为其建祠纪念。一个官员受到人民群众这样怀念,实属罕见。

    殿试,亦名廷试。是皇帝对贡生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起始于汉朝皇帝策问各位贤良文学之士,唐周武则天策试贡士于洛城殿,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礼部考进士诸科三十八人,太祖召对讲武殿,得进士二十二人,赐进士及第。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开始,把进士分为五甲。元顺帝时,把进士分为三甲,每甲只限三人。明清两代,乡试之后,集中于京师会试,考中的贡士再行殿试,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连续三科能蟾宫折桂者如凤毛鳞角。据清人《郎潜纪闻》载:“本朝三元,仅江苏钱棨、广西陈继昌两人”。陈为桂林故相国文恭之元孙,嘉庆皇帝因此曾赋诗曰:“大清百八载,景运两三元;旧相留遗泽,新英进正论”。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人们常见到年画、刺绣及精致铜器上镂刻的“三元及第”(天官手持条幅上有这样四字)图案,只是人们对读书子弟的一种美好期盼。
  
  民间传说,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家境殷实,却无恶不作,直到三十岁,还无子嗣。有一天晚上他的父亲托梦给他:“你心术不正,多行不义,如不重新做人,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儿子。”从此窦禹钧下决心痛改前非,周济贫苦,广兴义学,终于扭转了人们的印象,也接连生了五个儿子。他加倍行善,以身作则,五个儿子后来都出人头地,高中进士。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来历。这个故事体现了普通民众祈望家族繁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包含了善恶果报的朴素世界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因渔阳地处燕山一带,所以,窦禹钧又被称为“窦燕山”,童蒙课本《三字经》把这个故事简化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历史依据的。窦禹钧为唐末五代时人,本为诗书世家,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都很有出息。其中窦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窦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窦氏五龙”。时人有诗句赞之:“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后来“五子登科”、“丹桂五芳”逐渐成为祝福的吉祥语,揄扬对方为积善之家,多子多福。又演化为吉祥图案的一种,常描绘五个嬉戏的幼童,姿态各异,神情生动。

宋皇祐5年(公元1053年)永泰人张肩孟登进士后,其五子相继登科。长子于宋熙宁6年(公元1073年)登进士;次子于宋熙宁9年(公元1076年)登进士;三子于宋熙宁年间中文武二举,太学博士;四子于宋元府3年(公元1100年)中进士;五子于宋建炎2年(公元1128年)中进士。五子同朝,俱为显宦,清正廉洁,时有“丹桂五枝芳”之名誉。

这二个贺语,流传至今九百余年,传为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20:16 , Processed in 0.09777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