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池士勲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2:1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池三 于 2017-9-3 22:25 编辑

池士勲,1930年出生,瑞安人,1948年瑞安中学高中毕业。

台湾台北医学院教授、儿科专家、医学教育专家。

2011年捐1000万元人民币给母校瑞中建造“勤行楼”,被评为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年度十大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3
沙发
发表于 2017-9-4 15:12:20 | 只看该作者
人,要常怀感恩的心

2012/9/8

    上周,瑞中48届高中毕业生、台胞池士勲先生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助建瑞中“勤行楼”。签约仪式上,池士勲校友动情地说:“决定把毕生的积蓄捐献母校,一为回报答母校初、高中六年的培育之恩;二为回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池士勲先生1930年出生,祖籍瑞安,初、高中均就读于瑞中。1954年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台北儿童医院、宏恩医院任小儿科医生。1970年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儿科研究院和印度孟买格兰德医学院进修小儿科。返台后历任台北医科大学小儿科副教授、教授等职,并驻诊宏恩医院。2000年退休移居美国。
  池士勲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医学,并非富豪大款,为报母校恩,为报母亲恩,却倾一生积蓄捐赠离别六十二年的母校,其感恩之心、大爱之举,令闻者无不敬佩、赞叹不已。
  想起近年来媒体有关感恩的报道。××市的几名贫困大学生,接受了企业家一年多的资助,却从来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书信,也没有说过一句感恩的话,导致资助者渐生寒心,决定不再资助“无情的贫困生”。
  这则消息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许多媒体因此展开了“感恩”的主题讨论,有人谴责大学生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有人认为资助者不该施恩图报,因为评论角度相异,以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不了解这些“无情的贫困生”冷漠背后的真实原因,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如何去面对资助者“停止资助”的举措,以及因此引起的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无论如何去考量这件事,都不得不让人心中流淌着辛酸和哀伤,这并不仅仅为这几个“天之娇子”的大学生被冠以“无情”,更多的是为被逐渐淡化湮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知恩不报非君子”,这些都是礼仪之邦中国的千年古训。感恩是人类社会公认的美德,也是做人最为基本的常理。岂不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乎!
  几名贫困生都已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似乎应该明白做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但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地对待资助他的人,是自卑还是仇富,是一时疏忽,还是心底压根就没有感恩这个概念。就此思索,我觉得一个人可怕的并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道德的缺失和人生观念的扭曲。
  我理解资助者的苦衷,停止对不知感恩者的资助,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当初奉献爱心时也许不会估计到目前的结局,现在不仅受到受助者的冷漠,还被推上舆论的风尖浪口,被嘲讽为沽名钓誉。其实资助者也并没有要求贫困生回报什么,无非是希望知道他们成长的过程,看到他们取得的丁点成绩,能得到一些情况的反馈。现在受助者无视这种情感的牵挂,用冷漠无情对待人家的一片热忱,那完全是对资助者爱心的不尊,甚至可以说是亵渎。在如此状况下资助人中止资助,可以说是迫于无奈,也可以说情有可原。
  因工作的关系,我时常接触一些慈善人士和贫困生,也目睹了一些上述这样的事例。我曾为资助者而感动,他们并不都是身缠万贯的大老板,也有不少工薪人士,还有离退休老人,他们纯粹是捧着一颗爱心而来,希望帮助贫困生走出人生的窘境,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如果他们所资助的人是一个缺乏社会公德的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留在他们的心里的将不会是奉献的美好,而只是失望的阴影。
  我也曾为不懂感恩的学生羞愧过。一个企业家曾问我,他的资助者从来不和他联系,哪怕只要一张节日的贺卡,一个电话的问候。春节,他准备了礼物,相约学生的相聚,结果却等了个空。对此,我无言以对。当我询问这个学生原因时,听到的只是轻描淡写的回答:“我忙,忘记了。”我真的怀疑这学生是不是知道世上还有“感恩”两字。想不到这种“一帮一”的结对资助,竟如剃头担子一头热,带给人的是何等的尴尬和不快。
  受资助学生的不知感恩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教育部发言人曾建议:民间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要有一种激励机制,培养他们的报恩思想。可以用某种契约的形式,规定受资助学生每年要写几封信报告学习生活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如果没有报告可以停止资助。
  不知感恩,不去感恩,行善之举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冷漠无情,但是用契约的形式来强制去感恩,这种感恩必然是苦涩的;真正的感恩应是发自内心的认识,是真实情感的表述。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大力开展感恩的宣传教育,每个人都要树立回报意识,对哺育、培养、帮助、支持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报答。其实,人生一世,时时处处可怀感恩之心。比如,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失主却可找出感恩的三条理由。
  这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了不少东西。朋友闻讯后,安慰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回答说:“我要感恩上帝,一是贼只偷去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二是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三是最值得庆幸的,那做贼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感恩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让每个人从小就受到感恩文化的薰陶,让他们心存感恩之念,从感恩父母开始,感恩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04:44 , Processed in 0.08148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