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楼主: 池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氏介绍] 中华姓氏的由来和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0:25 | 只看该作者
  【梁姓】
  
  以国为姓梁 梁姓出自嬴姓
  
   周平王时,秦仲有功,其少子康被封于夏阳,即为梁伯。梁伯本姓嬴,梁为秦所灭后,其子孙以国为姓,遂为梁氏。北魏时,少数民族的拔列兰氏也改姓为梁,为另一支。
  
   来自嬴姓的梁氏,其起源地梁国在今陕西韩城一带。梁为秦灭后,一部分子孙逃散他处。汉平帝时分两派,分居安定和扶风。梁芬合族随东晋渡江,在钱塘一带繁衍。其孙于桓玄时入福建。梁选为十三世,为南安令,故家居南安。梁芬的五世孙梁福范到京兆为官,后随子梁文迁惠安。宋时梁孟坚为兵部左侍郎,居宁化县,其六世孙梁永移居潮州,七世孙梁富迁梅州。梁氏自陕入晋,自晋而入浙、闽、粤乃至全国各地。
  
   梁姓一直不乏名人。春秋时有晋大夫梁益耳、梁弘和齐国孔子弟子梁。东汉有书法家梁鹄、与妻子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唐有画家兼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北宋有大臣梁颢,南宋有名画家梁楷,因其嗜酒,人称“梁疯子”;还有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明有戏曲作家梁辰鱼。清有文学家梁廷相,曾支持林则徐禁烟,并著书记录鸦片战争;梁国治,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翰林学士梁诗正,高宗重要文稿多出其手;梁同书为清代书法名家。近当代有建筑名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成的弟弟),哲学家梁漱溟,曾译《莎士比亚全集》(四十卷)的散文家兼翻译家梁实秋等,此外还有森林学家梁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1:00 | 只看该作者
 【斛律】
  单一渊源:源于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斛姓为斛律、斛斯等复姓所改。按斛律、斛斯,均为南北朝时期北郡方少数民族之姓氏。
    敕勒族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匈奴族人称敕勒族为“丁零”,鲜卑族人则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因而称之为高车族。
    斛律氏为敕勒族中一支较强大的部落,族人皆骁勇善战,以部族为姓氏,在南北朝时期曾出了斛律金、斛律光、斛律羡等著名将领,其后裔大多融入鲜卑族,后再汉化为汉字单姓斛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1:25 | 只看该作者
  【卫】姓
  
    1、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无和姓篡》。
    2、出自中国古代小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据《后燕录》载:昌黎(今河南省昌黎县)鲜卑为卫姓。历史上昌黎卫氏为鲜卑族的一支,入中后相传为卫氏。
  
    得姓始祖: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为周朝代替,原商遗民,有七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卫国,即现在河南省淇县,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才被强秦所灭,卫并入秦,卫国公族的后代,遂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故卫氏后人奉康叔为卫姓的得姓始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1:42 | 只看该作者
  【杜姓】以国为姓杜 杜姓起源有三支
  
   据考证,杜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第一支出自祁姓。商朝后期,丹朱后裔刘累的后裔封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公迁于杜,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后来,周宣王杀死无辜的杜伯,杜伯的子孙出逃。杜国灭,杜姓自此问世。
  
   第二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由于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互有基因流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时善酿酒的杜康之后。
   杜氏经数千年的生息繁衍,遍布大江南北,但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南阳(今河南南阳)之地的杜姓家族最为繁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阮姓】以国为姓阮 以国为姓
  
  
   阮姓自得姓以后,开始往中原迁徙,到达今河南的陈留一带时开始定居下来。阮姓在陈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成为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后来,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从陈留迁移出去的。
  
   1、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子孙以国为氏。”阮的用字
    2、出自偃姓,亦属皋陶之后。据传,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其后亦有人以阮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2:29 | 只看该作者
  【贾姓】
  以国为姓贾 黄帝后裔,文王子孙
  
   贾姓是当代中国的第四十五大姓,相传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周文王的子孙,姬姓贾氏占了当今贾姓子弟的绝大部分。
   贾姓始祖最早可以上推到西周初年。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于贾地,即现在的陕西蒲城西南,人称为贾伯,随后公明建立了贾国,成为西周的附庸国。这支贾姓始祖后来渐渐迁移到今山西襄汾一带,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678年,贾国被晋武公所灭,贾伯的子孙就以其原来的国名为姓,这是贾姓正式出现的标志。这支贾人也有一部分逃到西部的贾河一带,成为当地贾姓的始祖。
  
  贾氏历代名流众多,春秋时期晋国有贾佗。第一个替贾氏扬名的人,首推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与贾谊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政治家贾山。贾谊之后,贾姓多出诗书专家。
   东汉初年的贾逵为经学家,著有《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西晋时贾姓有宰相贾充和其女贾后贾南风;南北朝时有农学家贾思勰、数学家贾宪;唐代出现了著名的诗僧贾岛、宰相兼地理学家贾耽,他尤其熟悉边疆地理。唐代的贾公彦为经学家,所著《周礼义疏》、《仪礼义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宋代有贾似道、贾安宅、贾炎,元代有画家贾虚中,到了元末明初,贾仲明开始以戏剧闻名,明代以后,贾姓名人有贾仁元、鼓词家贾凫西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3:34 | 只看该作者
  【韩姓】陈姓辉煌耀乾坤韩 “韩原”酝酿成韩姓
  
   据说,春秋时晋国公族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也就是韩万,他是曲沃庄伯的弟弟。毕万受封于“韩原”这个地方,其子孙就以韩为姓。韩武子及其后代,几乎全是晋国大夫。他们职位之高、权势之大,为世所罕有。到了周烈王时候,终于发生了韩、赵、魏“三家分晋”之事。后来,韩成了战国七雄之一,建都平阳,韩地日广,后又迁都到现在的河南。韩姓就是这样先从山东繁衍到今陕西、河南的,最后播迁至全国各地。
   秦统一六国以后,韩国王族的后代纷纷以韩为姓。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少数民族由复姓改为单姓的也有很多,其中与“韩”近音而改姓韩的就有好几个。另据记载,汉武帝时有朝鲜人韩陶,唐宪宗时有倭国人韩志和,这些是异国韩姓血统的融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8#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4:10 | 只看该作者
  韩姓的来源虽然有三,但主要还是来自国姓韩。
   传承有序,播迁明晰
   纵观韩姓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其传承有序、播迁明晰,为姓氏史之罕见。
  
   韩王信家族是古代史上中国韩姓发展的主支,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韩武子。韩姓最早居住在现在的陕西韩城一带,后陆续迁到山西、河南。后韩王信的子孙又辗转迁徙,逐渐向各地播迁。这一支脉有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与汉武帝关系密切的韩嫣、跟随卫青北击匈奴的韩说、出击匈奴并斩敌首百余的韩增。唐朝是韩姓后代由中原向沿海播迁的重要时代。唐韩瑷死于贬居地振州后,他的子孙纷纷散落到广东南海各地。韩休在朝时,刚直不阿、廉洁奉公,名冠京城。
   韩愈家族世代为官,也是韩姓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历史源远流长。韩愈是北魏韩茂的后代,其族原属匈奴人。到了韩愈后代的支脉,逐渐发展到安徽、广东、河北等地。韩愈这一支有对韩愈多有影响的韩会、后世位列仙班的“八仙”之一韩湘,还有为国捐躯的将领韩。在宋代,还出现了宰相韩琦。据记载,韩琦家族是宋代播迁最广的一个家族。南宋还出了个抗金名将韩世忠。到了元朝则有农民起义首领韩山童。明朝出了一个烈女韩希孟。清代有作家韩小宿。近现代有电影演员韩兰根,原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历史学家、蒙古学家韩儒林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4:27 | 只看该作者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七、异国韩姓
    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朝鲜人。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4:54 | 只看该作者
  【秦姓】
   秦姓源自嬴姓,即秦王嬴政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开了秦姓辉煌之先河,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另有一支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
   罗马人到中国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个来源。罗马古称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归,以秦为姓,后融入中国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谒过孙权的商人秦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1 16:29 , Processed in 0.078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