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楼主: 池小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氏介绍] 中华血脉——姓氏祖源宗亲世系大揭秘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6:33 | 只看该作者

  
  太昊伏羲之孙乘厘生後照,後照的裔孙以祖上的名字“後”为氏,遂为後氏。
  後氏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充州东南),明清两代之后,河北、开封多出後氏。
  唐代有贤人後锦。
  五代十国时有名士後赞、後匡。
  明代有陕西布政司参议後敏。
  清代有画家後祺、後礼兄弟。
  後氏与后氏不同宗,切勿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7:04 | 只看该作者
  巴
  
  上古时,太昊伏羲氏的曾孙叫後照,他来到今四川东部一带的巴水上游,见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宜人,就留住在这里,他的子孙便发展成为巴族。
  后来,巴人分布在川、陕交界一带的大巴山(即古蛇山)南北麓及汉中盆地,以黑蛇为图腾,曾建巴国。
  商末曾助武王伐纣,周朝时为巴子国(子爵)。巴国的领导权开始由後照的裔孙掌握,夏代时由夏之亲族涂氏掌权,到周初又由周之亲族姬氏掌权。但其基本民众仍为伏羲氏的后裔。
  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救苴侯,灭蜀国后乘机灭巴国。巴国灭亡后,国人便以原国名巴为氏,遂为巴氏。
  巴国遗民的一支共有5个氏族: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该山有红黑两个山洞,巴氏住在红色的山洞里,其它四氏住在黑色的山洞里。由于各自信仰的神灵不同,他们常常互相争斗,生活很不安定。后来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协商决定推举一位共同的首领。
  选举的办法是五个氏族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就让谁做五个氏族共同的首领。巴氏族推举的杰出代表叫务相。
  参加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掷剑,五个代表都站在山崖上,每个代表都将一把短剑投向对面山上一块石头上,看谁能投中。由于两山相距较远,所以四个代表的剑投出去都中途落下,唯有务相的剑直飞过去,准确击中目标。
  比赛的第二项目是赛船,各氏族各自造一条泥船,上面还刻有花纹徽记,看谁的船在河里航行得最远。由于务相把船做好后,又用火进行焙烧,使泥船成为坚固的陶船。比赛开始后,其他四条船很快就被河水冲坏了,只有务相的船顺流而下,安然无恙。这样,巴氏族的务相就当上了五族的共同首领,号称禀君。
  在禀君的统一治理下,五个氏族和睦相处,兴旺发达起来。过了若干年,部落人口多了,山里地方显得太小,于是禀君就率领整个部落沿清江而下,穿过深山峡谷,来到长江边上一片肥沃的原野上,乘秦攻破楚郢都迫使楚向王东迁至陈地之机,建立后巴国,仍附属于秦国。后来楚国灭后巴国,巴国的五姓兄弟流徙黔中,汉朝建立后,他们名曰酉、辰、武、无、沅。各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直到宋代以后,巴人大多融入汉族,只有居住在湘、鄂、川、黔交界的山区一带巴人,因山高水险,林深地幽,才保留着古老的民族习惯,发展成为当代土家族的一支先民。
  战国时巴国有将军巴曼子,巴国当时内乱,他向楚国求救,许酬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得宁,楚使来索城,曼子不许,说“将吾头往谢之”,便自吻。使者拿他的头颅回楚,楚王厚葬其头,巴人厚葬其尸。战国时有才识高善决策的将军巴宁。秦代有女能人巴寡妇清。汉代有太常卿巴茂。东汉有扬州刺史巴祗、名士巴肃。明代有直言进士巴思明。清代有候补中书及书画家巴慰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7:52 | 只看该作者
  通
  
  春秋时,巴国有位大夫食彩于通川(今四川省达县),其后代以祖上封地名“通”为氏,遂为通氏一支。
  通氏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离石县)。
  明代有山西朔州判官通本仁(良吏),诗人通润。
  清代有为顺治说法的高僧大觉禅师通秀、诗画僧人通证、善诗僧人通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8:10 | 只看该作者
  相
  
  太昊伏羲氏裔孙相柳氏为共工之臣,相人由九个部落组成,共有九个部落酋长,故称九首。相柳是九个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又称相酋。他们以蛇为图腾,衣饰尚黑色,居住在今河南北部安阳地区由漳水与洹水汇注而成的沼泽地带,九个部落分别居住在马愁风等九个孤立低矮的山丘上,野兽不能侵犯。
  夏禹治水,把相人所居住的九个山丘之间的沼泽之水泄干了,相人群起反抗,遭到夏禹的大屠杀。相柳及族人被杀后,许多尸体都腐烂在沼泽,引起瘟疫,形成无人区。侥幸活命的相人则向南逃徙,有的逃到湖北襄樊,有的逃到湖南湘江流域,还有一支由湖北向西逃到川东,融入巴族,成为巴族五氏之一的相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8:28 | 只看该作者
  向
  
  西汉景帝时,巴蛮攻劫,景帝派其附马向述(汉人)镇压秭归巴蛮。向述在镇压过程中,安攘有有,教养有法,深得楚蜀巴人之心。于是向述这一支汉人向氏便繁衍于川鄂交界,声势显赫。
  巴人相氏为了攀附避祸和免受汉人歧视而改为向氏,其音既同,又使向、相两族同为向氏,歧视之见已泯,而杂居融合之势渐成,以致后来难以分辩。到魏晋时,中原大乱,向氏乘机而起,占据三峡,后被北周镇压下去。隋炀帝曾派周法尚征讨向思多。唐宪宗曾派郗士美讨平向子琪。
  宋末柿溪苗起事,蛮酋向克武讨平之,被任命为柿溪宣抚司,其它包括桑植的上下二峒,后隶属于桑植宣慰司。传至明宣德四年,因向仲贤、向仲贵兄弟争袭,便废除柿溪宣抚司,任他们兄弟分别为上、下峒长官司。
  巴族相氏改为向氏并融入汉族后,便成为向氏一支。向氏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东30里)。
  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向戊。
  东汉有隐士向长。
  三国时蜀国有名将向宠,封都亭侯,迁中将军。
  晋代有竹林七贤之一向秀、义士向雄。
  隋末有农民起义军首领向海明,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失败。
  宋代有右仆射及进士向敏中、户部侍郎及静江知州向伯奋、不屈而死的淮宁知府向子韶;还有歙县知县向综,历任随、鼎、漳、汾、密、棣、沂七州知州,后官至中散大夫。
  南宋有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向士辟。
  元代有宋末至元九世同居的义门向逊。
  明代有廉州知府向锦。
  清代有名人向晴峰、画家向腾蛟。
  当代有女革命家和妇女运动先驱及杰出领袖向警予、奋不顾身救火女英雄向秀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8:46 | 只看该作者
  冉
  
  大昊伏羲氏有一支裔孙以蚺蛇(一种大莽蛇)为图腾,故称为冉人。
  约在东汉末年,有一支冉人由岷江上游向东南迁到巫峡及乌江下游一带,与巴人、蜒人、襄人融合,后来又散布在三峡、清江中上游一带,形成了土家族的一支先民。
  南宋以后,冉人成为酉阳土司,一直统治酉阳的汉、土家、苗、侗族人民,到清乾隆元年才改土归流,迁土官冉广煊全家十一口到浙江仁和县。
  冉人的一支沿岷江、青衣江南迁,再渡金沙江而散布在云南各地,随后便融入彝、纳西、傈傈等族中。冉人以族名冉为氏,遂形成冉氏一支。冉氏望族居武陵郡(今湖南溆浦南)、魏郡(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市)。晋代有都督冉瞻,历官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其子冉闵官游击将军。唐初有开州人冉肇。宋代有冉宗闵。清代有诗人冉正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9:04 | 只看该作者
  东
  
  虞舜任炎黄部落联盟首领时,有太昊伏羲氏的裔孙东不识(訾),是舜的七个好友之一。东不识的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东”为氏,遂为东氏一支。
  东氏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汉代有中部郎将东富。
  元末有商州总管东良会,正值红巾军起义,遂令二子携家我逃,一居华州,一居朝邑,二地苗裔繁衍生息,成为关中华胄,而东良会本人则顽固死守、终被起义军所杀。
  明代有御史东郊、清官东升,生四子,其中三人中进士,世称其族为“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9:27 | 只看该作者
  服
  
  太昊伏羲氏裔孙叔服在周朝任内史官,叔服的支庶孙便以祖上名字“服”为氏,遂为服氏一支。
  服氏望族居河南西平。西汉有江夏太守服征。东汉有九江太守服虔,曾注《汉书》。
  
  夙沙 夙 沙
  
  太昊伏羲氏的裔孙夙沙为炎帝时的诸侯国,其地在今山东胶东一带。以打鱼晒盐为业,曾与炎帝发生过矛盾,其后代子孙便以国名“夙沙”为氏。
  春秋天时齐国有夙沙卫;越国有夙沙鳌。夙沙氏后代分别为夙氏一支和沙氏一支。夙氏望族居鲁郡。明代有夙道暹。
  沙氏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北地区),东莞郡(今山东省沂水、菖县一带)。汉代有名将沙金威。晋代有名士沙门、沙广。唐代有云州节度使沙彦旬。宋代有宣州守将沙世坚、名士沙立。明代有涉县知县沙玉、新城知县沙良佐、威茂参将沙金。清代有书法家沙神芝。现代有药学编辑家沙世炎(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09:4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天皇衰末落 补天有娲娘
  
  天皇曾封族妹于女水(在今山东淄博东南)之阳,因她们以蛙为图腾,蛙鸣似婴儿哭,蛙=娃=娲,故称女娲氏。
  太昊伏羲氏在天皇位传袭许多代,历时约1100多年以后便衰落了,“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掳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生。”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
  天皇末年天窦现,诸侯割据灾祸连。
  地震引火烧西北,黑龙放水淹东南。
  女娲灭火止淫水,采石修堤补苍天。
  擒杀黑龙灭鸷兽,四方民众得平安。
  代天为王治天下,女皇功绩千古传。
  每年初春“雨水”日,房顶盖饼补天穿。
  女娲氏为女皇,也传袭了许多代,历时约800多年。女娲陵墓在中原地区散布很广,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女娲陵、女娲阁、女娲墓、女娲庙,历历可数。其中以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东8华里的侯村村北的女娲庙和女娲陵最为著名,历代皇帝多次派官员专程前往祭祀。每年春天农历三月初十前后,这里仍然举行连续七天规模盛大的“娘娘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簇拥在女娲陵前虔诚祷告,并从土中救子刨孩子(刨出四方石为男孩,圆石为女孩)。除进行商贾贸易活动外,还要请戏班唱七天七夜大戏,由当地村民组织的“同乐会”、“八音会”等表演威风锣鼓、耍狮子、跑龙船、踩高跷等多种文艺节目。在河南西华县有女娲城。在潼关附近的山西永济县南的黄河拐角处北岸有女娲陵,又称风陵,附近的黄河渡口称风陵渡。因女娲氏曾传袭多代,故女娲陵(墓)亦有多处。
  为纪念女娲氏当年为民补天的巨大功劳,江南民间以每年农历正月下半月的某一天(因地区不同而异)作为天穿日,多数是以红丝缕系煎饼投到房盖上,谓之补天穿。也有人烙糯米粉为团块,加线穿其上,也叫补天穿,还有的地方在这一天仕女游河,取中间有孔的小石,用彩丝穿上,戴在身上为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0:10:04 | 只看该作者
  女
  
  女娲氏裔孙有的以祖上名字“女”为氏,遂为女氏。
  夏王少康有遗臣女艾。殷商有贤人女鸠、女方。周代时秦国有不更女父、晋国有大夫女叔齐、魏舒家臣女叔宽。鲁国有大夫女贾。汉代有贤良女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4 12:37 , Processed in 0.1019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