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51|回复: 0

[史料] 关于赣南客家话和赣州官话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发表于 2017-8-21 13: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权威的客家源流专家分析,客家是北民南迁至山区形成的一支汉族民系。客家先民的迁徙始于五胡乱华、晋室东渡时,东晋、唐末至北宋为第一阶段,是客家的孕育形成期。学界认定,这一时期的南迁北民有数支深入江西中南部、赣水中上游,在赣南山区播种了孕育客家民系的种子,赣南山区是客家的最初摇篮。
  
  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民系在五代时期,所处地域为南唐以南、王闽以西、马楚以东、南汉以北的地带,即闽粤赣三省交接的三角地带。在几个割据政权包围的三角地带,正是卢光稠、谭全播生长、发展、割据虔、韶的时期。卢光稠以二州之象雄峙于淮南岭表两大之间,使虔、韶保持了二三十年的相对稳定,是形成赣南客家孕育发展的必要环境。客家先民在艰苦的迁徙后,在赣南盆地封闭发育的过程中,经历了割据战争、艰苦开拓的共同性的社会行动和震撼性的过程,改变了偏僻的穷山恶水,产生了与赣南土著(越族及其它少数土人)的汇合、语言习俗彼此认同的新的汉族民系,这样北方的先民也改变了自己。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在赣州市至今留存还有卢氏家族(卢光稠弟卢光谦家族)、阳氏家族(阳孝本家族)、池氏家族(池梦鲤家族)、李氏家族(李渤子李默家族)、谢氏家族(东山堂谢安后裔)、郭氏家族(郭子仪后裔)等,属于老客家的姓氏,还有甘、包、许、刘、周、朱、金、袁、舒、秦、陆等等。
  
  据福建长汀《客家风情》资料,现长汀客家姓氏有115姓,其中赣南迁去的姓氏有43姓。这是谱牒记载了的,未经查明的资料肯定还有不少。明末清初,原先由赣南迁闽西、粤北的客家人回迁至赣南,是当今赣南客家的主要部分,这些人占赣南客家的多数。据《赣州市地名志》载,从福建回迁至赣州市的有68姓111个村落,从广东回迁至赣州市的有39姓65个村落。
  
  赣州(即五代、北宋时的虔州),是中国客家的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客家城市。但赣州市内,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混杂,成为赣南客家大本营中一块赣州话(西南官话)方言岛,赣州话吸收了不少客家话成份,方言岛内的人都能听懂客家话,方言岛四周的赣州市郊区则是有赣南特点的客家方言。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一种意见认为,赣州自南康郡守高琰筑城以来,虽一度迁回于都,但在梁承圣元年(552年)郡治又迁回赣州,从此一直是赣南郡、州、军、路、府、道的治所,是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历代朝廷派驻赣南的官员也大多来自北方,他们带着北方方言来此地实行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官方语言”的作用。文人应试、百姓办公事,都须使用“官方语言”,就像东晋时士族间必须说洛阳官话一样,就像状词,文章都要使用古文一样,北方方言在城市里占据了统治地位,北方方言和原来的客家话势必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变种语言——赣州话。而城市郊区也受赣州话的影响,但郊区主要讲客家话,乡下接触城市影响的部分人,不可能对郊区的客家人群,产生过多的影响,就像现在讲赣州话的人同时也讲普通话一样。这样,致使相当数量的人们认为,王阳明在赣州期间影响较大,而王阳明宦游地区的语言也有相似之处,就认为赣州官话是王阳明推行的结果,但王阳明来赣州担任巡抚是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正德十五年(1520年),时间是短暂的,有影响,不可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
  
  赣州市区内,客家话不占统治地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战乱造成的。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秋七月(1153年),东南第六将校齐述,以八营四千人据州以叛,胁附者又四千人。这次兵变是步军司差官选调虔州兵出境引起,杀了驻扎虔州的殿前司统制官吴进和安抚使统领官马晟,还据城纵火。二十二年宋高宗派殿前游奕军统制李耕率领御前护卫军,还调鄂州、循州、福建的驻兵,江西洪州驻兵,宁都民兵,在十一月四面围攻虔州,官军大造攻城器械,刊木辇石,控筑甬道接近城墙,十一月二十三日城被攻破,士兵被屠戮,部分溺死在赣江。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兵变,府志载:“力战薄之于濠,几无噍类,将士枭其首数千于鹿角,脯其尸食之。”最惨重的是“时百姓死于兵疫,弗克葬,积尸盈城;宁聚为丛冢。”宁就是张宁,以循州兵驻城之南。李耕对兵变士卒,一个都不放过,还筑京观,将死者尸首堆起来,封土成高冢。这对虔州的百姓是一场最惨重的打击,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客家的赣州几无噍类。
  
  二百年后,元至正十八年九月(1358年)陈友谅又使赣州遭受一次危难。陈友谅遣将幸文才率兵围赣,使人招降,全普庵撤里(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和总管哈海赤死守,杀招降人。八月,民间食尽,九月军无见粮而守益力。陈友谅兵入城后,愤其久不下,燔劫一空,居民歼焉。赣州百姓又遭受一次屠城。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距陈友谅屠城后不过六年,常遇春围攻赣州,二十五年(1365年)正月,陈友谅党熊天瑞,援绝粮尽出降,城内已无人可杀了。赣州流传一则故事,说常遇春攻城不下时,发怒要杀赣民百万,后来杀了一个姓黄名百万的人了事。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赣州经历了杨廷麟、万元吉领导的抗清保卫战。赣州人老弱妇孺人人皆兵,人自为战。五月至十月城市被围困,城中粮尽,饿死载道,人无叛志,赣城人民又遭受一次空前浩劫。十月初三清兵破城,“纵火三日乃熄,阖城煨烬”,城内巷战惨烈,随之是自溺、自焚、自刎的殉节悲风。当时战斗在赣州的有粤军、滇军、广西狼兵,还有全省各地的赣军,还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来自外省各地的明朝官吏,从《赣州府志》和《爝火录》记载的死难官员的名单看,简直是一个小朝廷,有兵部、吏部、户部和各级地方文武官员,可见赣城内语言之复杂。这是又一次对客家方言的冲击。
  
  客家赣州,在四次围城战争中,第一次“积尸盈城,筑为京观”,第二次被“燔劫一空,居民歼焉”,第三次名为“克赣不杀”,实际上寥寥空城,第四次“纵火三日,阖城煨烬”。近五百年间(从1153年至1646年,经过493年),遭受四次大屠杀,赣州的居民更换多次,这就是赣州方言岛,虽然保存着许多客家话的影响,而仍以新来户的北方方言为主(赣州官话)的重要原因。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05:50 , Processed in 0.09283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