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13|回复: 0

[资料]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

[复制链接]

35

主题

84

帖子

2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2
发表于 2017-4-16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
明代部分(节选)
(《中国移民史》,葛剑雄主编,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357年 至正十七年
徐寿辉农民军将领明玉珍率兵一万余入四川。此后,又将约二十万军人调入四川。与家属合计,明氏移民的数量大约为四十万。移民主要迁自湖广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市)和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陆市)。
1358年 元至正十八年 宋龙凤四年
十二月,朱元璋迁宁越七县(今浙江地)富民子弟往应天府(治今南京市)。
1365年 元至正二十五年 宋龙凤十一年
十月,朱元璋迁泰州张士诚部降民五千一百二十九人于湖广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市)和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县)卫所。
1366年 元至正二十六年 宋龙凤十二年
三月,朱元璋迁高邮张士诚部降民二千二百一十二人于湖广丐阳州(治湖北仙桃市)和辰州卫所。
1367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
十月,朱元璋迁苏州富民于濠州耕种。
十二月,朱元璋迁浙江方国珍部属官于濠州卫所。
1369年 洪武二年
九月,迁湖广黄州民于和州(今安徽和县)

十二月,迁河北口外元降民于山东东昌(今山东聊城)、临清(今山东临清市)。
1388年 洪武二十一年
十月,迁陕西西安卫所官军一万五千二百二十人于四川泸州、赤水(今四川叙永县南)等地。至洪武后期,迁入四川的民籍移民约为八十万人。移民多来自湖北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市)。
在黄州府人民外迁四川的同时,大量江西移民也在向黄州府迁入。约至此时,迁入湖北黄州府的江西移民氏族约占当时当地氏族总数的七成,迁入的民籍人口约为三十万人。迁入武昌府(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西民籍移民约为十二万二千人。迁入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陆市)的民籍移民约九万一千人。迁入汉阳、丐阳等地的江西民籍移民约为十万七千人。迁入荆州府(治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的江西民籍约为十六万人。迁入襄阳府(治今湖北襄樊市)的民籍移民约为一万人。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四月,迁杭、湖、温、台、苏、松诸府民无田者于淮河以南滁州(今安徽滁县市)、和州等处。估计洪武年间迁入和州滁州地区的民籍移民约一万七千。
至此时,迁入安庆府(治今安徽安庆市)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为二十七万,徽州府(治今安徽歙县)籍移民约二万,从全国其它地区迁入的移民约二万。另外,迁往池州府(治今安徽贵池县)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六万五千,徽州府移民籍约三千。迁往庐州府(治今安徽合肥市)的江西饶州等府籍移民约六万四,徽州府籍的移民数量大致相同,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城市)和应天籍的移民各约四万,另有五万左右的移民从北方迁入。
九月,迁山西贫民于北平大名(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广平(治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两府及山东东昌府。
十一月,迁山西沁州(治今山西沁县)居民一百一十六户于河南鄣德、卫辉(治今河南卫辉市)、归德和山东临请、东昌。
1392年 洪武二十五年
二月,迁崇明县民无田者二千七百户于长江北岸之通州(治今江苏南通市)地区。
至此,今江苏南部及附近区域农民约二十三万、江西饶州府、徽州府农民及商人约二十三万迁于扬州府各县。今苏南及附近区域农民约十万及江西饶州府、徽州府农民及商人约十万迁于淮安府(治今江苏淮安市)各县。山西农民约三万六千人迁于徐州府(治今江苏徐州市)。
1394年 洪武二十七年
二月,迁崇明县民无田者五百余户于昆山县。
1397年 洪武三十年
三月,迁江西丁多人民及无产者于湖南常德、武陵等十县(含长沙府属县),至此时,估计迁入长沙府的民籍移民大约二十一万九千,迁入常德府的移民大约二万六千。
至此,从江西迁入岳州府的氏族大约占当时该区氏族总数的三成五,移民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一成,约为一万一千人。迁入郴州及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市)、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市)两府的江西籍移民人口占百分之十八.三,估计民籍移民总数约为十五万二千人。迁入宝庆府(治今湖南邵阳市)的移民氏族占当地汉族氏族总数的近六成。估计迁入的民籍移民人口约为九万四千人。迁入靖州(治今湖南靖县)和辰州两地的江西籍移民氏族人口占当地人口总数的二成五,估计民籍移民总数约为十五万四千。
1403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
三月,洪武时期迁入的山西移民落籍裕州(今河南方城县)
1404年 永乐二年
九月,迁山西太原、平阳、泽州、潞州、疗州、沁州、汾州民户一万户于北京州县。迁山西洪洞民约五百户于顺德府(治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广宗县,是年迁入顺德府诸县的山西移民大约为六万人。迁山西长子、屯留、襄垣、黎城等县民约五百五十户于真定府柏乡县。迁山西高平、长子诸县民户四十余户于真定府南宫县。迁山西洪洞民户车、武二大姓,陈、张、翟、郭、穆等蒙元后裔及宋、白、苏、安、梅、杨等姓入真定府新河县。迁山西洪洞等县民户于真定府晋县。迁山西洪洞、襄垣、黎城民户于大名府诸县。大名、广平两府的陕西移民大多是洪武移民在“靖难之役”中逃回原籍后的再迁入。
十月,迁山西洪洞民户于山东莱州潍县(今山东潍坊市)。
1405年 永乐三年
九月,迁山西民一万户于北京州县。
十一月,迁江西各地有丁无田及丁多田少之家三千七百余户于九江、南康(治今江西星子县)两地,一年后逃亡。江西给事中朱肇昌因浮夸移民人数而受到惩处。事后,政府组织移民迁入,估计不足一万人。
1409年 永乐七年
六月,迁山东青州安丘等县民之无业者八百户于真定府枣强县。
1411年 永乐八年
十二月,迁各地罪囚于福建邵武补充当地疫死之一万二千户。
1428年 宣德三年
河南南阳一带聚集的流民不下十余万口。这所谓“流民”实际上是洪武年间自发迁入而未在当地入籍的山西移民。
1436~1449年 明英宗正统元年~十四年
原居住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黄河故道上的二十余万流民,因河溢横流,多转徙于荆襄地区。
河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的流民约十余万人流入陕南汉中地区。
1573~1620年 明穆宗万历元年~四十八年
福建流民迁入浙江常山、开化等县开垦种植。
1628~1644年 明毅宗崇祯元年~十七年
大批来自福建汀州的种靛客民在浙江遂昌县山区活动。
1631年 崇祯四年
迁入江西上犹县的福建、广东移民“叛乱”。崇祯十七年复乱。
1638年 明崇祯十一年
万历年间开始迁入的福建汀州移民在浙江汤溪县(今金华市地)起义。
1643年 崇祯十七年
至此时,约有几十万来自福建汀州一带的流民聚集于江西宜春、分宜、萍乡北部及万载县的丘陵山区租山种麻。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三木子
UID:166719
注册时间2007-07-12 最后登录2012-04-14 发帖1487 搜Ta的帖子 精华30 汉网币-1051威望0经验4801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论坛版主

发帖1487汉网币-1051威望0经验4801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8-05
本帖最后由 三木子 于 2011-8-5 11:26 编辑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
清代部分(节选)
(《中国移民史》,葛剑雄主编,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670年 康熙九年
陕西移民已迁入四川成都
招集移民入四川,宽其徭赋;募民入蜀者,得升官。
1671年 康熙十年
川湖总督蔡毓荣提出放宽招民授官的标准和延长垦荒起科的年限,将原定的招民七百名升官改为三百名即升,又将起科年限由三年延长到五年,并宣布各省贫民携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由此而展开。
1703年 康熙四十年
湖南平江县令伍士琪招广东、福建民于平江东南山区开垦,立名广福兴,编第二十里,雍正七年入籍。
1734年 雍正十二年
广东、福建两省几乎每年都有成批百姓“挈伴入川”。
1735年 雍正十三年
江西奉新知县编棚民保甲。立归德乡安置棚民。
1736~1755年 清高宗乾隆元年~六十年
粤东地区的客家移民迁入广东廉州府和海南岛。
1736年
大批湖北移民迁入陕西褒城县。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
湖北、安徽两省移民迁入陕西镇安县。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湖北、安徽两省移民迁入陕西山阳县。
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大批贫民迁入山西安州(治今陕西安康市)。
1776年 乾隆四十一年
至是年,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九十余万人,川中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二百一十五万人,川西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三百一十二万人。四川合计接纳移民(包括后裔)共达六百二十三万人,占是年四川总人口的六成二。其中迁自湖南的移民约为一百五十八万人,迁自湖北的移民约为一百五十万人,迁自“湖广”的移民约为三十八万人。迁自广东的移民约为一百四十四万人,迁自江西的移民约为八十三万人,迁自福建的移民约为二十万人,余迁自贵州、陕西和其它地区。
江西宁都州大约接纳自福建汀州迁入的移民约一万人;赣州府接纳移民约二十三万人;南安府接纳移民约二十三万人;吉安府接纳移民约二十八万人;建昌府接纳移民约一万人;袁州府接纳移民约十一万人。
湘东南部汝城(今桂阳县)、桂东、茶陵和攸县共接纳福建、广东移民约七万人;湘东北部平江、浏阳、醴陵共接纳移民约十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3-29 13:30 , Processed in 0.0855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