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赏析] 佛山自然村普查 多地族谱老化亟待抢救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06:07: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来佛山古代有3个驿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原来,佛山目前可查的古村落,有些可追溯至宋朝,其中北滘镇都宁村竟是宋朝末帝的残部所建,“都宁”意为“定都于此,永得安宁”;原来,保存于佛山林头行政村北村的《郑氏族谱》,竟从宋代开始撰修至今。


近日,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发布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初步成果。据悉,此次普查,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佛山首次对全市乡村历史人文的全面普查,普查内容非常丰富。而自今年6月,佛山全面启动自然村落普查,截至11月底,目前已完成普查表填报率98%,前后被普查的自然村落约4000个。


“此次普查,是全省统一部署的工作任务。而更大目的在于,通过调查,挖掘佛山历史、佛山特色,从中提取佛山优良的文化,传承佛山精神”,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黄国扬介绍,“要为当代、子孙保存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或因为空心村缘故,或因为并镇、并村等缘故,或因为知悉历史的老人逐渐去世的缘故,或因为古迹遭破坏缘故,此次普查中遇到很多困难。可以说,此次普查工作,具有文化抢救性意义。


此次普查,要将村落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人文风情等全面挖掘并记录下来。不管村落面貌如何改变,村落的人文根脉得以保存和延续;即使村落消失了,但不会让文化消失。


———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黄国扬




三大成果


成果1


摸清佛山古驿道路线走向


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情。了解古驿道走向,对于研究古代佛山交通史、城市发展史、乡村演变史、商业贸易史,都具有很高价值。


根据初步普查,佛山境内古代共有3个驿站,分别为官窑驿、胥江驿、西南驿,其中后两个驿站位于今三水境内。而在佛山设立的驿铺,最多时达39个,最少时也有31个。


普查发现,在南海区境内,至今还保留有部分的古驿道石板路,其中一段,位于西樵镇柏山村,约100米长,另有数段位于南海大沥、里水,分别为古驿道的南路、西路。此外,省佛通衢现存的遗迹还有:“一眼桥”,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内:“三眼桥”,位于大沥镇内:“探花桥”,位于南海区九江镇。


目前,由体育部门、旅游部门等主办的全省古驿道定向大赛,正在逐步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普查获得的资料,已发挥作用,曾为数日前西樵镇松塘村举办的定向大赛,提供了资料支撑。


成果2


发现很多珍贵的古籍文献


此次普查中发现的历史遗迹、古籍、档案资料,可谓成果丰富,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如顺德林头行政村北村,至今保存有自宋代便开始撰修的《郑氏族谱》,顺德区上僚村也保存有始修于宋代的《周氏宗族谱》。三水区,南山镇下湖村至今保有一份明代成化年间的“祖宗遗训”。高明区荷城街道古耶村的古庵中,至今保存一份清代的《圣旨护戒牒》。


令黄国扬担忧的是,部分文献资料因年代久远,或异常脆化、或遭虫蛀,亟待抢救。“在南海大沥太平石步村调研时,在村里的刘氏大宗祠内发现一本《刘氏族谱》,原书已经被虫蛀,一翻阅就会灰飞烟灭。庆幸的是,村里及时进行了扫描、翻印”。但是,此处珍藏的伦文叙自画像、刘氏宗亲画像,因为重大节庆都会被请出来供奉,目前画像很脆、非常易碎。


普查中,黄国扬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一些开村较早的村落,因为保护不善,留下来的遗迹、文物很少;反倒是开村较晚的村落,因为注重历史传承,编有族谱、村志,留下的文物反而较多。


成果3


查清很多古村落的开村时间


佛山的古村落,开村时间可以追溯至何时?根据此次普查,答案为宋代。其中,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该村同时也是古驿道紫洞铺所在地。而高明区荷城街道的庆洲村,也是于南宋开村。


而建于南宋末年的顺德北滘镇都宁村,其建村颇有缘故。根据史料记载,1279年,宋帝赵呙在崖山投海后,宋军苏刘义率残部到此安营,立士卒中宋室宗亲一人为帝,改年号为“旦”,就地建都,故村落被称为“都宁”,取“定都于此,用得安宁”意。而此处还保有古驿道———都宁官道途经都宁,官道宽约1.5米、长约2公里,由麻石铺设。


同样始建于南宋末年的西樵镇柏山村,至今村内遗存很多,现存宗祠有林氏大宗祠、傅氏大宗祠、岭南傅氏宗祠、逸南傅氏宗祠等6座,有《林氏族谱》、《傅氏族谱》等石刻碑记。“这个村落很具有开发前景”,黄国扬称。


此外,此次普查还发现一些很有特色、但未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如南庄镇杏头社区上淇村的地母诞,每年该村都有上香、祭祀仪式,祈求来年国泰民安。

佛山首创

华人华侨数据


帮助华人华侨寻根问祖


留守儿童数据


利于佛山研究“三农问题”


据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介绍,此次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自今年6月份全面启动,截至11月底,已完成普查表填报率98%,先后普查的自然村落约4000个。


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黄国扬介绍,此次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姓氏源流、宗祠、家谱族谱、风俗习惯、文物遗址、掌故传说、历史事件等,此外还包括人口、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信息,“在佛山属于首创”。


而普查中所要完成的任务,至少包括四项:填报普查表、编写出版《调查》、建立数据库和网络平台、撰写调研报告。


“此次开展的普查工作,是一项大规模的专项地情调查。更大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保存历史文化记忆,挖掘佛山历史、佛山特色,从中提取佛山优良的文化”。黄国扬认为,佛山从古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有赖于佛山精神的传承。


黄国扬表示,目前佛山正在推行的“古村落”活化,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修饰,更应该注重村落的内涵。目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已启动了名镇、名村志的编修规划。“我们要利用普查的机会,鼓励和指导一些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的名镇(街)、名村,特色村,编修镇志、村志”。


通过此次普查,佛山还获得了额外的收获。“比如华侨华人数据,为华人华侨了解家乡、联系乡情、寻根问祖,提供了指引和帮助,对提升佛山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黄国扬回忆,拥有华人华侨丰富资源的顺德北滘镇,“有香港知名人士回来寻根问祖,结果连祖屋都找不到了。而通过此次普查,至少可为他们留下一份宝贵的回忆”。


此外,此次普查还获得了大量一手的留守儿童数据、农村经济数据等。黄国扬称,此次普查中发现,很多村由于交通不便,已变成了空心村。“而这些资料的汇集,对于佛山研究‘三农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此次普查获取的大量资料,不仅可为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人文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素材,同时也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性的资政信息”,黄国扬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冯雷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3 18:26 , Processed in 0.07916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