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赏析] 虽叫王圣堂 却是何氏族人纪念先祖的祠堂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05:28: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圣堂何氏大祠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大街,由村内何氏族人共同出资修建,是王圣堂村内唯一的一间宗祠,有300多年历史。在嬉闹的王圣堂村中,何氏大宗祠并不像其名字一般“大”,只有两进结构的它,不像其他传统的三进岭南祠堂一样宽阔,但何氏大宗祠在王圣堂村民的心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王圣堂村民不姓“王”


“我们村不是姓王的,九成以上都是姓何。”何氏第二十代传人何裕坤老人告诉记者,何氏大宗祠是为纪念何氏始祖“云腾祖”而建的祠堂。


据传,“王圣堂乡”原名“黄鳝塘”,因旁边莲塘盛产黄鳝而得名。那么,“黄鳝塘”是如何变成“王圣堂”的呢?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村东面一个兵营的将军认为“黄鳝塘”不雅,所以提笔将“黄鳝塘”改作“黄胜堂”,后又改成王圣堂。另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一次下江南时,路经“黄鳝塘”,认为这一带风景优美,以“黄鳝”为名实在不雅,于是提笔赐名“王圣堂”。


何裕坤告诉记者,何氏家族在此大约已有550年历史,先祖何云腾率族人经南雄珠玑巷到此地安居。目前,南雄珠玑巷还有姓何的两家祠堂。“何云腾有两个儿子,他的后人在广州扎根之后他又去了湖南。”坤叔表示,除了祖先“云腾祖”之外,数百年来何氏最出名的就是第18代传人何济公。其表示,目前,何氏在此已繁衍至第24代。


建筑重修后祠堂整体风格改变据何裕坤老人介绍,何氏一族自明成祖朱棣时期就迁到了王圣堂居住,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建成了何氏大宗祠以纪念何云腾。


坤叔告诉记者,祠堂在1996年开始动工,1997年重修完成。重修后的祠堂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分为庭园、前座、天井两廊和后座四个部分。记者从王圣堂大街步入庭园,迎面是三座不锈钢旗杆,两边种着各种花树。在祠堂正门前座,记者看到祠堂的祠额用花岗石凿成,顶端是二龙争珠壁画。


走进祠堂,绕过红木的屏风,就来到了祠堂的天井两廊。祠堂只有两进,对此何裕坤表示,王圣堂村落较小,所以建成的祠堂规模也不大。


记者看到,祠堂右侧墙上嵌有重修志,刻着何氏后裔的奋斗历程、重修情况、重修筹委及捐资芳名牌匾。除此之外,两廊上雕刻着八仙过海的传说,并且可以看到房顶都是用琉璃瓦砌成。对此坤叔说道:“原先祠堂是传统岭南风格的建筑,灰色的房顶,两侧都是徽雕,重修后就改造成了客家风格的建筑。”坤叔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向后座走去。祠堂后座正中嵌着一块写有“绎思堂”的牌匾,但是年代久远,老人们都说不出该牌匾的含义。而牌匾之下,就是何氏一族始祖“云腾祖”的祭祀牌匾。


来源:信息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7:39 , Processed in 0.1014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