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6|回复: 0

[艺文] ​池万松:老屋

[复制链接]

1261

主题

2746

帖子

82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17
发表于 2025-1-8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池万松:老屋

2025.01.08

14347570003017.jpg

我的老家在塘下前池,从祖屋搬出去住已几十年了。记得小时候,一条塘路横穿村庄南北,北通梅头(今海城)、永嘉场,南达莘塍、东山,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塘路东西两侧有很多的老房子,挤挤挨挨地住着几百户人家。当晨曦初露时,人们已忙碌起来,准备工具下地干活,他们大多从事农业,小部分从事手工业、渔业,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祖屋是我高祖在清光绪中后期时(约1885—1895)建的,距今已有近140年历史了。一幢七间,砖木结构,硬山顶,正中一条龙脊飞翘,滴水檐头的瓦当图案精美。花岗岩石阶,青石柱础。每个石础上竖栋柱,梁柱间有雀替、平盘榫卯连接,隔樘木门板障,两边轩间是砖墙。楼上开有采光的小天窗,虽不很高,也可住人或堆放杂物。房间地面铺着大块青砖,阶檐头与上间地面则用小块青砖侧面垂直铺就,既平整光滑,又耐重物堆放。在当时也算是美轮美奂的乡间民居了。

14347570002952.jpg

据说我曾祖父无师自通,会做木工活,而且手艺不错,当年他做的一张圆桌,传至我们兄弟分家时,还分给了我,至今还在。因做工精美,不舍得丢掉。因此,他所建造的房子,饱经百多年风雨,外表虽然陈旧,但主体结构依然牢固。上间宽4.6米,内深5.5米,平时作为正间的出入,遇红白喜事则作为整幢房子的公共空间,加上阶檐头、道坦可摆几十桌酒席。祖屋朝东,后面是菜园、猪栏,建有3米高的围墙,围墙外是河及拔缆路,垟界里种植的农作物通过水路可直接运到家门口埠头,甚是方便。

14347570002888.png

对面是朝西的洋房,俗称“地主屋”,两屋相对,中间有长宽各16米的“道坦”,农忙时可晒稻谷、大豆等农作物。北面用3米高的围墙连接,筑一门台供出入,晚上关上门台门,可防盗。门台外一条东西向小路供出入,连接塘路与内河,路北是一片菜蔬园,种着青豆、茄瓜等。夏天的晚上,家家搬凳子、竹床在“道坦”内乘凉、聊天。小孩子们躺在竹床上数星星,偶尔看见卫星在星际间移动,会大声地叫起来,引来同伴一起观看。逢月食时,老人们会说天狗吃月亮了,叫孩子们赶紧拿出面盆、火箱盖敲起来,让天狗赶快将月亮吐出来。小时候,两幢房子里的孩子们多,经常在两屋之间玩捉迷藏,在阶檐头踢毽子,或在道坦上滚铁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乐此不疲,至今记忆犹新。

前后二进的房子很多,东西相对的房子则很少。为何如此建房?说起来还有一段来历。我的高祖有一女嫁给汀田张姓人家,是下河乡著名乡绅张棡的堂弟。当时正值清末,内忧外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曾姑奶奶家较富有,时常有一伙人乘夜色到她家谷仓里半偷半抢,乡里乡亲,又不能告官,即使告了,可能还要赔上诉讼费,苦不堪言。回娘家与父兄们谈起,于是高祖、曾祖决定将房屋前面至塘路边的空地划一块出来,让他们建房,搬来住在一起。既方便亲戚间走动,又能互相照顾,防止有人明火执仗。

说是洋房,其实是中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外墙用青砖扁砌,窗檐用砖的花式堆叠砌出半圆、凹凸等造型,看起来比较洋气、结实而已。但在当时乡下,确实是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才能建造如此精美的房屋。房屋坐东朝西,东面靠塘路,中间开一台门,台门两边镶嵌青石凿出的行书对联。上联:南天拱瑞;下联:东海迎曦。横额:紫气东来。不知出自谁的手笔,也算切地切景。

据张棡先生的日记,他的堂弟于1907年已居住前池,据此推算,约建于公元1905年,距今也有120年历史啦。改革开放后,地方上很多老房子都倒塌或拆掉重建了,现在剩下还保持主体完整的,整个前池也只有几幢,我的祖屋就是其中之一。它见证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重大历史变迁时期,经历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各个发展时期,1958—1959年还被政府征作大办食堂之用,确实饱经沧桑。现已被列入市文保单位。

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老屋里度过的,它承载了我那时候的所有快乐与痛苦。尤其是少年失恃,目睹母亲因中暑而被乡村医生误诊,吊盐水发抖生生离我而去的一幕,那种天塌下来而无处求助的无奈感觉,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伤心老一辈亲人的逐渐逝去,也高兴见证了哥哥姐姐们的成婚出嫁及新一代的诞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这次有空回到老屋看看,伫立在道坦里,凝望着有些陈旧的房子,两边原来作为菜蔬园的地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已被建了两层厢房,耳中传来堂弟家织带机发出的嘈杂声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给人一种不真实、不协调、物是人非的感觉。

正是:

世上光阴过百年,老房往事渺如烟。

至亲先辈凋零尽,凝伫阶前慨万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5-3-18 18:21 , Processed in 0.09507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