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3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福建省福州市市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闽县)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504

帖子

376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30 15:27: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州市市区池氏


一、定居

1、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闽清下杭裔孙迁入晋安区宦溪镇桂湖村大洋,今传17世。

2、明万历年间,池云景由连江县晓澳镇百胜村迁入马尾区闽安村,今传15世。

3、明天启年间(1621—1627),池朝佐由闽清上丰村迁入仓山区城门镇下董村,今传16世。

4、清代,池以元由长乐旧池迁入晋安区宦溪镇宦溪村,今传15世。


二、分布

2016年6月,福建省统计局户籍人口数据统计:鼓楼区1196人,台江区822人,仓山区1378人,晋安区1890人,马尾区189人。《福建姓氏志.池氏篇》

1、仓山区城门镇下董村,居村 80 余户、320多人。

2、晋安区宦溪镇大洋村,居村70 余户、300多人。

3、晋安区宦溪镇宦溪村,居村60多户、200多人。

4、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居村10余户、40多人。

5、晋安区茶园街道洋下,洋下由“上洋下”和“下洋下”组成。其中下洋下,又称“下洋”,主要有叶、池、陈三姓族居。(宋、元两代,属怀安县凤池东乡。明代撤怀安县,属闽县凤池东乡。清代,属侯官县西园区。)

6、晋安区宦溪镇硋由村,《侯官乡土志》:大北岭区碍窑,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郑、池等姓。



、古建

宦溪池氏祖厝,坐落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象鼻山。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池良亨嫲始建,俗称“新厝”。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前后落厅堂为单层格局,左右厢房、侧房为上下两层格局,厢房地面挖空为“地暗”,上铺楼板。前落天井左右两侧为“住院”,住院风火墙上布满精美的浮雕;正厝左右厢房与风火墙之间各有一条前后落厝互通的“里弄”;正厝前后落风火墙均呈“凸”字型,高出瓦面约1米,风火墙外东西两侧还有配套建筑,东侧建有“书斋”,西侧建有“横厝”。正厝部分沿中轴线左右两侧呈轴对称布局。所有的木构件均采用榫卯结构组装。前厅堂正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阳刻“彤管留徽”楷体鎏金大字。在前厅堂的主梁之后有一根灯梁,专门用于悬挂灯笼,取树心部分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阳刻五爪金龙,呈“双龙戏珠”。灯梁两端架在镂空雕刻的麒麟“花斗”之上,有三个专用的灯环。后山草坪一棵红豆杉列为区级古树名木。《福建姓氏志.池氏篇》


四、人物

1、历史

池铸:字成大,闽县人,南宋庆元五年进士(1199年)。《福建通志》

池升:字东叟,闽县人,南宋嘉定十年进士(1217年)。《福建通志》

池祥麟:字瑞葉,闽县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人,万历年间任台州府临海县教谕,天启年间任永康县知县。《福州府志》《永康县志》《临海县志》

池翱:闽县人,附贡,同治十一年任邵武训导。《邵武府志》

池永清:咸丰十年(1860),闽县南台捐输教职,因会同市贾联名公保鱼货行案,记大过二十次,停委五年。《道咸宦海见闻录》

池贞铨(1854-1915):字玉畬,闽县人,世居仓山城门下董村,船政前学堂制造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同治七年(1868年),考入船政学堂绘事院,为绘事院画童,同年冬选入前学堂,为第1届制造艺童。毕业后留船政任职。光绪三年(1877年),选为第一批留学生,入法国科鲁苏民厂和巴黎矿务学校学习矿务与钢铁冶炼,又赴英、德、比等国专攻矿务与炼钢。六年,学成归国,授守备(五品),任船政拉铁厂工程师,负责造成船钢铁工程兼仿造洋花砖。奉命到福州周边勘探煤铁矿资源,与林庆升、张金生、林日章、罗臻禄等同学一起在侯官、闽清、永泰三县交界处,找到了穆源铁矿和煤矿,1882年6月,随同盛宣怀前往山东探矿,勘得登州府栖霞县、招远县铅矿,平度金矿,淄川铅矿。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决定在湖北办汉阳铁政局,开办汉阳铁厂。为解决燃料问题,资调其与张金生、林学诗三人对全国煤矿资源进行大规模勘探。先后赴湖南、贵州、陕西、四川、山西、湖北等地进行勘探和调查,发现一大批矿藏。现在的重要矿产基地,如“煤都”山西、“铜都”江西、“金都”胶东、“有色金属之都”贵州等均有他们的足迹。为解决国外炼钢高炉耐火砖价格昂贵的问题,经多次试验,终于用连江县白石粉试制成功高炉耐火砖。《船政志》





2、烈士

池喜官(1914-1935):闽侯县桂湖区(今福州郊区宦溪乡桂湖村)大洋村人。1934年春参加革命斗争,曾任秘密农会会员。是年8月,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桂湖时参加张长弓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时任闽侯县第五区(即桂湖区)大洋乡苏维埃政府书记员,1935年2月,国民党调集重兵残酷“清剿”桂湖游击区,池喜官在反“清剿”斗争中被捕。在狱中历经酷刑,坚贞不屈。同年春在福州鸡角弄刑场被敌杀害,壮烈牺牲。“二·三”革命烈士。《福州市郊区志》烈士表

池伙官(1914-1934.2):宦溪桂湖人“二·三”革命烈士。《福州市郊区志》烈士表

池邦培:福州马尾区烈士,1949年八月解放福州的战役中英勇牺牲。《中华英烈网》

池希钰(1954.3-1970.6):福州市晋安区人,战士,于1970年6月24日在部队因患白血病病故,安葬云南省文山州。《中华英烈网》


3、近现代

池盛琰(1934.1一),女,鼓楼人,祖籍闽清,仓山区程埔小学教师,1987年获评高级教师。(父池步云)

池水俤:鼓山银行工作,1982年、1985年省职工劳模。《福州市郊区志》

池积礼(1936.4一),仓山人,中学高级教师,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1958届毕业生,闽侯一中教师。《闽侯县志》

池福生,福州人,马尾造船厂高级工程师(1988年12月评)。《马尾区志》

池小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1988年在成都华西医大附属二院进修。

池希强,福州市宦溪中心小学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池敬安(1951.10一),男,作曲家,发明家,医学家,文学爱好者;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发明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针灸学会会员;曾任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舞台技师、福州市敬安意针研究所所长、《福建歌声》理事及池敬安中医针灸诊所负责人、医师,体能医学创立人。

池志华(1953.4一2015.7.21),福州人,福建省安然燃气投资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工会主席。1969年加入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时任武装看押独立营排长。改革开放以后,转业到地方。先后在福建省商业厅安装队、商业开发公司、福建省外经贸委对台经贸管理处、国台办香港机构福州代表处、中国外运福建集团公司工作。2002年加入福建省安然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历任福建安然集团总裁办主任、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董事等职。



《茶话人生》前言
我少年时,是好文忌医的,但成年后,命运竟使我不知不觉地弃文从医了。
    记得童年7岁时,因有一邻居姐姐考进护士学校,我为她难过了十多天,因为自己对医学是反感的,平时走在路上,凡遇见担架从自己身旁抬过,必掩嘴屏息。而对诗文却颇有兴趣,在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就能背诵诗词,故上学后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爱。
    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庭困难,14岁就告别学校,进木雕厂去学艺。幸好那工厂有图书室,其管理人司马丹柯,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学生,他见我喜爱看书,特别喜欢,不仅让我进去自由选读,连借还的手续都免了,所以那两年我阅读甚多,连古版竖排无标点的《聊斋志异》也基本看懂,并且过目不忘。“十年动乱”初期倒厂后,我住处周边的长辈常叫我讲述《隋唐演义》《水浒传》全书故事。因此,我少年时曾幻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作家,可命运的安排却不是这样的,不仅生活苦难,还经历了双目失明、断粮绝食、雷劈复活、家庭冤案等等,所以未到而立之年,竟因刻苦自学穴道医理,在事故中救人之举成功后,本人行医的善行就持续不断,历经十多年后,几经思考,弃文从医了。
    值得一提的是,双目失明是因饥饿劣食造成眼睛肿痛后,又使用了邻居的过期眼药水所致。正当绝望之际,在部队当兵的大哥得知,将其积蓄的津贴费20元寄回。经省立医院治疗三次,视力恢复到0.1,可第四次再诊时却因钱已不够,无法取药,只好返回后自开中药处方,用余款买药煎服,可没有想到的是,服用数剂后,视力竟完全恢复。后来二十多载的多次体检,双目视力都是1.5。
    就是从那次自开中药使双目复明后,本人爱上医学,并经常抽空自学。29岁时,因同事半夜摔伤昏迷不醒,我应急出手救人,成功后,名声渐渐传开,前来求治的患者也不断增多。在义务行医十五载的岁月中,常有人登报答谢,加上我研究创立的意针疗法获得全国发明银牌奖,所以多次得到新闻媒体和电视节目的专题报道。后来在改革浪潮中,市科委要我出来创办研究所,并为我举办了“池敬安意针疗法研讨会”,在几多大医院专家的鉴定通过后,我创办了意针疗法研究所,并在市领导的特殊关照下,医疗部门为我颁发了医师证书和医疗执照。从历行医道至今已有三十五载,经治病案数以万计。
    不过,人非草木,虽然弃文从医,但写作之情依然犹存,故在撰写医学著作和谱曲之余,也抽空敲击键盘写了一些散杂文章,渐渐地,文章积累出多册,并将其合并取名《茶话人生》。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当几多文化友人来访阅读后,不但喜欢,而且还大多会向我索取,以便带给亲朋好友分享,就这样,时间一久,在下还曾多次得到名人的肯定。
    有意思的是,因诊所中也常有患者阅读《茶话人生》,只是经常有人会问,为何以茶话为书名?逢此我就相告说,企盼人生能美好如茶,问者听后多会“哦”了一声。但有一回,曾有个少年小三听了我的话后说:“不对呀,茶是苦的,怎么能美好呢?要人生如蜜才美好嘛。”正当我不便回应时,带其来的李四却开口说道:“你这小孩只知道甜蜜蜜,哪知道甜蜜之后是苦口,茶水虽然清苦,却有苦尽甘来的美妙。刚才我读《人到中年喝茶好》的篇章,里面就讲过这道理。我才读没几篇呢,就像唱了茶一样,回味无穷。”
    嘿,李四品尝“茶话”有余甘,可见本“茶”是好茶!听罢李四的话语,我也再次品尝了“茶话”,心口十分甘美。
    啊,人生正如茶水一般,回首过去,虽然有难以表述之清苦,但懂得品尝者,必能获得苦尽甘来的滋味。本“茶”价位虽低,但其“茶韵”颇受欢迎,且经常有人品鉴,其键盘之辛,足以慰藉矣!
    谨此为序。
    池敬安
    2006.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02:16 , Processed in 0.0962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