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金门一个科举世家的姻亲调查(蔡献臣、池显方)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7:44: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门一个科举世家的姻亲调查
——琼林蔡献臣家族姻亲考论
摘要:金门县琼林村蔡氏家族是一个科举世家。这个家族的科举兴起在明嘉靖后期,鼎盛在隆、万年间,中心人物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的蔡献臣。献臣祖蔡标,嘉靖举人;父蔡贵易,隆庆进士;族兄蔡守愚,万历进士;子学光,天启恩贡。蔡献臣有子四人、女两人,除献臣次子蔡甘姻亲不可确考之外,包括献臣在内六人的姻亲(亲翁、婚姻对象的兄弟)均可考。两世六人的姻亲都是出身进士,大多是浯洲(今金门)及同安城人,稍远的两家,一是本郡泉州,一是邻郡漳州。所有的婚姻对象都是熟悉的人家,亲翁多为(蔡贵易、蔡献臣)进士同年,只有两家是前后榜进士。蔡献臣家族在选择婚配对象的科举门第相当谨严,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科举世家的香火不断。虽然经过改朝换代及清初严酷的迁界,琼林蔡氏作为一个科举世家,仍然傲然雄视浯洲一岛。
关键词:科举世家;金门县;琼林村;蔡献臣;姻亲
项目基金:福建省社科重点项目《明清金门作家系列研究》(FJ2016A029)
作者简介:王石堆(台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博士生;魏宁楠,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博士生。

金门县琼林村为蔡氏聚居地。其地原名平林,据传,明熹宗问蔡献臣居何地,献臣答:同安县浯洲平林。熹宗为了奖掖蔡氏,赐名琼林;琼林之名沿用至今,里人无不以为荣。琼林蔡氏,其先于五代自河南迁入浯洲。南宋,有十七郎者迁徙至平林(琼林),是为琼林蔡氏始祖。传至十五世蔡标,于嘉靖三十年(1551)辛卯科乡试中式,成为琼林第一位科举人物。蔡标子十六世蔡贵易(1538-1599),嘉靖四十三年(1564)举乡试,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琼林蔡氏第一位进士。十七世,贵易族侄蔡守愚(1552-1621),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贵易子蔡献臣,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十八世,献臣子蔡学光,天启间授恩贡。自十五世蔡标中举,至十八世蔡学光授恩贡,前后四世。入清之后,琼林蔡氏科名依然甚盛,蔚然科举世家。

本文试对琼林蔡氏这一科举世家的姻亲作一调查,集中在蔡献臣及其子女两世。本文考论蔡献臣姻亲,指的是献臣本人及子女婚姻关系中配偶的父母、兄弟。包括:蔡献臣岳翁池浴德、内弟池显京、池显方,长子谦光妇翁漳浦林汝韶,三子学光妇翁晋江丁哲初,四子蔡孚光妇翁金门张廷拱,长女夫君晋江丁哲初之弟亨中,次女夫君陈基虞之子元錞。献臣父、祖辈的姻亲,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一、蔡献臣妇翁池浴德
蔡献臣(1562-1640),字体国,号虚台,蔡标孙、贵易子。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式,次年成进士,授刑曹,渐迁湖广按察使,罢归;起为浙江海道,升浙江督学、光禄少卿。卒,赠少司冠。有《清白堂稿》等。
据[道光]《浯洲琼林蔡氏族谱》,蔡献臣娶池氏(同安)。池氏之父为池浴德(1539-1617),浴德,字仕爵,号明洲。嘉靖四十三年(1564),浴德与献臣父蔡贵易同举乡试。同乡同年,池蔡两人或在此时已经意气相投。次年,乙丑科明德成进士,贵易晚一科,即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门当户对,后来献臣娶池氏女,颇为顺理成章。
池,殷氏封西平渑池,以居为姓。后徙闽长溪(今福建霞浦)小金村。永乐间,池兆铭从征沙县,叙功,升永宁卫中左所(厦门岛),实授总旗;浴德曾祖池宗宝,因家中左所;祖池旻,豁达好施;父池杨,笃学力仁,人称长者,赠吏部文选郎中。

池浴德,十岁能属文,十四岁与里中角艺,二十六举于乡,二十七成进士,授浙江处州遂昌知县。“民有讼,一毫纸锾不输官,只袖米半升往返,民称‘池半升’。”擢南宫考功,转北吏部稽勋司。万历八年(1580)大计,转郎中,后晋奉常奉使还家,遂家居三十七载。常训子孙云:“毋滥交,毋惹事,毋衣罗绮,毋想膏梁,毋恃贵凌人,毋挟长加少。”又云:“读书岂必尽取科第?时时照管这念头。毋负天地祖宗,便为肖子。我受大父勤俭清白之训,佩之终身,愿儿曹如我之佩大父,可矣。”
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池浴德年六十,蔡献臣为作《奉常池明洲妇翁六袠寿序》,此序叙浴德历南北铨部:“江陵(张居正)方操权,绳天下士,喜成饰、怒成痏,视尚书郎吏耳。而翁独岳岳其间,不少徇。同舍月峰孙公、心吾吕公,皆名下士,谋断规随,以故所推毂尽贤豪长者,而尚书间有承望十九不能得之于翁,则为危词以动之,翁不顾也,江陵目摄者数矣。时翁母太夫人春秋高,则力请侍母以避钳,不能得,而例擢为奉常。于是以册封藩府行,遂得告矣。逾年,江陵败,而言者犹不尽谅翁,而翁亦若无意于世者,居海上垂二十年矣。不履城市,不谒公府,闭门摊书,莳花养鱼,课子孙读而已。”张居正用事,池浴德不依附;张居正败,浴德却受到攻击。浴德归家二十年,蔡献臣说:“方今东苦倭、北苦虏、西南苦播獠,主上拊脾而需人,翁高卧庸隐乎?”国家正在危难之际,亟需用人,岳翁不出奈苍生何,激励岳翁东山再起。
浴德卒,蔡献臣作《祭池明洲岳翁太常文》:“维予先子,乡举同年。气谊之期,遂结姻亲。小子侍公,盖自御轮。四十年来,教诲敦温。出山之日,跋涉相存。贻我德音,琅琅如新。”
池浴德著有《空臆录》《怀绰集》《居室集》,多理学及经世济世语。诗深厚如初、盛唐。

浴德弟浴沂(1542-1634),字士洁,号三洲。万历元年(1573),以第三名入泮,后游国学,卒年九十三。蔡献臣为作《太学生池三洲翁既配李氏墓志铭》云:“蔡子曰:奉常公,吾妇翁也。吾弱冠事三洲公,五十年余矣。故知翁最详。慨今之为贵介者,作气势,图富厚。视翁之不骄不侈、不竞不贪,何悬殊也。”浴沂子显兖,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浴德堂弟浴云,字仕卿,号龙洲,浴德父池杨之弟池彬之子。二十一岁为诸生,初试不售,筑室五老山中,希迹城市。能诗,好谈黄老之言。卒,年仅三十四。

浴德有四子:显京(嫡配傅氏生),怀庆府同知;显方(庶林氏生),举人;显章(庶黄氏生),庠生;显广(黄氏生)。

浴德嫡妇傅氏(1643-1624),年十九适浴德。女适蔡献臣,浴德对献臣极为推赏:“每见婿光禄寺少卿蔡君献臣、孙婿贡士李君曾震,语儿孙云:‘若辈居官,志节能如蔡,笃孝读书能如李,余无虑矣。’”傅氏七十,蔡献臣作寿文云:“盖奉常公登第五十年矣,子姓繁衍,科第蝉联,池于今为邑乔木,则贤内助有力焉。”文作于万历四十年(1612);是岁,浴德已有子、女各三人;长子池显京已成举人;弟浴沂子显兖,举人,故曰“科举蝉联”;女婿蔡献臣已成进士。傅氏一族,在同安县中名声甚籍。
二、蔡献臣内弟池显京、显方
池显京(1563-?),字致夫,号念苍,浴德嫡配傅氏所生。蔡献臣与显京同年生,献臣月份稍大,故称显京为内弟。显京自幼与蔡献臣为文友。万历十九年(1591),显京移居郡城泉州,万历三十七年(1609)成举人,时已四十七岁。显京授和州知州,忤巡按,劾罢。起补湖州通判,转怀庆同知。后以督运,因兵事阻艰稽期,削籍;染眼疾,寓建州年余,归家一年,卒。“显京善文章,精草隶,画犹绝伦。晚喜禅学。三任皆腴地,而袖风载月以归。”弟显方赞曰:“以诗画为游戏,以蛮素为散花。宁违众而不露知解,宁弃官而不媚奸邪。”
池显京著有《迈征堂诗义》,蔡献臣序之:
曩余馆于妇翁池奉常所,则辱与内弟致夫游。致夫髫年白晰,怀负奇气,自谓一日千里也。乃余以瓦缶先鸣,而致夫久困诸生。己酉,与史世声挟策成均,遘余金焦间。致夫一别,遂空冀北,偕史君登名于京兆,士之遇不遇固有时哉,然其酝酿綦厚矣。庚戌,罢公车,益发愤其所为业。坊贾有行其《诗义》者,致夫持以示余。忆余谈诗欲如画家白描山水,不着一色相。而致夫以醲艳胜,中无遗思,外无遗境,韩子所谓正而葩者,盖庶几焉。抑余闻王摩诘诗中画、画中诗。致夫博学多能,工草隶、善绘事,则其《诗义》得无肖之然乎?致夫有弟直夫,壮志隽材,一试辄冠,近艺十余首附焉。二难竞爽,谁为横敌者?夫弓治之子,必为箕裘。奉常翁日操觚以课,积制义,至累帙而犹矻矻不自休,则二子之贤所从来矣,堂名“迈征”有以也。
显京有堂名“迈征”。显京举子业攻《诗经》,所作制义文,名《迈征堂诗义》;此集附弟显方近艺十余首。蔡献臣此文作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即显京乡试中式、次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春试落第归,发愤所作。献臣为显京制义作序,而兼及其诗。蔡献臣论诗主“不着一色相”的“白描”,而显京诗却“以醲艳胜”,而且“无遗思”“无遗境”,尽情表达,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显京善绘事,能诗能画,或臻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蔡献臣又说,“其《诗义》得无肖之然乎”?显京的《诗义》或许更有文学色彩也未可知。此文提到显京兄弟制义文的家学,以为得之于其父池浴德的教诲。蔡献臣早岁馆于池浴德家,既受池翁之教,又日与显京相切磨,受池家沾润,他的制义与池家也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由此也看出蔡贵易对蔡、池联姻的用心。
蔡献臣与池显京多有倡酬。万历四十年(1612)秋,池显京上公车,蔡献臣作《送内弟池致夫孝廉计偕》:“公车诏下集群英,书剑秋风万里行。勿为望云怀远道,正看射策谒承明。兴文健笔人皆辟,入画青山神更精。此去冲天须努力,椿萱垂白伫成名。”蔡献臣对池氏上公车寄予厚望,而显京却再次落第而归。上文我们说过,显京移居郡城,万历四十八年(1620),显京、显方兄弟邀献臣游泉州清源洞,献臣作《池致夫直夫邀游清源洞》诗。天启二年(1622),显京年六十,时任和州郡守,献臣作《寿内弟池致夫和州守六十》:“两翁同擢桂,吾复托松萝。总角文为友,浮名鬓共皤。产疑因宦减,庆喜积余多。六十犹强健,飞腾意若何。”“两翁”,献臣父蔡易贵及显京父池浴德,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举于乡,故曰“同擢桂”。“托松萝”,献臣娶池氏女为妇。献臣馆于池家,与显京为文友,又先后走向仕途,如今都已皤然老翁了。显京出仕,家产没有倍加,反而还减少,积善之家有余庆。显京虽然已经六十了,但身体正健,飞黄腾达只是待时日罢了。
显京尚未飞腾,已先得罪当道;罢归后,补为郡贰。崇祯四年(1631),显京因督运削籍罢归,患眼疾,居建州,献臣作五古《池致夫侨寓建州寄此招之》:官休谁先后,行年与我齐。长才惜未展,彭泽已云迟。但愁宦囊薄,入外室谪时。况复异乡县,一杯难共持。不如还故庐,荒径藉撑支。一经诒孙子,同气足怡怡。画诗老益工,乐此勿为疲。
显京削籍,没有直接返回泉州郡城或同安城,却寓居建州,蔡献臣作此诗招之回里。显京削籍或碍于面子,不愿回里,献臣说,我也是休官回的,我休官还在你之前呢!咱们同年生,你应该也是了解的。你一个人独在异乡,咱们一起把杯都很难,还不如回到故庐吧!你精通一经,不如借此机会传诸子孙;你是我内弟,也可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杜甫老来诗律转细,你的诗画越老越工。家有亲情、老有诗画,乐此不彼可也。显京可能受到此诗感染或其他原因,真的回到家乡,可惜过了一年,就告别人世了。
池显方(1588-?),字直夫,号玉屏子,显京弟。卒于鼎革之后。显方长身玉立,秀致云流,在海隅穷岛中可谓鹤立鸡群。十五岁,入郡学。天启四年(1624)举应天试,上春官,不第。参禅乐道,结庐玉屏端山。曾与钟惺、谭元春唱和,海内名辈董其昌、汤显祖、何乔远、曹学佺、张燮、黄道周皆折节与之交,尤与同里蔡复一称莫逆。显方有庵名“淡远”。
显方,庶出。母林氏(1573-1639),世醇朴业农,居同安苎溪村(在今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浴德有二妾,另一姓黄,“恃宠颇阴鸷,虑吾母有子而胜己”。林氏孕,黄氏千方百计欲灭其于腹中;献臣生,又屡屡折磨之,几不成活,幸而无恙。崇祯九年(1536),显方本欲出仕,闻边警,母林氏不欲其北上,有“要子不要官之语”;“常命曰:‘我从千万辛苦而生子,子当千万苦而读书。’不孝方思及此语,惭愧欲死。”显方庶出,母林氏千辛万苦生他养他。显方孩童时期,日子肯定没有嫡出的兄长显京好过。显方经过自己的刻苦和努力,终于有了出头的日子。
池显方有《玉屏集》《南参集》《淡远诗集》《晃岩集》。《玉屏集》,何乔远、蔡复一为之序;《淡远诗集》,张燮先有一序,蔡献臣又序之;《晃岩集》,曹荃为之序。诸集今存者唯有《晃岩集》。《晃岩集》保留池显方部分与蔡献臣游乐、唱和赠答的作品。池显方居鹭岛,不时邀蔡献臣往游。蔡献臣集有《池直夫内弟邀登洪济山绝顶夜宿留云洞阻雨未遂观日》《春日游玉屏山绝顶》诸诗;池显方卜居晃岩,蔡献臣等见访,显方作《蔡体国陈应萃苏松侯叶国文诸先生访晃岩承国文惠诗步韵赋谢》。
天启三年(1623),蔡献臣从家乡往京城,时池显京为和阳(即历阳,属安徽)郡守,池显方与献臣同行往和阳省兄,蔡献臣便道访显京之后,与显方留别,作《和阳别内弟池直夫》,诗云:羡尔多奇复爱奇,春风匹马漫相随。离家愁见他乡月,揽胜悠然独往时。禅理自从前世悟,诗篇肯许众人知。埙箎唱后重斟酌,赋就扬雄奏汉墀。
他乡遇故人,自然多了一分亲切的情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诗突出显方理禅爱诗,足见对内弟了解之深。显方《历阳别蔡体国》二首云:强出非君意,此情惟我知。每谭游地好,聊慰望云思。江北路初起,天涯雾正垂。长安风景好,第一在趋时。在家犹隔水,一路喜同云。车马共无憾,文章独得闻。鸦声随各去,雁影自江分。尚有三千里,予归不待君。
蔡献臣与池显方都是同安人,蔡献臣祖居浯洲,至其父守易已经迁居县城;显方家在鹭岛,虽在同邑仍隔一水,会面也不是那么容易。蔡献臣出山,非其本意,显方非常理解。显方说,你此行出山,在京城做官,第一义在合时,不要随便拂逆当局之意。从海隅到江北,路程遥远,一路上同车同席,俩人谈诗作文,十分愉快。此地一别,你北上,不久我也南归,又是相隔三千里之遥。蔡献臣为池显方《淡远诗集》作序,略云:内弟池直夫束发称诗,则何稚孝、蔡敬夫二先生序其《玉屏集》矣。已行《南参集》,今兹《淡远集》成,而张绍和弁之,且谓予宜有言也。予知直夫禅,又知其举子业。直夫长身玉立,秀致云流,其于禅乘笃好而深会之,盖天性然矣。而制举文字,则入之深、出之浅,当意得时光芒万丈,吾券其必前矛南宫,然在直夫则禅心诗肠涌溢之余耳。今第论其所为诗,直夫初入门,辄沉酣汉魏柴桑言,故寒山之率、长吉之奇、白苏之疏散,时错落毫楮间,而或疑其出入于袁、钟诸才人蹊径。盖任其才之所至,道其中所欲言,非有意慕效之也。比修业东山,益有味于陶之冲淡闲远,一切尘坋不留肺腑,故题其庵曰“淡远”,而诗亦以名。其得于抱膝长吟之外者深矣。予非知诗者,将何以进直夫?夫冲淡闲远,固禅性得之,然乃枯槁遗世者之所为,即和靖诸什亦以无怀、葛天自赞。直夫妙龄壮志,方当对大廷而履亨衢以虞赓、周卷黼藻明盛,予固有取乎敬夫“温柔敦厚之旨”;此非敬夫之言也,盖尼父论诗之准也。
池显方作诗很早,《淡远诗集》已经是他的第三部诗集了,可以说其诗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显方学诗的范围很广,汉魏诸家、陶渊明、白居易、寒山、李贺、苏轼,有人还说他出入当代的公安三袁、竟陵钟惺之流。蔡献臣说,池显方才大,意之所之,道其所欲道,言其所欲言,非有意欣慕仿效。自己无意出仕,居于山中,则其诗“味于陶之冲淡闲远”,故其室名“淡远”,其集亦中“淡远”。此前种种议论揣测,则可以休矣。蔡献臣对这种诗风,在艺术上是欣赏的,在内容方面,陶渊明的遗世、“枯槁遗世者之所为”的想法,则不甚可取。池显方正值妙年,应当心存壮志,劝勉鼓励,“一切尘坋不留肺腑”,并不是一件好事。
蔡献臣与内弟池显方关系甚密,情谊甚笃。蔡献臣的子弟也与池显方有着良好的关系,就辈分而言,显方称他们为侄。《晃岩集》中有多篇诗文是为蔡侄所作。献臣长子谦光,有《干云斋诗初集》,显方为之序,见《晃岩集》卷十一;次子甘,有《恢斋近草》,显方为之序,见《晃岩集》卷十二;四子孚光,建一台榭成,池显方命之曰“苍眺”,并作《蔡四甥拟一榭余易为台名苍眺既成登而乐之》,诗云:“易榭为台余意生,兼参子见更天成。初期俯荔绿红色,今尽吞溪潮夕声。园内众芳无暇接,墙阴一岫不能争。立身尚有尤髙处,祖父南方两斗精。”尾联点“台”字,希冀孚光立身立志高远,以承继祖、父勋业。
在诸姻亲中,池浴德父子至为重要,对蔡献臣父子的影响也最大。故以上两节,我们也用了比较多的文字加以述论。
三、蔡献臣长子蔡谦光妇翁金门林士章
献臣长子蔡谦光(1585-1636),字裒卿,号六吉。谦光屡试闽闱、南雍、北雍,皆不利。归筑室同安城南郊,名“干云斋”,攻诗书画。有《干云斋诗初集》,池显方为之序。
《浯江琼林蔡氏族谱》云:“(蔡谦光)妣林氏探花大学士林讳焊公之女,继娶博氏。”按:[光绪]《金门志》:“林焊,字实甫,号鹤台;欧陇人。将生之前,瓯陇湖中鸣沸三日夜。由龙溪籍,举万历壬子乡贡。丙辰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国子监司业,迁祭酒监……(崇祯七年)拜内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康熙]《龙溪县志》卷八《林焊传》不言林焊原籍。窃以为《金门志》可信,林焊原籍浯洲,以龙溪籍中举、成进士,情形有类于同为浯洲原籍而以龙溪籍试而成进士的蒋孟育。
《清白堂稿》有《送少宗伯林鹤台应召》一诗,云:“彤廷第唱五云浮,讲席谈经沃紫旒。自是孔门肩一脉,故教庙貌巩千秋。圣朝特简宁枚卜,名世应期分必投。匡救久宜将顺并。苍生翘望济川舟。”说明蔡献臣与林焊有交集。然此诗不称林焊为姻亲,蔡献臣所作有关其他姻亲的诗文,或诗文题、或诗文之中大多都表达得很清楚,文题如《寿宪副陈宾门亲翁七十序》《祷祭文七十七祭少参林光璧亲翁文》《会祭大宗伯林璧东姻翁文》《祭张辅吾中丞亲翁文》《祭左司寇丁哲初亲翁文》。诗文中之例如《寿张尚宰廷尉六十》:“稚儿未树托丈峰,多藉提携迪其愚。”《答丁哲初吏部》:“先君之棠阴犹存,老母之扳舆为便。始愿不及,众论谓奇。皆我亲翁鉴衡无私,葑菲罔弃”。
再说,林焊成进士之年,迟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这一年谦光已经三十岁,按照蔡献臣为儿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其姻亲的科举功名、地位的要求较高,在林焊成就功名之前,蔡献臣选择林焊之家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姻亲林氏是哪家?蔡谦光娶的是哪家之女?蔡献臣《祭少参林光璧亲翁文》云:呜呼!余之识君在癸巳,余之从君在丙申,余之姻君在庚子,余之违君在丁未。十五载间,谊缔秦晋,气结金兰,别未几耳,来有日也,而君何以死?即死矣,而何以痈发于背。呜呼。君遽止此乎?将君之春秋故及此乎?抑以南计之役愤激而及此乎?谓春秋及之,则君德厚而气庞,人皆卜其峻树而远绵者,故不止此也。谓有激而然,则君餋粹而识超。矧公论大明,赐环方新,亦不必为赴湘吊屈之举甚明也。而君何以死?何以痈发于背?呜呼。君宗伯公子也,门第故甲于漳。而君束发务逡逡为挹损,约束僮指无世俗豪贵之态,此其风味加人数等矣。君起家名进士,自理楚以至郎南铨,藩两浙,即傋兵西辅,未数月乎,不吐不茹,不刚不柔,御民吏悉忠爱,接僚友披衷赤,而冰蘖雅操,二十年一日也。
光璧,即林汝韶。汝韶(?-1607),字君纶,号光璧,福建漳浦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浙江参议、广东徽宁兵备。后移居漳州城北长桥土城。蔡献臣这篇祭文说,他和汝韶认识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巳,与林家缔为婚姻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而汝韶卒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汝韶见识超越,忠爱吏民。“翁女辱贶予伯子谦光,俾委禽焉。于是备闻刘安人之贤也。光璧翁德器才局,雅负公望,乃治水两浙,备兵西辅,骎骎大用矣。而误中考功法以谪,主爵者起翁大行,方图以公论伸翁,而年不竟施,位未配德,君子惜焉。”此文明确说,谦光娶汝韶之女为妇。汝韶为宗伯林士章次子,门第甲于漳州一地。汝韶父林士章(?-1611),字德斐,号璧东。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廷试一甲第三名。官终南礼部尚书。“璧东先生,以鼎甲国师跻大宗伯,为隆、万间名臣。”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士章卒,蔡献臣作《会祭大宗伯林璧东姻翁文》,有云:“某等臭味,令子贶之姻盟。闻讣伤心,泪如泉迸。”
蔡献臣长子娶漳浦林士章女为妇,可成定论;《浯江琼林蔡氏族谱》误为林焊之女。林士章与林焊廷试同为一甲第三名,疑《族谱》在传钞过程中,“林”字之后名字缺漏,焊浯洲人,与士章又同以漳州籍取得功名,钞者臆补。
蔡献臣次子蔡甘,字稼卿,一字雨卿,号雨人;原名定光,字静卿,号岂夫。有《恢斋近草》,池显方为之序。[道光]《浯江琼林蔡氏族谱》仅记其娶陈氏、张氏,余不详。蔡献臣《林母刘氏七帙寿序》:“忆长安杯酒时,翁尝津津安人壶范。陈景山宪伯亦翁姻也,戏谓光璧自癖誉内耳。”此处称陈景山亦翁姻,疑陈景山为甘岳翁,俟考。
四、蔡献臣三子蔡学光妇翁晋江丁哲初

献臣三子蔡学光(1597-?),字敬卿,号壮如。生员,起北京监生,授恩贡。

[道光]《浯江琼林蔡氏族谱》云:“(蔡学光)娶丁讳哲初之女。”按:丁启浚(1569-1636),字哲初,一字亨文,日造子,德化籍,晋江人。启浚母,为明代著名散文家王慎中女。启浚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与献臣同榜;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晚献臣一科。由司理晋吏部郎中,又升南京太常少卿,刑部侍郎。有《平圃文集》《平圃诗集》。蔡献臣曾对丁启浚说:“予与公同举于乡,而学儿幸馆贰室,公教诲之如子。”崇祯九年(1636)启浚卒,献臣为作祭文,略云:自予之戊秋附公骥也,五十年年兄弟也;自予女女公之弟亨中,而公之女为予学儿妇也,四十年姻兄弟也。肝胆相照,休戚相关,盖居然异姓骨肉矣。呜呼。公天下之大用人也,亦天下之得全人也。颖敏原自性生,文章得之家学,科第捷拾地芥,才猷蔚为国桢。故司理楚浙则为名祥刑,入郎铨属则为名吏部,卿寺两都则为名九列,晋贰司寇则逆党之狱,召问多称上意,且宦途称重要者,惟铨与宪,而公柄六选,署中丞台,则人才之登进,纪纲之振饬,表表朝绅间矣。会意有不可,则再请以归。而两台之疏荐,卿贰之廷推,往往必首公矣。

蔡献臣自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与丁启浚同榜至丁氏卒,结识称兄弟已经约五十年;自女适启浚弟启中、次子娶启浚女为妇,结为姻亲约四十年。如果考究一下这两桩婚事,似乎辈分有混乱之嫌,学光与女兄,一娶启浚之女,一嫁启浚之弟。不过,这正好也说明蔡献臣与丁家关系之至密。

丁启浚能诗,与曹学佺、张燮等多有酬倡,钱谦益选其诗入《列朝诗集》。万历三十九年(1611),蔡献臣年五十,丁启浚有诗寿献臣,献臣作《丁亨文吏部诗赠五十初度依韵赋谢》答之。启浚家居八年之后,五十岁时复出,蔡献臣作《喜丁亨文吏部召起考功》诗贺之:三春瑞色霭温陵,传道天书再下征。八载南山供隐豹。今朝北阙羡迁莺。官当水镜明秋日,人是玉壶映井冰。圣代进贤如转石,看君启事几同升。

然而,丁亨文对朝廷新命却一再拖延,未及时赴阙,“亨文八载家居,两疏请告,即朝命再临,犹逡巡不欲赴”,于是,蔡献臣借祝寿之机勉励他:高卧泉山历几春,青编绿鬓彩衣新。况当启事承恩日,正是揽揆降岳辰。吾道拔茅三画泰,人情引领一朝伸。愿言趣驾还鹓列,帝眷仙郎待秉钧。

蔡献臣说,你已经高卧林泉好几年,在家尽人子之孝道。正值你生辰,帝命新下,你也应当慎重考虑,作为老友,催促你尽快前往吏部任职。万历四十三年(1615),丁启浚升职,蔡献臣作《赠丁亨文选郎初度时新膺铨命》,一是祝贺,二还是勉励,毕竟吏部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官。万历四十五年(1617),蔡献臣与丁启浚于钱塘江上相逢,有诗记其事:塔边雨色夜霏微,江上逢君似令威。共话青灯惊曲折,何知骢马巧依违。时传启事声名重,门有树人桃李菲。暂到故园非稳卧,五云行见简书飞。
此时丁启浚次短暂归家,蔡献臣称赞他在吏部声名已重,选用人材已见成效。蔡献臣说你这次归家是“暂到”,而不是归隐,因为丁氏已有高卧林泉长达八年之久的“前科”,故特别提醒他。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丁启浚邀蔡献臣游泉州巢云、弥陀二岩,蔡献臣有感于时事的危迫,因此对丁氏寄予厚望:伊我出门去,丰膳靡中厨。怪我朅归来,招邀陟彼砠。多士峰崚嶒,弥陀径盘纾。源山多干氵齿,爱此悬瀑俱。树古成幽谷,石巉须人扶。坐久快心赏,夕阳啼鹧鸪。中席发长叹,一叹征东卒。征调十万余,军需从何出。奴酋怀逆久,养虎未伏锧。再叹庙堂上,莫适任主持。权豪纷争胜,苞苴倍曩时。大厦汔将颠,一木岂能支。君具济世才,行当起东山。予母日薄西,偕隐固所安。黄昏且分手,冲颷送归鞍。明朝各异县,相思访考盘。

观察蔡献臣的诗文,他对游览似没有同时代人的闽人如谢肇淛、张燮、曹学佺、池显方有很大的兴致。巢云、弥陀二岩是泉州清源山两处名胜,亲翁所邀,也趁兴一游,蔡献臣此时已经接近六十,登山略显吃力,须有人扶,又不断休息。出游本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此时辽事已经吃紧,征调士卒,军需无出,将帅不和,权势纷争,俩亲翁忧心忡忡,蔡献臣希望丁启浚出山,为国分忧,同时苦于己母日薄西山,不能为国家效力。蔡献臣与丁启浚,既是亲翁,又是志同交合的有识之士。
五、蔡献臣四子蔡龢光妇翁金门张廷拱
献臣四子蔡龢光,龢光,原名孚光,字中卿,号诤虎。贡士。
[道光]《浯江琼林蔡氏族谱》云:“(蔡龢光)娶大同巡抚张讳廷拱之女。”张廷拱(?-1633),字尚宰,号辅吾,同安县大嶝岛(1915年金门建县,属金门县;今属厦门市翔安区)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怀宁知县,改丰城知县、迁安知县。天启年间,任祠祭司郎中,削职归。崇祯初复职,升佥都御史巡视大同。崇祯六年(1633),蔡献臣《祭张辅吾中丞亲翁文》:“献臣言念交谊,而龢儿叨爱东床,尊酒瘠牲,声悲涕殒。”龢儿,即龢光,廷拱生前,很疼爱此婿。

亲翁张廷拱一家居住的大嶝岛,在蔡献臣笔下是这样的:“同安之东南皆海也,其中岛屿浮空,地大而人稠者,莫如浯洲、嘉禾,次则大嶝。予故家浯,而嘉所尝游也,独大嶝无缘而至焉。间往来香岩之巅,望一山隐隐烟水中,若隔衣带,非汐尽不可揭而涉也。闻其地种种多奇,四方莽苍间,各有怪石镇之,似虎者、似蛇者、似豕者、似虾蟆者、似明珠者。而太武横亘于其外似屏,意必有高人秀士出于其间,而予未之见也。”蔡献臣世代居浯洲,至其父蔡贵易才迁同安城,然而他描写海及海岛的作品并不是太多,此文说同安县所属有好些海岛,大嶝是仅次于浯洲、嘉禾的另一个较大的岛,遗憾的是到现在自己还没去过。不过按照舆地形胜分析,此地必有高人秀士出于其间。蔡献臣没有明说,实际上张家就是可能出高人秀士的家族,蔡献臣与张姓结为婚姻,似乎这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
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廷拱举乡试之,至其卒,蔡张两家结为兰契前后近四十年。张廷拱举乡试次年,上春官失利,再过一年,即万历二十七年(1599),蔡献臣与友人搜集张廷拱制义文,编就《就正草》梓行,同安县知县洪世俊为之序,蔡献臣再题之,云:“既而张君不偶于戍闱,归游,余及当世欢甚。间得从当世兄,尽发其制举义,相与评隲叹赏。大都张君为人光明洞达,爽朗疏畅,文亦如之,而思出青天,调遏行云,至其所匠心处,居然前辈矩矱也。于是刻成,而洪令公弁之,张君又欲予有言也。”一般说来,成进士归来,后人为了仿效,故刻其制义以行之,很正常;而张廷拱下第落拓,其制义仍然敝帚自珍,甚至视之如瑰宝,说明廷拱制义的确出色,为人所重,其制义大抵如其人,“光明洞达,爽朗疏畅”。蔡献臣对制义文的评判鉴定,非常在行,辛丑,张廷拱果然上榜。
张廷拱成进士,授怀宁(今属安徽)知县,蔡献臣作《送张尚宰进士令怀宁怀宁随名同安》诗送之:君是同安人,去绾同安绶。山川虽悠隔,斯民三代后。何问鹰与鸾,要使真诚透。相识从公车,意气非邂逅。岁寒芜市酒,一曲沾衣袖。骅骝聘逸足,千里岂驰骤。愿言慎厥初,积久香名茂。君看循良宰,半居汉廷右。
怀安县隋代为同安郡地,故蔡献臣戏曰:你这个同安人,去那个“同安”挂个官印。整首诗充满了鼓励和期望的热情,相信张廷拱可以成为一位循良的好县官。
崇祯二年(1629),池显方购同安县东山蔡复一旧馆,迎时年八十三岁的陈止止来馆讲法。陈止止,俗名贞言,字正智,别号仰石,泉州人;精于禅学,借儒申经。后池显方将陈止止讲经内容整理为《东山法语》,蔡献臣为之序。蔡献臣“数与尚宰大理过从问几杖,因得聆先生恎命之谈,尽津津有省焉”。池显方为蔡献臣内弟,加上张廷拱,三人彼此沾亲故,彼此也都热衷禅学。

崇祯九年(1536)九月八日,蔡献臣同张廷拱过僧舍,有诗云:“咫尺灵山意未疏,秋深重扣老休居。登高悔却忘扶杖,迷径行来几舍舆。小阁池清坐日暮,夜松涛涌醒钟初。诸天共话惊河汉,闲读曹溪一卷书。”他们同访僧舍,同悟禅理,两亲翁其乐融融。这一年,张廷拱年六十,蔡献臣作诗寿之:忆昔如故倾盖日,公偕计吏我为郎。交臂剧谈必见愫,把酒论文许穿扬。从兹以来三十载,皇路翱翔共颉颃。丈夫矢志扶社稷,牛李蜀朔嗤宋唐。我思亲闱乞故里,公陟廷尉称大卿。平停高议汉廷右,咫尺薇垣践台斗。白衣苍狗古已然,翻云覆雨何不有。涂中我甘曳尾龟,使出公亦中谗口。归来相视心莫逆,探奇三山访休老。世事羊肠何足云,但戒括囊保无咎。令子弱冠上公车,伯仲联翩向天衢。稚儿未树托丈峰,多藉提携迪其愚。今公献岁登六十,齿发精神壮不如。我嗟迟暮成老丑,止有棋酒未全疏。生憎宦海风波恶,惟诞先登拍手呼。况复沧桑须臾改,劝公满酌春屠苏。圣主神明自天启,伫看阙下来锋车。
蔡、张相识三十年,张廷拱发展相当不赖,已陟大卿,然而仕途险恶,翻云覆雨,你我相继为谗言所中,归来依旧称莫逆。蔡献臣说令公子弱龄乡试中式上春官,兄弟俩一飞冲天;小儿有福,托庇于翁仗羽翼之下。今亲姻年六十,拍手为之称诞;现今新主登基,等待亲翁的好消息!蔡献臣说,我如今虽然已成丑老,但是酒棋仍然尚可,献臣善饮善弈,至老不衰,在老亲翁面前自矜,爽朗可亲。
六、蔡献臣长女适晋江丁哲初弟亨中
本节第四小节考论蔡献臣次子蔡学光时,已提及长女适丁启浚之弟丁亨中之事。

万历四十年(1612),长女卒,蔡献臣有文祭之,云:呜呼,痛哉!一岁之中,既丧吾妇,复丧吾女。妇犹有孙,女乃无儿,痛哉!汝母首举汝,祖父、祖母咸喜。吾无女兄弟,及汝长,四德悉备,母曰:孙女犹吾女也。爱之甚,既相攸于汝家矣。然道之云远,或岁一再归,或再岁一归,见汝之孝于姑嫜,而姑嫜爱之,和于家室,而家室宜之,祖母、汝母则甚喜。见佳婿之笃学好修,而荣贵可卜。又见汝之知书识理,而一言一动,咸有轨则,祖母、汝母则又喜。惟是汝之屡身而未子也,两家盖深念之,犹曰汝年才三十,有待也。庸讵知日者之举女耶?庸讵知汝之遽止于此耶?汝既以举女不怡,又免身未弥月,而遭慈姑之大变,汝实力疾以视含敛、躬哭奠,故屡感屡发。未几,遂一寒而不可救……汝有三女,夫君必能抚之、教之,如汝在时。
蔡献臣这一辈,有兄弟,无姐妹,故献臣此女,祖父母、父母疼爱有加。长女从小知书识礼。所适丁氏又是泉州大族,本来应当一帆风顺,没想到长女年刚三十(或不到三十),偶感风寒,一卧不直,过早凋零。
丁亨中(1584-1628)为启浚同母弟;亨中母,王慎中之女。亨中卒,年仅四十五,蔡献臣为作祭文,云:“亨中之约婚,予长息也,予未既其文而貌之曰,秀而文,必才士也。遂采媒言,许委命焉。既而吾女果能修妇顺、警鸡鸣,甚当姑庄太淑人意,称之曰贤。而亨中肄业郡庠,亦遂屡占高等,第恨吾女数奇名薄,举雄不育,仅遗三女,以厪亨中诲育而婚聘名门。今亨中再续得庄,而举丈夫子二,一则五龄,露头角矣;一则汤饼会,才旬月也。盖予甚为亨中喜之。”亨中为蔡家快婿,郡试高等,数奇,未能博取科名。亨中娶蔡家长女,育有三女,无男。蔡氏卒,继室庄氏,举二男;亨中早卒,长者刚刚五岁。
万历四十二年(1614)深秋,丁亨中远道前来同安探视岳翁,蔡献臣有诗纪其事:“相思命驾向铜城,如玉仙郎秋水清。宝瑟重更初在御,瑶琴欲鼓未成声。文章识子垂髫日,丘壑宜予避世情。万里青云看直上,篱花泛酒泪同倾。”早年献臣读亨中文章,那是亨中不过是垂髫少年,有如秋水。而亨中此行来访,前此两年,献臣长女已经化为异物。秋风中,献臣忆女,亨中悼妇,相顾凄凄,同倾泪水。
七、蔡献臣次女适金门陈基虞子元錞
蔡献臣《诰封中宪大夫知府仰台陈公暨配封恭人许氏墓志铭》:“献臣与陈志华宪副,束发为文字交,已同举。戊巳,又获缔姻好。盖相视莫逆也……元錞,庠生,娶予女。”诰封中宪大夫知府陈公,即陈基虞父廷佐。陈志华,即陈基虞。基虞(1565-1642),字志华,号宾门,同安县浯洲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次年成进士,与蔡献臣同榜。官南雄司理、广东按察司副使、南刑部郎中。《清白堂稿》卷一卷端署名:“婿陈元錞季和、外孙丁棅幼宰、陈涞同校阅。”献臣婿陈元錞,字季和。
基虞家多藏书,不乏稀见本。万历三十五年(1607),闽县徐火勃客金陵,其题《程氏演繁露》云:“见谢在杭案上有此本(《程氏演繁露》),乃曹能始得之山阴张浙门,张得之焦漪园,盖钞之密阁者也。未几能始索归,在杭不无怏怏。余适主能始署中,遂以授余,余举以质陈宾门大理,陈云其家有刻本,于中讹舛,可藉而校也。丁未秋日。”徐火勃为明代东南藏书一大家;谢在杭,即谢肇淛;曹能始,即曹学佺;漪园,即焦竑,都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这几位为一部《程氏演繁露》钞本费了很多心力,无奈讹舛太多,无可参校。没想到出生在海上的陈基虞却藏有《程氏演繁露》刻本,解决了曹、谢、焦、徐的难题。这个刻本,当是明代早期刻本,也可能是宋元本。基虞亦能诗,曾与曹学佺等酬倡。
万历四十一年(1613),同安铜鱼亭落成,蔡献臣与姻亲陈基虞、张廷拱等往游,有诗纪其事:“神鱼迎水跃,天马护亭斜。奇迹何年隐,胜游此日夸。午风催急雨,夜月坐平沙。隔堞堪呼取,如渑不用赊。”万历四十二年(1614),蔡献臣同陈基虞、洪有助登同安梵天寺罗汉峰,亦有诗纪其事:“罗汉峰头共浊醪,翻疑五日是登高。四围树杪云山合,一望江门雪浪号。老衲犹传当日事,通家何惜片时豪。招魂愧我负心在,知己难挥宋玉毫。”洪春寰,即洪有助(?-1637),字春寰,福建同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蔡献臣与陈基虞,三世之交,有通家之好。
崇祯四年(1631),蔡献臣与陈基虞及蔡复一弟蔡仁夫倡修太武山海印岩寺:“太武者,浯洲之宗也。海印岩所以庄严神居,而浯人时攀跻而游憩焉。巍巍乎、奕奕乎,宏规也哉!夫岩宇之废兴,亦吾浯文事所关隆替也。万历初,金令公及先肖兼公倡修之。天启丙寅,陈宾门、蔡仁夫与予复倡修之。”太武山为浯洲最高峰,连绵十数里;海印岩寺在北部半山。万历初,此寺蔡献臣祖蔡标曾倡修过,半个世纪后二蔡一陈,再次倡修。
崇祯七年(1634),陈基虞年七十,蔡献臣有诗寿之:“一从弱冠托交心,五十年余气谊深。趻踔畏途同拙宦,归来三径快披襟。世情静里看应破,诗思醉醒时一吟。希岁欣逢介寿日,羡君绕膝尽璆琳。”蔡献臣与陈基虞既是同乡,举人、进士又是同年,结交五十年。除了寿诗,蔡献臣还为陈基虞作了一篇寿序,略云:白头而能新,则又难。忆予与宾门翁初倾盖也,翁甫十八,予长二龄。其意气联,其埙箎合,其试督学也共后先,其上公车也共朝夕,其掇科第也共子丑。今五十年余矣,头白矣,赋归来矣。其在宦途也,无数月不通书问;其家居也,无数日不相晤语。且予之女结褵于翁子,翁之孙女许聘于予孙。两人交亲若此,情谊若此,不谓如新,可乎?翁七秩诞辰为今甲戌仲冬廿五,而东床张子于荆偕诸亲知,问祝言焉。予惟己丑之役,闽同升者三十一人,今独两人在耳。即三百五十人中,亦不乏大拜三独,而今在朝者,仅一程司空肖莪也。予两人又如苍生何?顾予揣所不及翁者多矣……令子克鸾、季和,俱负青云器,而内外儿女诸孙,济济已二十人。
这篇寿文记载陈基虞某些情况,很具体:一,陈比蔡献臣少两岁,献臣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陈则生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二十五日,至今两人结约五十年;二,蔡、陈相识在基虞十八岁之时,即万历十年(1582);掇科第同一年,蔡献臣成举人在万历十六年(1588)、成进士在万历十七年(1589),陈基虞同;三、基虞二子,克鸾、季和(元錞)。蔡、陈万历己丑科进士,同榜闽人三十一人,包括林尧俞、黄华秀、蔡懋宾、柯凤翔、将孟育、王志远等,如今健在的只剩下他俩,也都到了七十、甚至过了七十。寿文值得特别注意的还有一个事实,即蔡献臣嫁女基虞之子,后来献臣之孙还娶了基虞的孙女,亲上加亲,可见两姓契合之密。
结论

以上我们简要考察了蔡献臣自己及其三子(除二子蔡甘岳翁存疑)二女的婚姻状况,两代六人的姻亲都是进士(五位姻翁,一位姻兄),这一状况,在蔡献臣父辈以上是见不到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蔡献臣自其祖蔡标成举人,到献臣父贵易已经有两世科名,到献臣已经有三世。婚姻是双方的,你要挑选人家,人家也会挑选你,假如你没有两世三世科举功名,开口便要娶人家进士女为妇,或者把己女配适进士之公子,恐怕自己也没有很足的底气。可见科举功名、世宦之家也得靠积累,仅仅一代成就功名,似乎还是不完全的可靠。
从十七郎迁入平林(琼林)至蔡标凡十五世,琼林蔡才有第一位读书人乡试中式,紧随着有蔡贵易、蔡守愚和蔡献臣接连成进士。一个科举家族的兴起已经不容易,瓜瓞连绵,延续数代更难。尚未登上科榜的,除了个人的刻苦努力之外,有时还得倾其一家一族之力去支持其中某一位去“冲刺”,科考看似个人之事,其实也是家庭甚至家族的行为。一个人中举、特别是中进士之后,他和他的家族总是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继承科第的香火,而科第香火的承继,靠的是繁衍子孙后代。子孙后代是否优秀,又不能不和婚配有关联。于是,科举成功的年长者,对子孙的择偶往往非常慎重、甚至严苛。蔡献臣同乡、辛丑科会元、廷试二甲一名的许獬,进入翰林院后写信给伯父说:许家八代人都有文化,能写诗,到了我好不容易才有科名,你看有多难;咱们许家的科举功名不能断,如果侄儿尚无婚约,一定要找一个读书有文化人家的女子,不能着急。蔡贵易想法也差不多,到了蔡献臣已经三世科名(到了献臣次子蔡甘,天启贡生,已经四世),在一郡一邑的地位已经高过许獬家族,因此在为子孙择偶的过程中,要求也就更高,其姻亲是清一色的进士人家,这在浯洲小岛恐怕是唯一的,在泉郡、同安城恐怕也不多见。
女子适何家何族,也不能小觑。献臣二女所适也都是进士之家。浯洲另一名进士蔡复一,官至少司马,卒赠大司马,无子,其女适晋江林欲栋子文昌;欲栋,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与蔡复一同榜,官至工部尚书。复一卒,其集由弟仁夫整理,未竣,仁夫卒,最终由婿林文昌完成并刊刻。我们现在看到的崇祯刻本《清白堂稿》,由献臣子学光、孙大壮等编,而校阅者则有婿陈元錞、外孙陈涞;另一丁姓外孙丁棅。蔡复一也好,蔡献臣也好,其集的刊刻流传,外家科举文化家族的传承也起了重要的重要作用。
蔡贵易、蔡献臣父子,为子孙择偶,除了门第之外,还有两条标准,一是尽可能找同乡。蔡献臣岳翁,同安县嘉禾屿人,嘉禾与浯洲仅隔一水;蔡献臣姻亲陈基虞是浯洲人;张廷拱,同安大嶝岛(民初属金门县)人。丁启浚是同郡泉州晋江人。只有林士章是漳州漳浦人。蔡献臣移居同安城,从同安到泉州、漳州一两天的路程。献臣长女适晋江丁启浚弟丁亨中,长女病疾,献臣前往探视,一两天路程,他还嫌路途遥远。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婚是嫁,姻亲都是闽南人,讲闽南话,用闽南习俗,彼此生活习惯基本上没有差别,蔡贵易父子的考虑不可不谓周详。其次,蔡贵易、蔡献臣为子女择偶,姻亲大多也是“熟人”。蔡贵易与池浴德是同年进士,蔡献臣与丁启浚是同年举人,与陈基虞是同年举人、同年进士,与林士章、张廷拱是前后科进士。蔡贵易、蔡献臣并无刻意寻觅门第更高的家庭家族,而是尽可能选择知根知底的同年朋友为姻亲,以确保婚后子女婚姻的相对和谐。蔡献臣次子学光娶丁启浚女,蔡丁两家犹如一家,献臣又把女儿嫁给启浚之弟亨中;献臣次女已经嫁给陈基虞子元錞,过后,其孙又娶陈氏孙为妇。这两点,却都很现实,也很在理。蔡献臣生活年代离明清易代的时间点已经很近了,蔡氏子孙经历改朝换代及清初严酷的迁界,琼林蔡氏作为一个科举世家,总体上仍然傲然雄视浯洲一岛。
闽学研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蔡氏祠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21:16 , Processed in 0.09396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