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标题: 池昌铨/ 父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池    时间: 2018-5-11 09:27
标题: 池昌铨/ 父亲

父亲
文/池昌铨

小时候,家境贫苦。每到寒冷的冬天,我常常独自坐在家门前,瑟瑟地看着那慢慢西坠的斜阳,看那被斜阳铺满的、满眼尽是枯黄的大山,心中总有一丝莫名的伤感,还有几分百无聊赖的些许落寞。而且,我还会天真认为,在山的那那边,就是天堂,那里住着很多很多的神仙。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每当放学,我都要去拨兔草。有天傍晚,我在与一河之隔的对门,婶婶的菜地里,捡到一个红南瓜。当时的我,很是开心。荒芜的菜地,只有杂草,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草丛里,大概是没有被婶婶发现遗留下来的。我想,不要白不要,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凑巧父亲刚好也在,我便把捡南瓜的事说给他听,满以为父亲会摸摸我的头表扬我几句。可是,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叫我把南瓜送回去。我懊恼极了,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这可是我们家的一顿晚餐呐。再说,如果不是被我发现,岂不是在菜地里沤掉吗?尽管我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把它送了回去。心想,沤掉就让它沤掉吧,反正自己又没有出过一分力。自那以后,我便知道,别人的东西,是不能要的。长大了更是明白,哪怕是天上掉馅饼,也是不能捡的。所幸,天上从来就没有掉过馅饼。



上了学,会认字了,父亲便教我读《增广贤文》。父亲坐着,我站在他的两胯中间,那时的我和坐着的父亲一样高。摆放在眼前的灯火,有股淡淡的煤油烟味,灯光昏黄,摇曳不定。我读一句,解释一句。如果我解释得对,父亲会表扬我;如果错了,他会给我纠正,有时还会祥细讲解。那个晚上,当我快要读到“久住令人贱,贫来亲也疏”时,他在我耳边轻声道:“这句不要读。”我看了看,便跳了过去。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外公就在我前面,靠近天井边坐着。外公是从四、五十里的木陂村,一路跋山涉水特地来探望我母亲的。那是个慈祥的老人,来时还扛了一袋大米。我想,父亲当时那不要读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外公能在我家多住上几天吧?。那么远的路途,来一趟很不容易。随着时光的流逝,细一回想,我平时对文字的敏感,以及对诗词的喜好,或许就是在那时萌芽的。然而,对人情世故的炼达却始终无法参透。或许是这门艺术太过高深吧?。

约摸十一、二岁,发生了一件事。那时,父亲在学校旁边向堂叔租了一间店铺,卖一些食杂,贴补家用。每逢墟天,我和姐姐偶尔会到离家三十几里的莒溪乡去进货,来回一整天,还要肩挑手扛,辛苦得很。那天,我们进完货,回来结账的时候,发现竞然少了伍元钱。这可是不得了的事,那时的伍元钱,可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啊!经过了父亲的一番询问,便认定是我偷偷藏起来了。但是,我坚信自己没有拿,便和他顶撞起来。父亲生气难奈,找来了一根杯口粗的木棍,连打带吓。我没有跑,也不想跑,倔强地站在店门口,任凭委屈伤心的泪水直往下掉落。最后,父亲见我死不承认,也没招了。沉默许久,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他说:“贪钱财,薄父母,非为人子”。钱是找不回来了,但父亲的这句话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父子如是,家人朋友亦如是。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而与之化矣。然而,自己天性愚拙,对父亲的许多教诲,至今都没有悟透。光阴荏苒,我却磋砣了岁月。今生怕是难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不然、人生会有太多的遗憾。


作者: 小小池    时间: 2018-5-11 09:27
池昌铨
莒溪厦地人,现在莒溪中学任教。




欢迎光临 池氏网 (http://chiw.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