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池氏关刀文武灯迎来“非遗”时刻

[复制链接]

5029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21: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光明网
时间:2020.8.25

龙门阵、回门阵、八卦阵、一字长蛇阵、八门金锁阵、长蛇卷地阵……12名扮成古代武士模样的池氏子孙,每人手执池氏文武灯,按照“高照”“令旗”“关刀”“月斧”的顺序分两队排列,模仿古代作战的各种阵式,在锣鼓音乐声中穿花走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猛虎,场面蔚为壮观。
这是流传在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高地村已近800年的池氏关刀文武灯。今年2月,池氏关刀文武灯入选三明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8月16日,笔者慕名前往探访池氏关刀文武灯(俗称文武灯)老艺人,感受大山深处“非遗”的精彩与神奇,发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舞灯祭祖800年
高地村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距宁化县城近60公里。公元1205年,池裕郎公从江西赣州七里镇迁往高地村,不断繁衍生息,现有村民176户860名。
池家先人文有文举、武有武将,池氏后裔以此为荣,敬祖慕宗,期望子孙们发扬光大。据江西赣州七星镇《西平池氏世系谱》记载:南宋年间,池氏祖先中的一名状元池梦鲤,受到皇帝赵禥的封赏,特赐予他令旗、令箭、关刀、斧头等,池状元为了感恩和光耀门第,在元宵节闹花灯时,按皇上赐予他的令旗、令箭、关刀、斧头等模样制作成各式花灯,舞灯祭祖,传承至今。
高地村池姓族人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祭祖方式,叫作池氏关刀文武灯。池氏关刀文武灯传承近800年,集音乐、舞美、特色的扎纸工艺于一体,保留了一整套运动仪式。文武灯不断融入本地特色,如服饰由古代将士打扮渐变为黄色对襟上衣、中式裤、黄色软腰带、圆口黑布鞋或灰布鞋,音乐也由单纯锣鼓伴奏,逐渐融进当地优美柔和的民间小调。原本共有10个阵势和16盏灯,如今流传下来7个阵势和12盏灯,其余的都已失传。
“文武灯里原有朱笔灯、铜锤灯各2盏,现已失传,只保留高照灯、令旗灯、关刀灯、月斧灯各2盏,以及令箭灯4盏。”高地村党支部书记池挺承介绍,文武灯共有12盏灯,每盏灯高度1.5米,宽度60厘米至80厘米不等,工艺精巧,有很强的立体感。
古战场阵式列队
文武灯祭祀仪式,既祭祀祖先,也提醒后人刻苦好学,练就文武双全的本领,传承和弘扬先祖的优秀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晚池氏族人祭奠祖先的神圣仪式,流传至今,古韵悠长。
在一阵鞭炮声中,12名扮成古代武士模样的池氏子孙,每人手执池氏文武灯,依次走出,叩拜祖宗神位,然后模仿古代作战的各种阵式,在锣鼓音乐声中穿花走场。每场演出用时约一个小时。现存的阵法尚有龙门阵、回门阵、八卦阵、一字长蛇阵、八门金锁阵、长蛇卷地阵等,这些阵法气势磅礴,成为池氏族人祭奠祖先的方式,流传至今。
池家文武灯常到其他村寨表演,但无论多迟,都必须连夜赶回本村,灯里的烛火不能熄灭,所以出灯要有两人挑着蜡烛跟随,这大概有怀念故土、崇尚先祖的内涵。除龙灯以外,其他灯与文武灯相遇时,都要主动让路,掌灯的还要把自己灯里的烛火熄灭,以示敬畏。
正月十五舞毕后,村民会将文武灯存放于祠堂祖宗牌位前,清明一过便在稻田里焚化,以祈祖宗保佑。待到翌年正月,村民又开始制作新的文武灯,如此周而复始,不断传承与发展。今年春节因受疫情影响,高地村取消了文武灯演出,制成的文武灯统一安放在村部。
作为闽西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池氏文武灯多次应邀参加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为中外客属社团展示花灯古韵。这是除了春节以外,池氏村民最重视的节日。
后继乏人盼传承
池氏文武灯不仅是一场祭祖仪式的表演,也代表了池氏子孙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对先人的敬仰,旨在让后人进一步了解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
据说文武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花灯品种。文武灯用竹篾、玉扣纸等材料粘合,外表配上字画,内部插蜡烛或点灯,主要在夜间舞动。“能吹拉弹唱、舞灯、打击乐器的村民越来越少,后继乏人。”池挺承不无忧虑地说,每次舞灯需要20多人,加上扎灯、买蜡烛、颜料、画图案需要一定资金,文武灯传承面临诸多困难。
每年国庆过后,村民就开始为正月的文武灯表演做准备。正月期间,无论离家多远,在外工作或求学的游子都要及时赶回家,观看文武灯表演,追思先人。
文武灯制作过程不仅繁琐,更需要较高的技艺。高地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如今懂得扎灯、伴奏和跑灯等祭祀仪式的多是老人,文武灯面临失传的窘境。池挺瑶今年72岁,12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花灯制作,是全村目前唯一掌握全套扎灯技术的老艺人,现已申报为池氏关刀文武灯市级传承人。笔者见到他时,他正蹲在家门口扎文武灯的令旗。他告诉笔者,扎文武灯首选4年的竹子,太嫩太老都不行,破好的竹条要放在火上烤,并将烤好的竹条浸在水中,扎起来才有韧性不易断。
池氏关刀文武灯市级传承人池贤添今年54岁,从小跟着堂哥池贤淇学习绘画,为文武灯糊画纸,成为目前全村唯一掌握花灯绘画技术的老艺人。2019年以来,青年池连火拜他为师,学习绘画技艺。“灯纸上要画龙凤、花朵、八仙等10多种图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学会。”池贤添表示,绘画首选当地的玉扣纸,颜料中要掺入少量牛胶,确保久不褪色。
文武灯京胡传承人池挺昌年过古稀,仍旧活跃在演出队伍中,负责敲锣打鼓。
宁化县民族学校池生平老师说,2015年以来他已在学校组建民族器乐班,指导学生学习吹笛子、拉二胡、敲锣打鼓等技艺,不断传承民族器乐。
“我准备将文武灯引进校园,组建文武灯兴趣小组,寓教于乐,让老技艺走出大山,重焕生机。”池生平老师表示,他将积极发挥老艺人“传帮带”的作用,定期邀请文武灯传承人进校指导,让池氏文武灯更好地传承下去。(记者赖全平)
来源:宁化县新闻中心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 21:39 , Processed in 0.080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