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东南区池氏-浙江池氏

永康池氏宗谱


西河池氏重修宗谱序

       邑南武平乡称钜族者,推池氏。其先世居南畿池州铜陵。宋绍兴二年,有君举者,来任邑之募长史,与其子■家焉,是为池氏迁居永康之第一世祖也。,字仲清,雅性恬静,居邑南之杜公桥,曰上溪滩,自号为南溪居士。生二子:长道霑,字云中,因时金虏南侵,奸人乘机剽掠,民间延被其毒,与二子,起兵御乱,迁居於武平荆洲,邑令遂署其家为义兵万户,委以靖乱焉;次道安,字雨仲,迁居邑市之西北隅,以贸迁起家,富甲於邑中,其居宅跨街连甍,人称“为池半县”,处事公平,为众所推服,维时又值元兵南侵,所在驿骚,而武平乡为尤甚,道安有田宅在武平锦川,曰东仓,曰西仓,乡之右族,父老咸倚重之,以调人心壹众力因,遂迁居於东仓,而一乡咸赖以无扰。子,字平甫,踵武善行,庇祐乡邻者,凡三十年,人皆称之为“长者”。流风余韵,迄今弗泯。卒葬於前罗。二子:长、次生三子:曰福、曰裀、曰祖。福字希仲,依祖墓,居於前罗;裀字文仲,洪武初以文学被荐仕,属温州府学教授,侍父承枫树下祖居。祖字原仲,居锦川西仓,三子潮,字信源,入赘芝英应氏,就奋田,居芝英苍山;四子,另居於雅溪生一子,曰二子:沂字平源;洪字滨源生三子:曰、曰、曰二子:曰、曰,仍居东仓偕三子:曰、曰、曰,迁居於石锦。皆拥高赀亘阡陌,其子孙曾元合之,无虑千余指,人称为钜族,葢有以也。

    其族谱始修於洪武教授文仲,自序之;天顺间再修於之子,春坊后人纯朴翁应子孚为之序。今万历五年春,石锦之彦曰活泉,偕与厥弟五峰、湘莲、峰渟,又续修焉,分委其子若姪:一贯、一经、一本、一新、一圣、文盛,纂集成编,将授梓,以余妻敕封池安人,叨为姻属,请为校正而序诸其首。

    余窃闻之:古者天子,因生赐姓诸侯,以族命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如鲁三家,曰孟孙、叔孙、季孙是也;女子称姓,如鲁女曰姬,齐女曰姜,宋女曰子是也。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其所由来,远矣。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别贵贱。夫姓之与氏,亦昭然易见者,尚混淆而无别。况於迁转之不常,传承之日多,又焉能尽知其所自哉?此无他,图谱之局不设,中正之簿状不存,虽有智者出于后,将何所稽据而徴之耶?此庐陵欧阳文忠公、眉山苏老泉二家之私谱所以不容不作也。然而欧谱颇有远祖之谬,苏谱又有偏详其所出之嫌,犹为未尽善焉。

    今观池氏诸姻丈之所续修者,自迁居永康以前,如天顺谱,远及铜陵之未有稽者,一徹而去之,以存信。其分派,如武平荆州锦川前罗,与东西仓,以及近邑之枫树下,远邑芝英雅溪,其传承之次,与生卒丧葬配嗣之详,一一无遗焉,又何其普而周也。夫谱之为言,普也。上述其宗系之原,所以尊尊也;下述其传承之次,所以亲亲也。尊尊而亲亲,周道然也。如是而谱,庶几其不为徒谱也已。

    予近住锦川石锦越旬,日观其长老,皆恂恂笃厚;其子弟,皆彬彬秀出;其肄业庠序者,又皆才华济济,有前逼文仲公之势,莫非将来济时伟器也?若天顺谱称:仲龙为刑部尚书;宗胜为西安郡守;君举为河道御史者,咸可以平步而履其实矣。愿益懋之!余切日有望之,是为序。

 



        万历五年(注:公元1577年)春二月望日

赐进士出身 奉政大夫 福建按察司佥事致仕奉

诏进阶一级姻生 八十一翁 晋庵 应廷育


附:应廷育(1497—1578),字仁卿,号晋庵,永康芝英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人劝其虚添年龄以应科道之选,廷育笑谢道:“欲求事君而先欺君乎?”未赴选。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后调刑部福建司员外郎。父丧服除后转任江西司员外郎。三入刑曹,明习法律,著《读律管窥》。时有大侠滕泰犯法当大辟,主部者欲免其死,廷育坚执不宽贷,结怨主部者,惮其才名不敢动,调修《南京刑部志》。志成,因蜚语,降职知荆门州,檄署谷城县事。至县,以德惠民,政平讼简,乃诣县学说道讲德,又毁淫祠建书院。任职十个月还署州事,暇则至象山书院讲学,生徒奔附。升道州知州,又升福建按察司佥事。入闽后患病,三次上疏求致仕,归里时年仅42岁。闭门守静,惟以问学为务。孜孜述作40年,著作有《中庸本义》、《周礼辑释》、《周易经解》、《四书说约》、《郊祀考义》、《金华先民传》、《永康县志》、《经济要略》、《礼记类编》、《史鉴纂要》、《明诗正声》、《卮言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