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朴的客家山乡
——新发现的客家山乡万安镇考察散记

张永和

  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即将在闽西召开,经海内外有关专家多次考察,近年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北部的原始森林中新发现一个客家山乡——万安镇。笔者随同考察,深感这里的山山水水似乎都蒙上神秘的色彩,闪烁着古朴的客家文化的光华。

奇特风情古迹遍布

  最能证明族群流源的史料,莫过于一本本发黄的家谍族谱。专家们在万安山乡,翻阅尘封的《温氏族谱》、《曾氏族谱》、《韩氏族谱》……,仿佛看见历史老人就在眼前挥笔,记载着自我国西晋始,历经唐宋、北宋末年至今的沿革:当年中原战乱频频,饿殍遍野,客家先民大举南迁,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闽西深山安寨扎根。尔后,客家先民们又东奔西走,开拓新的生活区域。其中一部分经自连城、上杭等地,来到崇山峻岭的万安繁衍生息。他们承传中原文化精粹,倚山奠基,临水而立,夯土筑墙,在密林深处营造神秘而古朴的一个个客家部落。

  与连城接壤的梅村、竹贯村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富有客家奇特风情名胜的古迹群落,它们穿越时代风雨,让人由衷惊叹。

  梅村圩市的创立,是清乾隆56年被皇上授广西按察使护卫的温应彪衣锦还乡后的功绩。后人为了纪念他,对温氏古屋也爱护有加,乡亲们自发地保护完好。专家们进村考察,但见古屋倚山傍水,青砖条石,家宅庭深,窗花檐柱精雕细琢,一派大户气派。壁上石刻捷报,屋场旗杆,让人穿遂时空见到主人家昔日的辉煌业绩。再沿溪畔进发,穿过一个双峰夹峙,一涧奔流的山口,来到一场山间盆地,跃入人们眼帘的是竹贯村口矗立的古建筑——飞檐翘角、白壁朱门的观音宫、文昌阁及灵宫。观音官四面环水,面朝村头,背靠镌刻“浪门金锁”的永定桥,宫呈宝塔形三层叠木结构,富有传统故宫宝殿风貌。溪水被山民们视为生命之源、财富之源,在村口建桥取意为避邪蓄财。这里参天古树郁郁葱葱,鹰翔雀跃,幽径迂回,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圆光山佛寺、高洲庵、三星殿、莲台山朝天寺、廖天山南山寺令人留连忘返,折射出能工智者巧夺天工的技艺。甲园里石窟、村子坑七星松、四村浮竹的“仙人池”与“仙人脚印”,处处留下了优美动人的传说。据说“仙人池”没有泉水流连却四季不涸,池旁恰有七颗古树婷婷玉立,有如仙女临浴。“仙人脚印”半隐半现再加一拐痕和廖天山的另一只“仙人脚印”配成完整一双,给后世留下“铁拐李”的仙踪。

绿色宝库生命源泉

  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核心区域,就在万安镇内的梅村,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当地客家山乡的乡亲们,对大森林情有独钟。时至今日,全镇46万亩原始森林,仍基本保护完好。有时有人乱砍滥伐,亦随即被群起而禁之。

  由于群众性的护林工作做得好,珍稀树种满山遍野。专家们考察中发现,与恐龙同时代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桫椤(俗称树厥),山凹里随处可见。银杏、青钩栲、三尖杉、红豆杉、樟树、楠树、罗汉松、米心水青岚等珍稀树种成片布满山间。奇特的松皮杉耸入云宵,迎风欢歌,似乎在向专家们诉说林中奇闻。当地群众说,我们身在林海,珍爱树林,惜木如金。1996年犯罪嫌疑人徐某等在西贯村一垅坑山场盗伐一株红豆杉,得赃款1.3万元后逃匿武平一胶合板厂。村民们向政法机关举报,连续追查三年多,终于今年7月3日抓获,目前正由新罗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这个偏僻的原始森林里,还栖息着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华南虎,在这里的梅花山上寻觅着天然的繁育场所,得到有效的保护,人们把华南虎的行踪视作神灵的闪现。它的同伴还有云豹、黑熊、大灵猫、豪猪、山羊、山羚、猕猴和蛇类、飞鸟等。专家们在森林中行走,时见一群山猴在飞跳,目睹一群野猪母背负小野猪,畅游在梅花湖上,一群白鹭尾随追逐,风趣横生。

  万安人为何对原始森林如此呵护呢?他们告诉专家们,这大批林木是客家先民留下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绿色金库。的确,原始森林的养护,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林副产品的资源,同时营造了天地间最为珍贵的绿色氧吧。专家们考察后认为,万安镇人均寿命为76岁,奥秘就在原始森林里。

  1999年9月9日,专家们会同镇领导到高厦村蔡家山向老人们赠送慰问金,一个30多人的小山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9人。96岁的罗求妃,健步如飞,从割草的田间站起来接受“红包”。西坑屋101岁的韩友娣高兴地把“红包”放进口袋,然后忙着一边劈柴,一边向专家们朗声讲述客家祖上南迁史话。这位世纪老人体魄健康,声音宏亮,突现着客家人豁达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人生观,令专家们赞叹连声。

  专家们的考察,使镇党委、政府领导拓宽了思路。镇党委书记邱江奎说,我们正充分发挥专家们新发现珍贵的客家人文资源,利用丰富的梅花山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开发旅游业这一阳光产业,让海内外游客在万安林中欢乐,吸氧强身,益寿延年……

古老习俗 重教崇义

  饶有风趣的是,这里的客家乡亲在万安开居拓荒几个世纪,但山乡里的婚、丧、喜、庆,仍保留当年客家先民的生活习俗。

  时值新春,正是男婚女嫁的好时节。专家们在梅村,亲眼看到了“背新娘”的盛况。那是正月初十的下半夜,上弦月刚刚从东山爬起,众乡亲簇拥着出嫁的新娘,在烟花鞭炮声中隆重“出门”了。但新娘不得自己行动,却由男方的叔伯背着一直走进男家。据说,路上一般不能停留,若路途长远需歇息,新娘的脚跟不得沾地,要用花席垫着,以示吉利。海外一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良好婚俗,说明客家人自古以来对女姓、对母亲的尊重。

  重教崇文,亦是客家先民的好习俗、好传统。当地客家乡亲告诉专家们,这里流传着“蟾蜍罗,咯咯咯,唔(不)读书,无老婆”的客家童谣。人们生活尽管艰辛,仍千方百计要扶持子女读书上学。现在全镇已有大学生100多人。镇党委和政府顺应民意,着力办好拥有师生1200多人的万安中学。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辈出,去年该校中考名列全区第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韩谷昌,加拿大研究院博士池国祥、滕春晖等均是万安中学的毕业生。

  镇长张勇对专家们说:“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发扬重教崇文的好传统,把教育事业搞上去。”

密林深处 春潮涌动

  在原始森林的客家部落中,专家们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又一客家山乡,捕捉了独特的客家语系,同时也感受到深山沟里涌动的经济全球化春潮。

  中秋前夕,专家们来到密林深处、怪石矗立的梅花湖考察。涂潭村党支部书记曾水育介绍说,这个湖面积近8000平方米,积水量2亿多立方米。这个村没有耕地,大家都在湖边山上种果,湖面水上创业。近年,曾水育在湖面上兴建300多个网箱,运用现代化方法发展养殖业,鱼种除了本地的鳗鱼、光鱼、鲈鱼、香鱼、梅鱼外,近年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鲴、马来西亚彩虹鲷等10多个品种,年产值1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在做好“山头”文章的同时,做好“水头”文章,引进外资100多万元,创建梅花湖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场,在湖中投放70万条鲢鱼、60万条三角鲂、30万条银鱼,年产值1500多万元。去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84亿地,比上年增长近一成。这个省定的贫困乡,已脱贫奔上小康之路。

                              摘自《福建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