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州”的来历


  从尤溪县十九都的胡厝村水尾往前,走过一段弯曲不平的乡间小路,再往下盘旋一段十分陡峭的婉蜒山岭,来到山脚下的一块百来亩大的山坡地上,这就是苦竹州。
  那里四面环山,怪石磷峋,高耸入云,人们初到那里会有陷到井下的感觉。抬头望去,只见一片片绿色成荫的树丛覆盖着每一个山头。那里,蝉虫的声音特别宏亮,鸟儿躲在树丛中吱吱喳喳乱叫,只闻其声,不见飞翔。两座大山相对的山脚夹缝间有一条溪流,它是由香湖、山兜两条溪在胡厝水尾汇合后,从百余米高的岩峰上冲流而下形成的。溪虽然不大,但在山村里可不算小了。溪水清澈见底,撞击着溪中乱石,发出阵阵响声,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去。
  苦竹州原来有一个美丽的地名叫“福德州”,曾经有过村庄,住着十几户胡姓农民,村附近有一个小庙,当时的香火还很兴旺。后来由于高山阻隔,交通不便,盗匪扰乱,福德州的农民慢慢地搬迁到胡厝村上来。如今,村庄和小庙都已不存在了。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天,彭、王、倪三位仙公在高州闲坐,谈论人间世事。倪公说:“听说从这里沿溪进去有一个地方名叫福德州,顾名思义,那里一定是一个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只是山路崎驱,水路不通,很是可惜。”王公说:“我们何不用移山填海法,搬来土石堵住闽江,把江水引到福德州去,让船只来往通行方便,也算为那里的黎民百姓做一件好事。”倪公说:“好是好,只是溪床狭小,乱石挡道,崎呕不平,如何行船?”彭公听了王、倪二公的话,心里很是兴奋,一时跃跃欲试。他自告奋勇地说:“只要你们想把闽江水引到福德州去,我就先去把溪道开。”王、倪二公接着说:“你要是开通了溪道,我们两个就去古田县搬来土石堵住闽江,把水引进去。”
  彭公性急,说了就做。第二天,他驾驶着一条石船从湾口开始沿溪流而上,边查看地形边开通溪道,整整用了半天时间,眼看就要到福德州了。
  在彭公开出石船后,王、倪二公静坐在高州等待着彭公的好消息。按彭公的打算,石船要来回驶三遍:第一遍驶通溪道,第二遍拓宽溪岸,第三遍镗平溪床,只要来回三遍,他就大功告成。
  然而,彭、王、倪三位仙公的谈论,已被慈悲为怀的南海观音菩萨听到了。观音菩萨很是焦虑,心想:“闽江是福建的干流,是全省民众生产、生活的命脉,岂能容他们乱来。如果把闽江堵住,江水田流,两岸土地、民房就要被淹没,黎民百姓就会遭殃。我要立即前去阻止。”于是,她足踏莲花驾起彩云,倾刻间来到福德州,变成一个村妇,在溪边洗衣服,等候着彭公石船的到来。
  再说,彭公这天特别高兴,他精神抖擞地驾驶着石船一路前行,两眼环顾四周。然而他越往前越困惑,看到的只是高山峻岭,满山遍野尽是青松、翠竹,既看不到平洋,又看不到村庄,也没有丝毫州府迹象,更没有名贵特产,与“福德州”三字很不相称,心里逐渐产生了怀疑。
  他边看边想,正在犹豫时,突然见到前方溪边有一个村妇在洗衣服。彭公把石船驶到村妇面前停下,拱手施礼问:“阿嫂,这里是什么地方?”村妇答:“这地方叫福德州。”彭公又问:“福德州这地名叫得好,但不知道这里盛产何物?”村妇答:“这里没有什么特产,只有苦竹。”说罢,顺手从山边持掰下一根苦笋送给彭公。彭公接过苦笋往嘴里啃了一下,满口苦味,随手把苦笋扔在地上,哭丧着脸说:“这哪里是福德州,应该叫‘苦竹州’。”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的地名改为“苦竹州”,一直流传下来。
  彭公嘴里留有苦味,心里埋怨王、倪二公欺骗了他。他越想越气,骂道:“你们稳坐高州享清闲,把我骗到这里尝苦味。”他即把石船驶到山边,从山上招来一只老虎,扔下石船,跨上虎背。老虎随即载着彭公往山上纵身一跳,穿过山间密林,跨越悬崖峭壁,顷刻间回到了高州。
  彭公回到高州,气喘嘘嘘,一言不发,一屁股往王、倪二公中间坐下,占了当中大位。王、倪二公见了彭公这突如其来的动作,一时楞住了,心里虽然不满,但又不便发作,只好歪着头,皱着眉,斜着眼,扁着嘴,还翘起一边嘴角,望着彭公的脸。后来,人们就把彭、王、倪三位仙公在这个时候的神态表情,惟妙惟肖地塑成神像供奉在庙堂上。
  现在,苦竹州离溪边不远的地方还留有那只石船,石船形象逼真。离石船十几米远的山上,一块不大的石头上留下了老虎纵跳上山时陷在石头里一个脚印,老虎脚印呈凹圆形,一个脚跟和五个爪子的痕迹还很清晰。
  苦竹州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山上有杉、松、杂木及竹类等,品种齐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那里至今仍然是胡厝农民生产、生活的好地方。而且,那里水源充足,水头落差大,近年来,汤川乡政府在那里建了两座水力发电站,上一级发电量为1200瓦时,下一级为4000瓦时。

                  (根据赖绍陶、胡尊绵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