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郎中卓子立


  元朝末年,汤川乡北洋居住有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孩,名叫卓子立。他原籍莆田县,随父亲全家移居到这里不久。卓子立在他的三兄弟中排行第三,在莆田时已是庠生。
  有一天,卓子立的母亲请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命,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带印,注定不凡,将来必能一举成名,官运亨通,是一个少有的好命。
  这位算命先生为卓子立算命后,到了奎兜,又被一户人家请去为一个名叫陈其瑞的小孩算命。
  陈其瑞年龄与卓子立不相上下,算命先生为他排完八字后,发现又碰上一个好命的小孩,心里却也高兴,他照实断命。陈其瑞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后,得意地伸出大拇指说:“怎么样,我的命算是最好的吧!”算命先生是个直肠子,立即阻止说:“且慢!还有一个小孩的命比你更好!”陈问:“还有谁的命会比我更好?”算命先生答:“本地北洋的卓子立。”
  陈其瑞听到有人的命比他的命更好,心怀妒忌,进而产生杀人的念头。一天,他手持利刃,面带杀气,来到北洋卓子立家里,问卓母说;“我要找卓子立,他现在哪里?”卓母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心里已猜出八九分,见来者不善,便哄骗他说:“他不在家,钓鱼去了。”
  这本是为了支开这位陌生人而随口说的谎话,却不料卓子立这时真的在考坞溪边钓鱼。
  陈其瑞来到溪边,见有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小孩坐在那里垂钓。他不认得卓子立,便上前探问:“有没有见到卓子立?”卓子立听到身后有人问话,便回头望去,只见来者是一位素不相识的持刀人,行踪可疑,立即警惕起来,就对来人说:“他在匏杓丘头。”陈其瑞听后匆忙往匏杓丘方向走去。
  这时,卓子立已预感到此人对自己不利,他心想:虽然把他支走了,但只是暂时的,此人马上就会返回,自己会有性命危险。于是,趁他离开之机,急忙走进山边上的夫人宫里,跪在夫人菩萨神像前,诚心祷告:“弟子卓子立今日大难临头,祈求菩萨保佑,脱离此难;他日若有出头之时,定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我卓子立将来如能做县官,就把庙扩建成县衙规模;如能做府官,就把庙扩建成府衙规模;如能做京官,就把庙扩建成金銮殿规模。”祷告之后,他静静地蜷缩在案前供桌下,由垂下的桌裙遮挡着,屏住大气,默不作声。
  陈其瑞到了匏杓丘头一看,不见有人,猛然醒悟,他的母亲明明告诉我,他在溪边钓鱼,刚才见到钓鱼的必是卓子立,而自己却一时粗心,当面错过。他立即回头再到考坞溪边,那人已不见了。陈其瑞四周一看,没有别处可去,断定他必躲进夫人宫里,即追进宫里,扫视宫内上下左右及其周围,见除了堂上坐着的菩萨外,空无一人,只好空手回去。
  卓子立躲在供桌下,只有一层桌裙遮住,生怕陈其瑞动手掀开桌裙,会被发现。他心里直打鼓,口里不停地默念:“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庆幸的是,陈其瑞只是进庙里看了一眼便离去了。后来人们都说:是庙里三位菩萨显灵,保佑他躲过了这一难。
  这件事情的突然发生,使卓子立深感意外,卓子立的父母更是提心吊胆。他们寻思,虽然躲过今日,而危险仍然存在,不知哪一天又会发生今日所发生的事,一家人心神不宁。经过商量,父母决定把卓子立暗中送往莆田县去,寄在他舅舅家里读书。
  此后,陈其瑞又几次意欲动手除掉这位命运超过自己的卓子立,但都因其下落不明,不得不就此作罢。
  卓子立长期住在莆田舅舅家里,虽远离父母,倒也清静,于是发奋读书,立志上进。功夫不负有心入,他终于在元顺帝至正年间,两榜连捷,先中了举人,进京应试又中第四十名进士,一举成名,官授行人司正。
  那时,盐贩出身的张士诚率盐丁起兵,占领江浙一带,称王称霸,元廷屡遣使臣前往安抚,张终于答应归顺元廷。于是元顺帝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钦点新科进士、行人司正卓子立为钦差。前往江苏,宣旨册封张士诚为太尉。卓子立顺利完成了差事回京。随后,元顺帝又派遣他到福建办事,他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两任钦差,不负圣望,卓子立得到了元顺帝的嘉许,被提升为兵部郎中、中顺大夫,加衔卓帖木儿。
  卓子立如愿以偿,做了京官,仍念念不忘他少年时在家乡夫人宫的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于是他奏请皇上恩准,衣锦还乡,还愿夫人宫。
  这座夫人宫的宫址在北洋牛角山下,建于宋初,只有一个大殿,规模狭小,十分简陋。卓子立回乡后,首先买下了牛角山的一片田地,聘请工匠,大兴土木,仿照金銮殿的格式,在原夫人宫旧址上,扩建成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夫人宫。同时,还添置了部分庙田,雇了庙祝。
  卓子立后来在元朝供职到了至正二十八年(公元l368年)。那一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到了八月,明军进入京城,元顺帝退出皇位北奔,元朝灭亡。卓子立随元顺帝逃到了甘肃境内,被明军所杀。他的族人为了对卓公尽一分孝心,就在家乡的牛角山下为他建造了一座衣冠墓,以让他永享子孙后代祭拜。
  卓子立新建的这座夫人宫后来在明清两代又经过维修扩建。清朝乾隆年间,乡人卓济立捐银一万两重修,并扩建了前厅和戏台。至此,宫庙占地约有2000多平方米。人们走在路上,很远处就可看到山脚下这一座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连成一片的宫庙。
  这座宫庙前后长百米,左右宽约二三十米,呈长方形;宫外四周是土石结构、石灰粉墙,墙内是纵形排列的三座木质结构的传统屋瓦楼房,由前楼至后楼,一座比一座宏伟壮观。
  人们走到庙前,首先看到的是正大门上方悬挂着的一块蓝底黑字的直匾,上面书有“天后宫”三个大字。进了大门,右边是烧纸钱的补库房,左边是存放旗杆等迎神用的各种器具的库房。
  门内第一座楼是戏台,戏台前两旁是看楼,上有供人们看戏的坐台。戏台是由多根石柱子撑起来的,每根石柱上端雕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戏台前及左右两旁三面垂挂木质台裙,上面刻有古典名著中的各种各式人物,木刻画里外有三层,立体感很强,台正中上端悬挂一块写着“乐乐乐”三个大字的横匠,台中镶嵌有八块屏风。
  戏台前是天井,过了天井进入前殿。前殿分楼上、楼下二堂。楼上是观音佛堂,左右两旁悬挂有大钟、大鼓。大鼓直径约有一米五。大钟重约半吨,钟鼓之声宏烈,可传遍整个汤川洋面;楼下为六司厅,厅上的檩下悬挂一块写着“仰瞻”二字的匾额。厅的两旁安放着六部尚书神龛,内供六尊神像,有文的,有武的,有的拿笔,有的拿书,有的拿算盘,有的拿剑,体现出各自的职能不同,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走过前殿,又是一个天井,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桥,渭之“天子桥”。左右两厢站立着“千里眼”、“顺风耳”两尊神像,形象高大,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
  过了“天子桥”便是主殿了。主殿建筑高大宏伟,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殿顶有藻井,藻井上刻画着龙凤、花草、飞禽、走兽,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巧夺天工。
  大殿中层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夫人的神像,每尊高一米多,分别身着红、黄、绿三色龙袍,头戴银质凤冠,个个栩栩如生。由于虔诚的子民不断捐奉,三位夫人身上穿的各种绸制、呢制的里外袍褂多至三十几层,重达十几公斤。这三尊神像坐的神轿可供人抬动。每逢迎神时,乡民们都把这三尊神像抬出宫殿,在乡中游行,供人们瞻仰朝拜。两厢塑有形象各异的36尊婆娘、乳母小神像。各个小神像都脸朝殿堂上的三位夫人,显示出她们忠心供职,随时听从主人调遣的神态。
  大殿底层亦塑有与楼上同样的三位夫人和36尊婆娘、乳母神像的副像,与楼上所不同的是,她们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永镇殿堂。
  这座天后宫的建筑规模为汤川庙宇之最,它集中了古代土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精华,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放前,善男信女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宫庙更是烟火弥漫,鼓乐喧天,还请来戏班子演上几天几夜的戏。一时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国初年,里人卓松曾赋诗二首,后被刻在八块屏风上置于戏台。
  其一曰:
    规模壮大此中天,无数霓裳奏管弦。
    响压云端声嘹亮,长飞月下舞翩跹。
    新歌旧调腔相洽,浓抹淡妆态骈研。
    风雅宜人同乐趣,瑶台彻唱太平年。
  其二曰:
    大块文章寓此中,鉴今窥古尚心同。
    悲欢何必分真伪,褒贬由来别佞忠。
    万里河山归尺地,一时歌舞彻长空。
    从兹好奏升平曲,盈耳洋洋颂邦隆。
  到了解放初,神像被毁;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连宫殿亦被拆除,宫址成为汤川造纸厂的厂房。

            (根据《卓氏家谱》记载和卓家念、黄为坤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