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寨之谜

  尤溪县十八都有一座大土堡名逢春寨 。它坐落在逢春村水尾山仑顶上,山坡陡峭,绿树成荫。寨屋占地五千平方米,寨内建有三堂五栋十八厅五百六十间,在当地可称之最,寨的主人名黄廷贶

  黄廷贶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卒于嘉庆年间,中间跨越乾隆年代。他是个拥有资财万贯、田园千亩的暴发户,是当时尤溪县境内的一个大富翁。他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四十七岁开始动工建寨,到他去世时才完工,整整花了二十年时间。单砌墙基一项,就用了三年时间基石才露出地面。工期之长,也堪称当地建筑之最。

  黄廷贶本是一个农民,后来也只捐来一个贡生,他哪来的那么多资财呢?传说他拣到一个“雷公尖”宝物,他的钱财是“雷公尖”为他变来的。

  有一天,黄廷贶到一处山垅田里捞虾,忽然捞到一块黑黑的长圆条的东西,他漫不经心地把它扔了。当他到下一丘田捞虾时,又捞到那块东西,又把它扔掉。再到另一丘田捞时,又捞到那块东西。同样一块东西,连续三次在他虾网中出现,他觉得有点怪,便顺手拿起来细看,只见它有半尺多长、直径有两寸多,一头平,一头尖。虽然很黑,用水洗去附在表层的泥土,显出光滑黑亮,提在手上觉得很沉,不知是何物体,便把它带回家来,随手放进一个装谷子的竹箩筐里。让他惊奇的是,竹箩筐里原来只有没倒干净的零星谷粒,一夜之间,变成满满的一筐谷子;他又把它放在谷仓里,本来很少谷子,第二天却变成满满一仓谷子。这时,他才知道拣来的是“雷公尖”宝物。此后,他把“雷公尖”放进米桶里,就会变出一桶白米,放在钱上面,就会变出很多钱。要钱变钱,要粮变粮,要什么变什么,想要多少就会变出多少,随心所欲,一夜间,他成了尤溪县的富翁。他用变来的钱粮,买进大片良田,建造逢春大寨

  钱多了,生活好了,人却变懒了。尤其是家里的妇女们,本来个个都是勤劳能干的,几年间,变成好吃懒做,大小事情不肯动手,所要物品都要依赖“雷公尖”给她们变。

  一年冬天,天气寒冷,一个妇女做饭懒于淘米,要“雷公尖”为她变饭。她心想,如果把“雷公尖”放进饭炊的剩饭上,变出来的是冷饭,不能吃,要是把“雷公尖”放进饭炊,再放到锅上蒸,变出来的饭就是热的,这样既不耽误一家人吃饭,又可坐在灶门口烤火取暖,一举两得。她心里这样想,也就这样做。“雷公尖”在锅里蒸了几分钟后,她打开炊盖一看,饭炊里虽然冒出蒸气,但却没有变出饭来,她还以为蒸的时间不到,又盖上炊盖再蒸。到了吃饭时间,饭炊里仍然是空空的。这时,她又想,可能“雷公尖”只会变钱、变粮、变米,不会变热饭,把它收起来放到米桶里。第二天,米桶里的米没有比原来多出来,心里有点慌,马上把它放到谷仓里,谷子也没有多出来;放在钱上,钱也没有变出来。到此,才知道“雷公尖”被蒸死了,再也不会为他们变钱变粮了。财路断了,全家人懊悔不已。

  但“雷公尖”毕竟为他们家做出贡献,功不可没,就把它用黄色绸缎一层层包裹起来,神密地收存,交给子孙代代相传下去。一百多年来,他们家里每逢喜庆和节日,都要把“雷公尖”请出来,奉放在大厅堂上,供全家人祭拜,成为至尊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传家宝物。

  黄廷贶的万贯家财是“雷公尖”变来的神话,在当地及周边乡村,信以为真地一直流传下来。解放后,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对“雷公尖”的传说产生了怀疑。1958年在“大炼钢铁”时,地方政府由于钢铁产量完不成任务,发动群众砸锅卖铁做贡献。逢春人把目光瞄上“雷公尖”。他们把裹着的“雷公尖”的绸缎一层层打开,共有十几层,中间露出“雷公尖”原形,竟是铁铸的形如开石头用的铁凿子,但比铁凿子粗而长,把它做为废铁卖了。

  如果说黄廷贶利用“雷公尖”的神话,做为他万贯家财来路不明的一个借口,那么,他的家财又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花巨资把寨建在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后人难以居住下去的高山仑顶上呢?民间还有一种传说:

  清乾隆年间,大贪官、大奸臣,最受乾隆皇帝恩宠。他当宰相二十多年,拉帮结派,网罗亲信,党羽遍布全国各地。他想谋夺清朝江山,派出他的党羽四处寻找屯兵积粮基地,为谋反做准备。

  有一次,黄廷贶外出做生意,在一个旅店里遇到党羽,双方拉上关系。黄廷贶探知对方用意时,便大肆吹嘘,他的家乡逢春地处境福建省中心,地形复杂,山势险峻,靠近闽江,进可攻,退可守,是存兵屯粮的好地方,得到了党羽的相信,骗来一大笔建寨钱。他按党羽的要求,选定建寨地点后,立即动工兴建逢春寨

  黄廷贶如此轻而易举地得来一大笔钱,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既惊喜又害怕,成天惶惶不安。他把钱拿回家后,十分害怕党羽会派人在暗中监视他,对他全家不利,还有性命危险。他不得不专心致志地按党羽要求,把寨建好,把钱都用在建寨上。他计算好寨的建造规模、用工,应投入的钱后,仅占他得到钱的一部分。对剩余的大笔钱,他不敢挪做他用。同时,也因为举事的时机尚未成熟,不急于马上把寨建成。黄廷贶一方面等待来要寨,边建边等;一方面用拖延工期,消耗钱财的办法,应付差事。因此,他对建寨工程进度要求要慢,不要快;做工的工人要懒,不要勤。被他发现手脚勤快,肯干实干的人,都要把他退回去,一个不用;凡疲软无力,出工不出力,吊儿郎当,甚至把石头抬到山顶,又从山顶滚落山下,再从山下抬回山顶的人,统统留下。从表面看,建寨工程都在进行,从未停止,没有违背党羽马上动工、不能停止的要求,但却没有工程进度,得来的钱,又都用在建寨工程上,在党羽面前有个交待,他自己又问心无愧。

  直到嘉庆皇帝即位,乾隆皇帝死后案发被处死,黄廷贶才加快工程进度。因而,出现建寨工期拖了二十多年,头十几年进展缓慢,最后三年也就是案发后,工程进展快速的反常情形。这些都足以说明,黄廷贶建寨是为了履行党羽托办的事,为消耗钱财而已,不是真正为自己建造房屋的目的。不是花自己的钱他心不痛。

  以上两种传说,哪一种是真,哪一种是假,或有第三种情况,这个谜请读者一同来破解。

                              (根据有关史料和当地群众讲述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