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缘一线牵

  

  明朝年间,尤溪县二十九都有一位秀才名陈郁,这年春节刚过,春寒料峭,他就打点行装上路,赴京赶考。因为家里穷,向亲戚朋友凑到一点盘缠,尽管钱不多,但只要省吃俭用,还可应付往返路上费用。

  他一路上风餐露宿,无暇春色美景,埋头赶路。二月中旬的一天,他多走了一程,到天大黑了尚未找到住宿处。他边走边寻,发现前方不远处的黑暗中透出一丝微光,走到很近时,才发现是一个农庄。

  他走进庄里,过了几座房屋,都已大门紧闭。又转过一道弯,从一个院子内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琴声。他驻足门外,从门缝往里窥视,见是一处不大花园,花木扶疏,假山傍池,离假山不远处有个小楼,楼上楼下都透出火光,琴声就是从那小楼上传出来的;假山南面,是一片黑压压的房屋,万籁俱静,好像屋的主人早已熄灯沉睡了,看去像是一个大户人家。陈郁在门外拍门喊叫,无人答应。这时,他不去多想,壮着胆子从矮处翻墙入院,顺着琴声走去。

  当他走到琴声楼前,不料滑了一脚,发出响声来,被楼内的侍女听到,大声吆喝:“外面何人,胆敢夜闯我家小姐绣楼!”陈郁说:“我是上京赶考路过此地,不为别事,只想借宿一宵,明早即行。”侍女说:“这是我家员外的后花园,你为何不走大门,而闯到这里,不是贼是什么?”招呼另一个同伴,手执扫帚、木棍,大声责问:“你如不马上离开,我就不客气了。”绣楼上抚琴的两位小姐听到楼下男女对话声,停住琴声移步门外,隔帘在暗中瞧去,是一个少年公子站在月光下,虽然衣衫不整,但容貌清秀,举止文雅,彬彬有礼,不像是坏人,便开口对侍女说:“既然是路过投宿之人,不得无礼!”小姐又对着陈郁说:“只是家父外出夜访未归,小女不便擅自主张留你过夜。”她停了一下,想了想又说:“天色已晚,外面又没有别的地方可投宿,我想你是赶考之人,必定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我这里有一首诗,公子若能对得上,可容你在庄上过夜,如对不上,只好请公子自便。”陈郁拱手施礼:“请小姐出诗,我在这里恭听。”

  这座庄园的主人姓员外是庄上大户,膝下有两个女儿,正当妙龄。平日里姐妹二人相伴在花园中、在绣楼上读书、抚琴,学做女红。这天晚上,姐妹俩在绣楼上弹琴取乐,正当她们尽兴之时,被侍女和陈郁的话打断了。大姐提出与陈郁对诗,陈郁乐意接受,大姐对着二妹微微一笑,开口吟出一诗: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钱粉,装得八九十分娇。

  陈郁听了小姐出的诗句,开始觉得很平常,后细细揣摩,诗里嵌入了一至十的数字,要对出却也不易。他屏气凝神低头冥思,踱步呻吟,思来想去,不得半个词儿。他扪心自问:这么简单的诗句都对不上,还有脸进京赶考!不由仰面长叹!

  这一天,是二月十九日的夜晚,天空上薄云遮住月亮,大地上一片朦胧清辉。忽然乌云散去,现出一轮明月斜挂西边天空,陈郁心里一亮,嘿!明月!有了。他大声吟道: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子救驾勇六郎;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位小姐睡一床。

  小姐听后心想:对得好!不愧是赴京赶考的秀才。开口道:“公子才思敏捷,对诗严谨,小女佩服之至,我话已说出,就请公子在庄上将就一宵,有不周到地方,请原谅!”吩咐侍女带陈郁去洗脸吃饭。当晚,姐妹二人合睡一房,让出一房给陈郁睡。一夜无话。翌日,陈郁早早起床赶路,不辞而去。

  员外昨天外出访客回家很迟,夜间发生的事,到他回来时都已过去了。第二天清晨起床,小姐向父亲请安时,才把昨夜对诗留宿的事告诉父亲知道。员外听后,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说女儿做得对。他心想,这位赶考之人,从他的诗中看出,是一位很有才华之人,此次必能高中,说不定女儿的婚事就系在此子身上。当他得知客人已离开时,立即上马追赶,一路追去。在他见到陈郁背影时,便大声喊叫:“公子慢步!我有话对你说。”陈郁听到身后有人喊他,停步转身。员外来到他面前,面带微笑,客气地对陈郁说:“昨夜因我外出不在家中,怠慢了公子,请公子回寒舍,暂住一日,歇歇脚再走。”

  陈郁离家后一路上未曾停留,员外请他在庄上斩住休息,正合他意。客套几句后,便跟着员外回到庄上。用过早饭后,同员外坐下闲谈,员外问了陈郁的家乡籍贯、风土人情、家庭身世之后,高兴地说:“从昨夜与小女对诗看出,公子才华出众,此去必能金榜题名。公子能光临寒舍,实是有缘,如不嫌弃,愿以小女相配,姐妹二人,任凭公子选其中一个。”对这美事,陈郁哪有不愿意之理!他立即起立面对员外拱手施礼说:“承蒙垂爱,我某高攀了。”他从昨夜“一姐不如二姐娇”的诗句中得到启示,选了二姐为妻。两人见面,陈郁看邱二姐,年已及笄,模样端庄,神情秀越,浓而不艳,美而不佻;吐谈幽婉,举止从容,满心欢喜,定下了婚事。可知宿世红绳系,自有媒人月下来。

  陈郁怕耽误考期,不敢在家庄上多停留,只住两天,又继续赶路。不止一日,到了京城找一个旅店住下,考期一到,进场应试,果然榜上有名。在他衣锦还乡之时,回到庄上,娶了二小姐回家,择吉成婚,燕尔新欢,自在意中。

  在他成婚的这天夜晚,当他送走了客人之后,却静静地陷入思乡。他想起了自己出身贫寒,十载寒窗之苦;想起了在赴京赶考之时,一路上丢魂落魄,奔波劳累;想起了在邱庄的夜晚,因月得诗,偶配佳人;想起了衣锦还乡之时,又承蒙小姐垂爱,结为夫妻。这一切使得陈郁心中无限感慨,久久难以平静。花烛交欢之时,怎能不感谢“月老”红娘搭桥牵线。他夫妻双双对着窗前挂在天空的皓月,深深一拜,再入洞房合卺,龙凤交辉,一宵恩爱,自不消说了。

                              (根据叶景铭供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