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御 使 巧 点 姻 缘 谱
宋朝年间,尤溪县城内有个秀才名张松茂,他从小好读诗书,要求上进。因双亲早逝,家境贫寒,年近三十尚未娶妻,单身一人,以读书、耕田过日子。
离他家不远处,有一个邻居,名金媚兰,也是一位聪慧过人,姿态出众,外秀内慧的妇人。不幸的是,正当她鲜花艳开的年华,丈夫去世,守寡在家。她在丈夫去世后的头几年里,谨遵妇道,把紧门户,侍候公婆,过着平静的日子。但岁月漫长,寂寞难熬,日复一日,独守空房,一盏孤灯对着愁眠,免不了春心浮动,红杏出墙。她与张松茂是邻居,出门走路经常碰面,孤男寡女,久而久之,各自心中都埋下爱慕之心,进而发展到“相约在今宵”。他们两人常常在更深夜静时,越房相会,花前月下,山盟海誓,锦绣被中,兴云施雨,做了一对暗里夫妻。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在两人混得如胶似漆,难分难舍之时,他们的风流韵事被周围的人传开了。
男的偷情,伤风败俗,女的失节,不守妇道,都是有违人伦、败坏道德的大节,在过去是绝不能容许的。两人都被告上官府,双双被官府抓去关在牢里。
在张松茂、金媚兰被关进牢里后,有一年,正巧皇帝派探花出身的御使王刚中南巡查案子。王御使来到尤溪,查阅过县太爷已经审理结案的卷档,又查看未经审理的案情,发现张松茂、金媚兰二人一案是一桩因奸情关在狱中多年的积案。他详细审阅案情经过,得知张松茂是个读书人,是当地有名的才子,金媚兰也是从小熟读诗书,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人,顿生怜惜之心,决定亲自审理此案。
他从狱中提出二人上堂,令当班去掉二人身上枷锁,当堂审理。他坐在堂上举眼看去,只见跪在堂下的张松茂,衣衫褴褛,气质清俊,举止温良,一股书生气;金媚兰,虽然面容憔悴,云发不整,但体态苗条,内里透出妩媚动人的秀质。王御使暗暗欣羡,心想:这一对男女,年龄相当,义气相投,孤男寡女,好比干柴遇到烈火,怎有不燃烧之理,也真难为他们了。问过两人口供,明白了这一桩奸情案,完全出于双方自觉自愿。王御使又听了他们在公堂之上各自诉说自己的过错,都把罪过往自己身上包揽,宁愿自己受过,陈词恳切,情意绵绵,信誓旦旦,感人至深,有心成全他们。这时,王御使又想试试他们两人的才华,随手指向堂前屋檐下正网着一只蝴蝶的蜘蛛网,对张松茂说:“你能以此做诗一首吗?”张松茂抬头看去,略加思索后吟道:
只因贼性太癫狂,游遍花丛觅异香;
今日误投罗网里,脱身还借探花郎。
王御使点头称善,心里高兴。他又指着堂上的竹帘对金媚兰说:“你能以此做首诗吗?”金媚兰看后也随口吟道:
绿筠劈破条条直,红线相连眼眼奇;
只为如花成片段,遂令失节致参差。
王御使听后更是喜形于色。对他们两人才思敏捷,以物喻己,并含蓄地求他成全,诗句虽然浅显,但比喻合适,押韵得当,大加赞赏,即提笔判道:
佳人才子两相宜,致福端由祸所基;
判作夫妻永偕老,不劳钻穴隙相窥。
即令当堂释放,并为他们两人披红主婚,结为夫妻,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御使巧判张松茂、金媚兰,成就一对美好姻缘,从此成为佳话,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
(根据《尤溪县志》和当地传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