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和池姓

时间: 2011年04月25日 来源:揭阳小姓概略 作者: 阿龙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解释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然而这一成语最初的出处,却是与一位池姓人物有关,成语说的是人,而不是鱼,由于人名的巧合,才使成语在流传中得到上述颇为“合理”的解读,致事件的主人公转换成了池鱼——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辨惑》载:“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宋代李昉《太平广记·水族三·池中鱼》:“《风俗通》曰:”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宋代周煇《清波杂志·池鱼》也云:“《广韵》:”池‘字韵注云:“池,水沼也。古有姓池名仲鱼者,城门失火烧死。谚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广韵》所载当有所据。”

  依上述文献,这一成语最初的出处是这样的:负责看管城门的司门尉(官职名)姓池名鱼,字仲鱼(亦作中鱼),居住在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城门边,在一次城门失火事故中,池仲鱼前往救火,被大火烧死,他的家也被大火烧毁了。因池仲鱼的姓和字亦写为“池中鱼”,后人在流传这一事件的时候,就将名字理解成了偏正词组,解为“池里的鱼”,继而依语言缩略形式简为“池鱼”,最终便将事件主角转换到鱼上去了。

  有池氏谱牒称池仲鱼为池氏第49世孙。

  池(chí,潮音di5(递))姓在全国约有人口108万,在各姓中排第250位,占全国人口的0.08%.池姓在揭阳有人口6265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75位,占揭阳人口的0.11%.池姓来源有二:1.出自殷姓,为商汤的后代,以封地为姓。周穆王(前976~前922在位)时,商殷后人因扶助周室有功,被封食采于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2.出自嬴姓,为上古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以名为姓。战国时秦昭王(前306~前251在位)时,司马公子池的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称为池氏。今池氏后人多数奉公子池为池姓的得姓始祖。

  今满、苗、畲、蒙古、朝鲜、土家等民族也有池姓。

  今池姓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山东、河北、云南、陕西、河南、湖北和台湾等省,上述12省池姓约占全国汉族池姓人口的80%.池姓的历史名人有:战国时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在位)时相国池子华;南宋建康府(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户部提领池圣夫;明嘉靖年间(1522~1566)太常寺少卿池浴德;明末知名文人池显方,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清咸丰年间(1851~1861)福建提督池逢功;清道光年间(1821~1850)翰林院庶吉士,书法家池生春;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池峰城(1903~1955),参加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