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人生
作者:池清
发布时间:2004-6-24 来源:平定新闻网www.pdrb.net.cn
听到池秀云同志逝去的消息,我不禁为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痛心,且好多天不能平静,平定失去了一位好儿女,上庄村失去了一位亲人。
自从《平定儿女耀中华》的电视片连播之后,她的名字轰动全县。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尤其可贵的是她在极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
她幼时贫苦,4岁时父母双亡,靠祖母抚养,未过九岁,老祖母也离她而去,她只好在亲戚家寄养,直到1949年她十三岁了,才在叔父池必卿的关怀下进了学校。1962年她大学毕业曾在平定一中任教,后调榆次一中,1973年她调到省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的工作本来是借书、还书、登记、整理、修复,是日日周而复始碌碌无为的工作,但她却看到图书馆的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在故纸堆里开始跋涉攀登,在本是无为的境遇中,达到无不为的境界。1981年,她参与编写《山西省古籍善本书目》,之后她又参与了编写了《明清晋商资料选编》、《中国典故大辞典》;她自己又编写了《(山西通志)人物传索引》、《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以及再版增订本,还整理了《山西省图书版·藏家谱目录》。有的获国家级和省级的优秀成果奖,有的被日本列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丛书,有的被美国收藏。特别是《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修订后人名13697条,室名别号13796条,总字数达142万,这作为个人编写,本来是别人既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但她觉得这是历史学术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她乐于奉献,甘于寂寞,整整五年,她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在夜晚十二点以前睡过觉,终于不负众望地完成了这本大部头著作。
由于她的成果斐然,她的事迹载入了《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大典》等辞典,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国际名流出版社和美国的世界名人大全先后给她颁发了铜制证书。
她对故乡一往情深,前几年我任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因为村里的事常去太原找她,一去之后总是受到他们全家人热情接待。她是省图书馆原古籍部主任、图书馆研究员,她爱人赵凤翔是省政协副主席,却都热情温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所求的事总是竭尽全力帮助解决。2001年,上庄为解决村民吃到自来水,搞了一个引水工程,当我去求助他们时,不仅受到他们夫妇的鼓励,且考虑上庄村小人穷经济力量不足,还特地帮助与有关领导联系,获得资金支持;上庄成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赵凤翔同志亲为之题写匾额,他们还又为活动室题了词,赵凤翔同志的题词是:
改革发展争上游
勤劳智慧上庄人
池秀云的题词是:
冠山风景好
上庄情更深
池秀云夫妇对平定,对上庄情有独钟,这在赵凤翔同志的诗集《脚印》中,对平定、对上庄充满赞誉之情便可印证。请看一首题为“池必卿题词敬言”的诗,诗前引言:“池必卿同志系山西省平定县上庄村人。村人引水竣工,请池老题词。晚辈看后,吟诗敬老。
诗为:
勤劳上庄人,世代唱大风;
管天顺风雨,管地土生金。
改革万事兴,众手似蛟龙;
家家逢甘露,冠山育后荫。
娘子关入晋,平定第一城;
冠山嘉水秀,自古多才俊。
明清举风韵,近有评梅魂;
刮目党政军,时势造英雄。
池秀云同志在上庄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后,还亲回上庄看望,她对故乡的感情实在是深厚的,谁知这倒成了最后一次的故乡之行。我们无法挽留她在这个世界上多逗留几年,但我们深知,她的名字,她的精神,将与她的著述一样不朽!无论是在故乡上庄、平定,还是在三晋大地以及海内外。
祝愿池秀云同志恬然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