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东南区池氏-广东池氏

广州石牌池氏族谱


广州石牌池氏族谱

续 修 序

    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族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氏族渊源、迁徙、繁衍生息等历史源流。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泰民安年代,百姓氏族都纷纷进行编修族谱。编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编修族谱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氏族与民间风俗文化。编修族谱还有利于子孙溯源流、知派衍、明世系、识辈份、表尊爱;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石牌池氏基祖达源公,自元朝晚期南来永泰(今石牌)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石牌池氏首次编族谱时间已失记,现留存民国25年(1936年)版的族谱记载着“亦就乾嘉之世,追溯名称,雍熙之朝,亦既散佚。”从这里可知道老族谱已在清朝早期全部散失,直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行饮字题名时才重建族谱,祖公名字只追溯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饮名题名。饮字题名共7次,时间如下: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岁次丙午题名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岁次戊辰仲秋题名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岁次壬辰仲冬题名
清咸丰八年(1858年)岁次戊午八月十七秋分题名
清光绪三年(1877年)岁次丁丑八月十七秋分题名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岁次甲辰二月初五春分题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岁次丙子八月初八秋分题名

    从留存的族谱中只记载着一~六世和第十四世以后的祖公名字,由于是在光绪三十年饮字时才追记,所以各代祖公名字均有失记,特别是第十四世祖公名字只记载了一小部分,至于第七至十三世的祖公名字就全部失记了。只有部分支系后裔在自己的记事本上记载着本房直系各代祖公名字,大部分支系都失记了,这就给本次重修族谱留下了空白点。

    从上面修族谱的年份可以看出,通常每隔20多年即一代人就进行一次饮字题名重修族谱。从民国25年(1936年)至今(2004年)已时隔68年没有进行饮字题名修族谱了。2002年10月石牌池氏宗祠再次重修、2003年5月《石牌村志》首次出版,造就了重修族谱的大好时机,正是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后裔都渴望尽快进行重修族谱,以缅怀列祖。

    一直以来,石牌池氏后裔对基祖达源公从何地何时迁来石牌都十分关心。近年来,众后裔经过多方寻找祖根,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初步查明,我基祖达源公是在元顺帝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离开福建宁化县石壁南迁他乡,最后来到番禺永泰(今石牌)定居(详见池氏源流第三部分及谱尾寻根记一~九和附录一~四)。略作记述,是为序。



二十传裔孙 金汉敬撰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