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东南区池氏-广东池氏

广州石牌池氏族谱


续序之三

西河族谱考释与辨源



      石牌池氏《西河族谱》中的第二篇谱序记载着“而闽省我族科甲联编、仕途伟绩”,“而我粤东鸿宗林立、显达科名、商贾财丰、耕谋利稔”。今在寻根过程中,经追溯查考,现提供有关注释史料,以供石牌池氏宗族飨(音享)用,并从中分辨根源。
      一、 闽南池氏祖先简况
      公元220年,即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池氏总代数四十世瑗公被封为河南省中牟(音木)县令。瑗公后裔二十三世(即池氏总代数六十二世)涌源公居河南省固始县。
公元875年,黄巢率领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8年涌源公随王朝、王审知起兵讨巢,入据闽地。
      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改国号为梁(今称后梁),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封涌源公为“招讨使”。涌源公定居闽地,为闽池氏开基之祖,其后裔蔓延福建省各地。今福州一带,池姓乃当地一大姓氏。
        涌源公之子然公(池氏六十三世)居福建南安县,公元915年,然公袭爵仕泉州司兵曹参,被闽惠帝封其上书郎。
        二、 粤东池氏祖先概况
        然公后裔迁居闽莆田县涵头乡,其后裔(涌源公第12世孙,池氏总代数74世)小大公、小二公、小三公三兄弟,小三公在南宋淳祐朝(公元1241~1253年)中举人,封闽省莆田县司户。
南宋末年即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兵入闽,小大公留闽,小二公、小三公避乱同迁广东潮州,小二公落居潮州枫溪乡,为该地池氏开基之祖。小三公落居揭阳县池家渡村为开基之祖,其后裔又遍迁粤东各地。其中二世(长)念三公迁大埔县百候乡,二世(次)念五公迁翁源县龙仙乡,二世(三)念七公留居池家渡村。
        此外,后裔还有迁居潮州枫溪乡、澄海樟林塘西乡、朝阳海门镇、揭阳忠厚村、鳌头村、半洋村等。至今裔孙四万余人。揭阳池家渡村就是石牌池氏四世念深公落户之地,该地是粤东池氏发源地。
        三、“粤东鸿宗林立、显达科名”史料
        仅是小三公系下的五世淑祐公支系后裔(7~13世)就有13人显达科名,有著名的“三山”祖公。
        七世 明朝将仁郎文盛公,明朝永乐年间仕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主簿,宣德年间仕县尹。
        八世 明朝从仕郎秉裕公,明朝天顺年间仕潮州府揭阳县尉。
        九世 明弘治庚戌科(1490年)拔贡伯容公;明弘治癸丑科(1493年)贡元继斋公;明弘治丙辰科(1496年)贡元松轩公。
        十世 明嘉靖五年丙戌科(1526年)进士世用公(号明山),贡生确叟公,贡生梅山公,贡生东山公,贡元乡进士文山公,贡生梅浦公。
        十二世 明万历庚辰科(1580年)举人思著公,仕福州训导,次子,子学公万历庚戌科(1610年)举人,亦出仕福州训导。明山公、东山公、文山公后人称“三山”祖公,克绳祖武、四世联翩、魁名爵禄、兰熏桂馥。
        我石牌池氏祖先也知其显达科名而载入《西河族谱》。

附注:举人:具有秀才资格,参加在省城举行科举考试称乡试, 录取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音介)元。
贡士:具有举人资格,上京城参加首次考试称会试,录取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有资格参加殿试。
进士:由皇帝主持对贡士进行考试称殿试,录取后称进 士,发榜分三甲,一甲分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太学生:清年代设立在京城最高学府的学生。
贡生:明清年代由府、州、县学(教育机关)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

        四、粤东鸿宗“商贾财丰、耕谋利稔”史料
        仅是小三公系下的五世淑科公(淑祐公之弟)支系后裔,就展现商贾财丰,有著名的“四梅”祖公。
        揭阳池氏基祖小三公定居池家渡村之后,以郎中(医生)、剂药谋生,到七世简斋公继承先祖药业,从业余行医济世到专业行医,是揭阳池氏医药业首创之祖。
        传八世澄深公(注:简斋公无子,由石牌池氏四世念深公过继,改名澄深,成了揭阳池氏八世,详见续序之一),澄深公博学志大,由初期去梅县采购中药回家,后干脆在梅县经营药业及行医,由于经营有方,药业兴旺发达,是揭阳池氏药业向外拓展创始之祖。
到澄深公之孙,十世梅岗公、梅丰功、梅丘公、梅江公后人称“四梅”,“四梅”祖公,克绍箕裘,四祖以医药事业发迹,松茂竹苞。
        揭阳池氏药业兴旺于七~十世,即明朝宣德至嘉靖年间(公元1426~1522年)。
        揭阳池氏的“三山”、“四梅”祖公,一支系显达科名,一支系商贾财丰,犹如棠棣竞秀、花萼相辉。家族繁衍盛昌,声振粤东及远地池氏宗亲。
        此后揭阳池氏药业不断发展,经商地域也不断扩大,以粤东北之兴宁、梅县为基地,拓展到四面八方。至清末民国初期,药业经商之地已拓展到福建武平、龙岩,北至江西寻乌、赣州、吉安,西至惠州、广州、香港,南至汕头拓展到南洋各地。
        在客家地区,无论大都、州、府、小墟市井都有揭阳池氏药业,故粤东有“无池不成市”之称。
        明、清朝代,在兴宁、梅县、五华、紫金、龙川、和平、连平、河源、惠州、广州、汕头、香港等地各大商埠,均有数家至数十家揭阳池氏药材行或药铺。其药业兴旺,经营规模之宏大,操纵了粤东药材市场半壁江山。
        五、彼此二根,扑溯迷离、,石牌池氏、源在何方
        在我们寻根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池姓在广东有两大根系。一支是江西赣州池氏基祖溥公根系,至今有800余年历史;另一支是粤东揭阳池家渡村基祖小三公根系,至今有720余年历史(我石牌池氏基祖至今只有630年历史)。我石牌池氏祖根估计在这两大根系之内,究竟属彼还是属此?经过我们详细研究现有资料,目前,我们倾向于江西赣州这一大根系去寻找。但两大根系后裔在很多地方、城市定居均交织在一起,给我们今天寻根带来一些复杂性。希众裔孙在寻根时要有所识别是也。

注:1、本文历史资料来源于揭阳池家渡村谱志(1998年版)。
    2、本文是在寻根过程中为石牌池氏《西河族谱》撰写续序之三。

二十传裔孙 金汉、牛苏敬书
1998年11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