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东南区池氏-浙江池氏

平阳池氏宗谱


平阳池氏迁徙简述

    稽我池氏,系出赢秦,原居咸阳京兆,今陕西西安。而秦实本于非子。考非子封地,即今甘肃清水县,后有祁连山天成屏风,前清水、后车二河环绕面堂,沃野千里,气势雄伟。祖居封地,真是华夏发祥之地!

    秦庄公即位于公元前八百廿一年,历廿五公爵至惠文王,王有子,名曰公子池,官授秦司马。孙传,仕秦大夫;宗来,公以祖父字为姓,名曰池宗来,乃池氏始祖。池姓渊源于此。后有子华公,仕秦丞相,食采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汝宁)。秦末天下大乱,人皆避之。池氏自京兆始迁西平,建宗西平郡。池氏由此肇基。

    世有传说:祖居河南渑池,以所居地为姓。然此说亦有来由。

    汉时公仕为中牟令,洁已爱民,颇著政绩。生二子:长居西平,次迁西河,后裔亦盛,又称西河郡。宋度宗咸淳年间,梦鲤公才学冠世,恩赐状元及弟,卓卓表彰,史册流芳。

    公之后,子孙分支散居甚夥。隋开皇年间,其中一派移迁光州。历十一世可祖公,唐乾符初年,随王潮统兵入闽,平定黄巢有功,官军都统使。开平三年(九○九年),又随王审知入武威军(今福州)。唐天成元年,公年纪六十余,因见延翰称王大闽国,心中不平,遂告病退,挈家乔居同安县永安乡,择地覆鼎山下居住,成为福建池氏肇基始祖。

    同安池氏可祖生四子,分四大房——孝、悌、忠、信,发族甚盛,分迁亦多。公派下公兴,于宋真宗成平年间(九百九十九年)移居闽长溪县赤岸(今霞浦赤岸桥)。公兴生一子公,公生三子,分三房:长居赤岸,三移江西广信府铅山,次吾祖乌龙公,即养龙公。于宋仁宗四十一年(即一○六三年),择地劝儒乡彩凤山居住,因其山形似彩凤朝阳,枕山面海,故名彩。自宋至明,彩池氏聚丁成族,人文蔚起。明成化二十二年大疾,死亡甚多;嘉靖年间,海贼抢劫居民,倭寇沿海剽掠、焚烧民房。振香公(本支之祖)与堂弟闻香芸香,议筑民堡,联合彩墺、小岳二乡,建石堡寨,设策预防,聚众搞倭,时保无虞。然倭寇屡乱,再遭焚戮,或迁徙流离,所幸生全者寥寥数人而已。万历初年(即一五七三年),国纯公携弟与子,别闽赴浙,途经平邑山门梅岭暂栖。其夜山贼劫财,强抢民女,呼救之声惨凄。公与诸弟,为匡扶正义拔刀相助,击败强盗,拯救村民,里人敬佩。时人稀地广,难辞挽留之情,相聚为邻。弟国仁国美二公,北赴台州、瑞安;而国纯国富二公,为平邑北港小龙里肇基始祖。继世八派子孙,共同祭祀始祖国纯公、叔祖国富公,原居门栖基。

    公有八:长讳耀山公,居门栖基,子三:圆峰圆仓圆衷
            次讳连山公,住本都黄泥墩,子三:长秀长盛长华
            三讳玉山公,住本地坑东,子一:明峰
            四讳台山公,移居青街,子一:
            五讳公,移居青街水尾,公与妣归闽南安,子一:益峰
            六讳隐山公,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年)移居睦源周宅基,子二:金峰金蛟
            七讳碧山公,居本地埠头交龙碓洋尾,子二:云峰长忝
            八讳怀山公,移居青街洋心,子一:其峰

    八派子弟,后又迁徙各州邑,详见移居录,不复赘述。

    宗功祖德,源流世代;后裔昌盛,瓜瓞绵绵。缅怀列祖,历代迁徙,福祸甘辛,事出有因。今值吾祖侨居平邑小龙里四百二十周年(公元一五七三年至一九九三年),欣逢宗谱重修大功告成,特撰此文,谨表双庆!

 

平邑小龙里裔孙 云亮 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