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贡献
1、支援反帝爱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岳书、王叔扬 、池传楹、李基中、温平等华侨,踊跃参加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积极筹款捐资,支援抗战。著名“棋王”谢侠逊,于1937年11月至1939年春,出访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许多城市,以象棋表演的方式动员华侨捐资和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募得5000余万元,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陈岳书、李基中、温平等参加了侨居国的抗日斗争。
2、热心祖国文化教育和其它社会公益事业。1938年,旅新加坡华侨李基中,就汇款给青街小学购置校产。1979年,梅仲微与其子梅旭华汇20万荷兰盾作为无息贷款,兴建鳌江华侨电影院。1988年,马来西亚华侨卢立创捐资5万元,助建浦潭的小学校舍。近年来,侨务政策进一步落实,大大凝聚了侨心,激发了华侨华人捐资热情,有力支持了家乡建设。旅荷华侨梅旭华捐资兴建温州华侨中学“爱国楼”,发动旅荷华侨捐资兴建温州大学“爱国楼”,建立“平阳华侨慈善基金”,率先在平一中设立奖学金,奖励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多次捐资为家乡修桥筑路。巴拿马华侨冯志初共捐资40多万元,为家乡--昆阳镇石塘山前村修桥筑路,方便了当地村民。旅美华侨池云祥捐款33万元兴建青街中学,马来西亚华侨黄金团捐资10万元支援灾区建设和我县希望工程;香港同胞张启华连续多年捐资,帮助全县31名希望工程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9年,全县华侨共捐资200多万元。
3、促进祖(籍)国与侨居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改革开放20年来,第三、四代华侨华人和新移民的增加,改善了华侨华人的 知识结构,提高了社会交往层次。为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积极发展侨居国的经济,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加强。巴拿马华侨冯志初先生经父辈和自身的努力,已经成为当地华侨的佼佼者,其子冯雅迪先生系巴拿马驻中国商贸代表处副代表,为中国与巴拿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美国杜邦公司香港亚太部经理梅晓东引进美国杜邦公司柔性印刷技术,在经济开发区创办印刷工业园区;鳌江华侨林一器、梅晓潭、金慎宝、池万升,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微生物专家陈钦明博士为我国海洋生物科研提供了很多帮助。99年10月,温州市政府邀请了陈钦明博士,游兆平教授,李腾雁博士、李革博士、张明华博士等人回温参加温州国际鞋文化节暨第二届温州商品交流会,为温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谋献策。目前,我县创办“三资企业”83家,协议利用外资4149.7万美元,实际利用2641.15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