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姓探源

(征询稿第二稿)

池传錞 作

 

         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共同的祖先,都拥有共同的血脉。寻根问祖,探索自己族姓的起源,寻找自己的同姓同宗,不仅为实现血浓于水的寻根情结。同时,对于研究和宣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振兴中华,推动社会进步,也大有裨益。

  池姓是一个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极为广泛的族姓。初步得到的信息,在我国的闽、粤、赣、皖、晋、冀、京、豫、陕、湘、滇、台等省,以及在美国、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在现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得姓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渑 池 肇 姓

 

  黄帝之胄,殷商之后的一支池氏,发源于黄土高原之东,黄河中下游洛水之北,熊耳山之际的渑(音敏)池。据载:黄帝有一子叫玄嚣,嚣生峤极,极生帝喾。帝喾的三女儿名简狄,有一天,她到河边玩,捡到一粒燕子蛋,她好奇地把燕子蛋含在嘴上,不小心吞下肚里,因此而怀孕,生下一子取名。契传至第十五世,起兵灭夏,遂得天下,建都于亳(音薄,今河南商丘),国号商。汤传至第十世商之第二十位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西),国号殷。又传到第十七世即商之第三十位国王纣,为周所灭。汤从建立商朝开始到殷商灭亡,历时六百余年。

  西周时期,黄帝之胄第四十一世,殷商后裔第二十三世殷姓讳民,因扶佐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遂以池为姓。这是池姓起源最早的一位先祖,至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历史。

  先祖在渑池居住有三百多年,到周惠王姬阆二十三年(公元前655年),转居西河(今山西省西南部离石县以南,临汾河以西,临汾市以内),繁衍昌盛。后裔有一支从西河迁徙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东汉建安年间分置西平郡)。西河、西平两地先祖,一代又一代向外迁徙播蕃,但他们都以西平、西河做为自己的郡望。无论望出西平或是望出西河的池姓后裔,都以渑池肇姓的殷民公为鼻祖。

  广州石碑池氏《西河族谱》记载:周穆王封吾池姓太祖民公于池(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后代子孙以封地为姓。渑池,原属北虢(音隙),公元前665年,北虢为晋所灭,吾池氏先祖居于渑池约三百多年后,迁徙西河,在西河繁衍昌盛,其后裔繁衍在闽、粤、湘、赣等地。

  西河衍派,泉石比宗

 

二、陈 留 得 姓

 

  平阳 池云亮 先生在《池姓源流考》中说:上古五帝之一少之女名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在舜帝朝中任大理之职,创制有五刑律法,为社会做出贡献,舜帝封他于皋,叫皋陶。皋陶长子名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伯益为羸姓,授他为羸姓部落首领,少应是羸姓始祖。

  伯益之后名蜚廉,善走,有飞行之誉。蜚廉生有二子,长名恶来,力大无比,是纣王贴身侍卫统领,在周武王伐纣时殉职。恶来之后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池(即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祁连山下清水、后车之河畔边),建立秦国,称羸秦。羸之后司马公子池之孙,便用其祖字为姓。

  秦末天下大乱,池姓自咸阳京兆迁往河南陈留。有池子华官居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陈留)。陈留是池姓的发祥地。

  另有载:黄帝有一子叫昌意,意生颛顼,顼之后伯益,扶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伯益为羸姓。羸之后名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池,建立秦国,称羸秦。到了战国时期,赢姓后裔司马公子池居于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城池边,遂以池为姓。

  山西定襄卫村池姓家谱载:先祖是秦伯益之后,有公子池,加封于池,遂以池为姓。

  《百家姓探源》载:“池氏,是由于其祖居于池边而得姓。古代称城为垣,城周围的护城河称池,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就用居处即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个一向显得族不繁,人不多的姓氏,大致出现于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之际,最早发源地即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发源于中原地区池氏,经过长期的辗转播迁,到了明清之际,大量出现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云南等地。《风俗通》载:池氏于池者,城郭园池是也。陈留有池,秦丞相池子华是其地人。”

  以上记载大同小异。对池姓出于羸姓之后的司马公子池,发祥地在河南开封陈留的记载是一致的,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共同之处。至于羸姓源于轩辕还是源于少,正是我国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所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羸姓出于轩辕,在一些史书里都能查到。传统习惯的说法,炎黄得姓,中华儿女皆炎黄子孙,已被中华民族所普遍认同。羸姓源于少,也有史可查,而且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曾有考证,羸姓是少的后裔。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少子孙,都是姓池,都是在池姓大氏族中的一支衍派,而且又都是来自中原西平、西河二郡,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今天追寻它,不仅在于慎终追远,缅怀祖先,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寻找共同的文化源泉和归宿。至于历史真相如何,留给历史学者们去研究吧!

 

三、避 祸 改 姓

 

        起源于福建省尤溪县二十都云盖(今名珠峰村)的池姓,原陈姓,因避祸而改为池姓。其先祖陈代澄,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避祸,改随母姓而姓池,改名池源澄。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尤溪知县牛义表赐其郡望为西平。

 

四、待 考 资 料

 

        福建省尤溪县邹宦和中仙两地的《池氏族谱》均有记载:池姓肇自周宣王时,有程伯休父之后抵汉环公,官池州望中牟循吏,奉命忠征,凯还之日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遂改程为池。

 

        春秋左传载:晋公以婿池质于郑(今陕西华县),而池之为姓。

 

        以上 记载,留待进一步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