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西南区池氏-贵州池氏

池氏潮裔宗谱


继承光荣传统 努力为祖增光

池家浦
(二零零一年十月二日下午于黄良)


各位池氏家族老少代表、黄良家族男女老少:
大家好!
我是潮公第十五代孙,池家浦,是长青家族代表之一。在池家祥的倡导下,今天有幸到黄良来参加池氏家族修谱聚会,是我几十年来的愿望,也是全族老少多年的期盼。我和各方代表一样,感到无比的高兴。在这次聚会后能完成我们的修谱出版任务,为池氏潮裔子孙后代留下一点方便,也为全国(包括海内外)池姓的大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我代表丹寨长青堡支系作几点发言。说不到的地方,再请继禹、继林及前来参会的代表补充。
1、 我对家谱的资料搜集整理是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的。那时我才26岁,现已65岁了。
2、潮公是我们长青、黄良等地池氏家族的始祖。潮公的第八世孙文彬公是我们长青支系的始祖。文彬公的后代人丁发展都有记载。现我将仅有的部分资料在此公布,提供给各方代表参考。如有不对之处,望在这次聚会中得到修改,以便达到家庭历史的真实性。除风舞公回居黄良和风侣公出居通州外,文彬公的六个儿子中留风阳、凤翔、凤炳、凤鸣等四位老人在长青堡繁衍至今。据统计:
毓字辈(十世):7人
起字辈(十一世):21人
有字辈(十二世):22人
如字辈(十三世):22人
斯字辈(十四世):47人
到我们十五代以后都是成倍增长。家字辈(十五世)78人。继字辈(十六世)增到140人。明字辈(十七世)还在增长中,现已有103人。现在第十八代经字辈已有8人出现。
关于长青支系池氏人口,截至二零零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止,为129户,529人。其中男性292人,女性237人。近二十年来,总人口上升了125人,上升了31.01%。
2、 长青支系文化发展情况:
在清朝君主时代,授封有字辈的有莲公(号香亭)十个官职,最后诰封为建威将军。如字辈的如淞公(字子清)为文武秀才。该老人我们亲眼见过,并接受过他的教育,一九五一年才去世。民国时期,斯字辈有人当县长,家字辈有人当区长、乡长、保长,有人当县参议、区分部书记、还有远征军、有教育督学、文化馆长和县州运动健将、有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中小学教员,有人在部队当连长、排长。还有很多人分布在各个行业工作。现任政府部门领导工作的有科局长、县乡办公室主任等。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为池姓争光,为老祖宗争气。
3、 现在我们长青支系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从缺吃少穿的日子,走到了今天丰衣足食的生活。现在家家仓头有粮食,出门坐小车。我们欢迎各方的族老到长青来作客。
4、 长青支系的思想状况:据我的分析了解,如字辈以上的老祖人,由于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各方条件较差,大部分的老人都是文盲。老实巴交地在那几块田种那低产的粮食。一年到头来,只不过能糊糊口,哪里还有时间去考虑家谱的修改、补充和遗传,所以给修谱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民国时期以来,我族文化有了一定发展,从斯字辈到家字辈,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人才。因为云山的阻隔和江河的隔音,他们看到我族字辈的乱杂(特别我们长青支系十五代开名,有的与我始祖第一二代相乱),应有修谱和另拟字派的必要。长青支系的如淞太公(号子清,文武秀才)、斯盈公(号伯谦)、斯澄公(号锦江,即县长公)、斯净公(号本清)等,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下旬主动前往黄良堡,寻找他们的宗弟清泉公,并召集通州大塘族人会集黄良堡召开族人大会,从新拟了二十个字派,规范后代排辈,以免再乱,所以,从我们十五代起用家字开头。
现在,家族人中,大部分都是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理解老一辈曾经为整理宗谱工作付出精力的辛苦,全靠他们给我们留有许多宝贵资料。我们要为先祖争光,为自己争气。为我们家族的发展壮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