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中原区池氏-江苏池氏 |
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毗陵池氏宗谱》 |
江苏常州天宁雕庄池家塘
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重修
《毗陵池氏宗谱》
宁远堂珍藏
自述及感悟
(池荫清)
闻悉家乡池门后人续修族谱,勾起我一缕浓厚乡情。故乡的草木故迹、宗族亲情,一齐浮现脑际,涌上心头。
我少小离家,一九三九年就怀着朦胧的希冀和对前程的向往,投奔在北京居住的大姐[谱上无记载?],求学图进。大姐夫董康当时在京畿法学界已负盛名,威望颇高,我期望得到他的荫庇呵护,得到发展。
倏忽十年,我高中毕业上大学一年后,时已是一九四八年末,全国解放大势已定,全国人民兴致勃勃地期待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民主进步力量积极筹备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大姐夫董康的学生——“七君子”之一的法学家史良经周恩来总理提名候任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司法部部长。当时按捺不住急于为新政权效力的我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加了革命,遂到了筹办中的司法部工作。从此,便一直在史良为部长的中央司法部和以谢觉哉为院长的最高人民法院从事内务管理、后勤保障、行政工作。
一九六二年,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大力推行精兵减政、消减开支、治理机构臃肿、提高效率的改革政策。一九五八年司法部被撤消,除少数骨干调入高法院以外,大部分人员疏散至各省市相关部门工作,而我却从高院被调到成立不久的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文革”后期,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撤消,我在河南五七干校劳动一段时间后,一九七四年借调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仍从事原来的工作。
“四人帮”垮台后,疮痍遍地,百废待兴,被破坏的法制亟待恢复。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中央决定恢复司法部,扩充并加强高法院,对外文化联络工作亦重新恢复并定为文化部职责。于是,竟出现司法部、高法院、文化部三单位争调我归队的局面。我当时所在的“二外”也不放我走,新领导坚持留我。于是,我的去向成为问题。最终因文化部先拿了档案,我遂调至文化部,主持外联局行政处工作队。期间,除(一九八零年——一九八一年)被抽调参加中央信访检察工作组至云南省协助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其余时间都在文化部外联局负责行政处工作,至一九八八年离休(处级)。
离休后,我又被聘到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工作,组织少儿演出并曾带领少儿演出团到俄罗斯等国访问演出。
近几年来,我虽已年逾古稀,却仍被返聘到文化部离退休干部局,负责离退休干部的住房分配、纠差补缺工作。离退休的老干部们说:“老池管这个事,我们才放心!”“他公平公正,认真负责,是个老黄牛!”他们不肯让我离开。直到二零零七年初,才离开岗位。
自己一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不图名不为利,默默无闻、甘处幕后,廉洁奉公,淡薄名利、安于清贫,清“白”当好国家公务员,认认真真做一个共产党员。于一九九八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这是我的人生追求,也是我的坚定信念,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究细思,追根溯源,这属我少年时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受的池氏血缘宗传教育——池氏家族几百年来“爱国忠族、认真执著、不计私利、全力以赴”的品格传承,溶进了我的宗亲血脉,伴我一生。
因此,我衷心支持和赞成续修宗谱,继续传承,以念先贤,以励后人。
池荫清
二零零七年七月
参见:续修委“文化部离休干部池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