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潮裔家族团聚会纪要(第一次)
由贵阳池家祥倡议、召集的“池氏潮裔家族团聚会”于公元二○○一年十月一日至四日在都匀市良亩乡黄良村里头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一百多人:其中都匀(先后)60余人、丹寨25人、平塘8人、贵阳9人、榕江4人、贞丰1人、独山1人、广西1人和香港1人,另有到黄良寻根问祖的麻江池氏3人和六枝池氏1人。因公务、因年迈不能前来参会的云南池家富和池焕华、广西池家治、山东池继能、广州池继梅、独山池玉泉和平塘池家用等相继
来电、来信或先到黄良表示支持与祝贺。
十月二日上午,能上山的与会人员,到黄良大山一世祖池潮公坟前举行祭奠仪式,拜谒了一世祖潮公及沈氏太,二世祖鳌公及王氏太,四世祖池四公、澡德公(墓在团坡垴),五世祖王氏太、联聘公,六世祖保国公,七世祖锺珠公(遗骨已迁丹寨长青堡安葬)、上珠公等的墓碑,并在潮公墓前合影留念。外地族人对黄良族人数百年来每年祭扫先祖坟墓,保护上述先祖碑铭完好,十分赞赏和感谢。目睹祖坟林立的盛状,族人们无比感慨,一公之孙的亲情由然而生,彼此倾诉,纵然千山万水阻隔,也隔不断大家对黄良先祖的思念,隔不断各地潮裔子孙一脉相传、血浓于水的感情。大家表示,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奋努力,为先祖增光,为振兴池氏家族,为梓里的繁荣,为国家的昌盛作出更大贡献。十月三日上午,与会部分代表还到丙午村龙呼冲,拜谒了体现潮裔子孙十分亲密团结的四世祖——德公墓碑。
团聚会在池家祥和池继禹共同主持下召开。池家祥致《团结起来,振兴潮裔家族》开会词。他说,这次规模盛大的家族团聚会,是至少近百年来,祖祖辈辈希望召开而未开成的,他代表黄良族人向外地族人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家族团聚共叙亲情与宗派主义的区别,反对任何形式的宗派主义,并阐述了家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根据各地要求,提出把编修统一的《潮裔宗谱》作为会议的主要讨论内容。丹寨池家浦、池继林、池家苏、池继禹分别就丹寨《池氏家谱》的搜集、整理情况;丹寨池氏族人的人口发展、文化进步状况;长青池氏文化基金会的成立和工作开展情况等,在会上作了系列报告。平塘通州和榕江平引等地族人,也分别汇报了当地族人情况。前来寻根问祖的麻江景阳和六枝的代表,介绍了他们池氏家族的状况,并试图与潮裔家族取得祖脉联系。会上,池家祥还作了《《潮裔宗谱》编修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和建议》专题报告。与会族人对池家祥长期收集整理、深入研究黄良池氏历史,为新修《池氏潮裔宗谱》作准备的成绩作出了充分肯定,对他提出编修新宗谱的范围、形式和内容及其说明表示赞成。通过充分讨论,会议对新修《宗谱》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新修《池氏潮裔宗谱》,是体现十八代潮裔子孙一脉相传、代代昌隆的壮举,是发掘、整理潮裔子孙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和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必须,是当代潮裔族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年过古稀和花甲的族人代表,更表示了对修新谱工作的浓厚兴趣、强烈愿望和紧迫要求。
与会族人对新修宗谱的名称、范围、内容、截止日期、经费筹集,以及为潮公重立新碑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大家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并在有各地族人代表参加的会议上,通过如下决议。
一、
确定本次新谱名称为《池氏潮裔宗谱》;范围为自一世祖潮公至第十八世孙,知名男女均收入谱;内容包括序言、谱图、正谱、人物志、附录和编后语等;正谱内容包括姓名、字号、排行、生殁年月日时、享凡岁数、简历、葬地、立碑否、所生男女等,附录包括重要谱叙、重要碑铭、重要文物和重要参考文献的复印件或照片、捐资人员名单及数额、修谱经费结算等。潮裔子孙人物统计截止时间为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廿四时正。
二、
建立《池氏潮裔宗谱》编委会。设主编一人、副主编二人、编委若干人(依地区、支系和工作需要而定)。会议一致推选池家祥任主编,池家浦(丹寨)和池家军(贵阳)任副主编。编委为:池家智(黄良)、池家武(黄良)、池焕芳(黄良)、池继禹(丹寨)、池继林(丹寨)、池继云(丹寨)、池继炎(丹寨)、池继尧(丹寨)、池家深(丹寨)、池如华(通州)、池明勇(平引)。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潮裔子孙,归入原祖支系参编。
三、
根据黄良和丹寨民国初年以前的多部家谱,黄良池氏祖籍为江南省凤阳府临淮县茅山,西河郡氏。对外姓人代写的池潮公民国十三年碑文中的祖籍“江西省南昌府故郡茅堵山”予以否定。
四、
根据池潮公明万历四十年闰十一月十三日碑文、二世祖池鳌公明万历四十年闰十一月十三日碑文和四世祖池?德公清嘉庆二十四年三月初四日依其被毁明碑重立碑文,新修谱时,确认潮公“明昭信校尉”谥号。取消民国十三年他姓代写的“皇明应赠昭信校尉”的“应”字。并类比都匀府解奉春明朝谥号为“昭信校尉”、职务为都匀指挥使的史实,确认潮公职务应为都匀指挥使。史书未载,当属遗漏。
五、
根据丹寨长青和都匀黄良历代族人传言,平塘通州一支为池凤侣公去通州后繁衍的后代。通州最早的池世俊的墓碑,为道光十九年仲春月下浣廿四日曾孙辈所立。其曾孙池洪顺之墓碑为光绪廿三年桐月谷旦儿辈所立,理推池世俊所在年代应为乾隆年间,与长青、黄良池氏凤辈基本同期。通州池氏到黄良寻根问祖、认亲祭拜、同拟字派已七十余年。与会族人依此历史渊源,认定池世俊为池凤侣,通州池氏为潮公后代。请通州族人以世俊公为凤侣公,按“凤毓起有如斯家继明经学……”往下排字辈。已取名者,不必更改,作字辈对照表;未取名者,均在对照辈份后,按家族字辈取名,编入新宗谱;以后出生者,类推。
六、
根据榕江平引池氏代表所述家史及繁衍辈份和都匀黄良池镜泉述说该支出走先辈情况,即池美鳞(行大)和池翠鳞(行二)往三都方向出走,并知翠鳞公有后。会议通过认真比较、讨论,确认榕江平引一支为黄良池翠鳞公之后,并祝贺他们寻到根,认着祖。会议要求,榕江平引一支按“鳞春泉家继明经学……”字辈对照,已取名者,可不更改;未取名者,依此字辈取名,编入新谱;以后照此类推。
七、
清代广西泗城府印盘村有池凤舞公之后池有兰??池如城??池斯贞和池斯敖居住。近百年来,此支后人与黄良、长青族人已无联系,不知后裔繁衍如何。为搞好本次修谱工作,会议责成黄良凤舞公之后代查考清楚。
若方便,一并查考和抄写映坤公及陈氏太、起鸾公及余氏太、起?公及田氏太吴氏太、起合公、有兰公及杨氏太、如城公及姚氏太、斯贞公及贺氏太、斯敖公及王氏太等的墓碑。池斯顺公居于广西,有二男在南宁,亦由该支通过池家治查找,填写“潮裔后代调查表”,以便编入新谱。
八、
麻江与六枝池氏来寻根问祖,潮裔子孙表示深切理解和热烈欢迎。由于麻江池氏来自贵阳修文扎佐,需与扎佐池氏进一步了解,磋商情况;六枝池氏与安顺池氏有密切关系,需与两地池氏商讨,并搜集有关资料和碑文。会议希望麻江和六枝方面尽快做好此一工作,取得实据材料。交新宗谱主编池家祥或副主编池家浦转潮裔族人共同研究。若情况相符,可收入新谱。
九、
据传,兴义附近有池氏家族。由于潮裔子孙中有“一支上云南”,迄今未能寻到。兴义池氏是否与此支有关,请池继禹和有关人员设法联系、查找。有通信地址和联系人时,亦请他们与池家祥联系。
十、
编修本版宗谱的经费分两期筹集。第一期为编修工作经费,由有工薪收入和从事工商经贸收入较丰的潮裔族人(含女、媳)自愿捐资,数额不限。第二期为出版宗谱经费,筹集办法另定。第一期捐资经费在编修工作完成后,若有结余,转入为始祖潮公立新碑使用。应捐资人员的捐款,可由各支各地收后寄贵阳池家祥收,亦可直接寄池家祥收。捐资由池家祥管理使用,贵阳池家军监督。自池家祥收到第一笔捐资款后,每二月向编委会成员文字通报一次捐资人员名单、数额及使用情况。所有捐资人员及数额和经费结算,一并在出版
之宗谱附录中刊出。
十一、
鉴于始祖池潮公民国十三年碑铭严重错误,并考虑到潮公后裔已发展到第十八代,所有子孙均应碑上有名。会议决定,在适当时期,合族相商,共集经费,重竖潮公新碑。
十二、
与会代表对都匀黄良族人为此次团聚会的精心安排、接待和会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决议通过时间为十月三日下午和晚上。纪要由池家苏执笔起草,池家祥修改定稿。会议决定,本纪要由宗谱编委会主编池家祥签发。
池氏潮裔家族团聚会
纪要签发人(签名):池家祥
公元二OO一年十月四日
附:家族团聚会名单
都匀黄良(60余人)
池贵泉 池镜泉 池国泉 池玉泉 池中泉 池秀泉 池家驹 池继仕
池家智 池继华 池继武 池家慧 池家鸿 池家义 池家礼 池家翠(女)
池家勤(女) 池家柱 池家广 池家进 池家龙 池家虎 池家能 池家举
池家美 池家波 池家信 池家先 池家成 池继芳 池家相 池家武
池继周 池继江 池家贵 池继昌 池家君 池家明 池家鹏 池家新
池继伟 池家猛 池家勇 池家刚 池家烈 池家才 池星国 池星亮
池星明 池焕芳 池焕和 池焕清 池焕平 池焕国 池焕均 池承强
池承江 池承周 池明波 池家国 池家福 (媳未记入,男女可能有遗漏)
丹寨(25人)(未分地区)
池家浦 池家甦 池家熬 池家深 池家荣 池家稔 池家富 池家学
池家波 池家庆 池家吉 池桂英(女) 池继尧 池继禹 池继周
池继云(女) 池继慧(女) 池继尤 池继炎 池继熙 池继勋 池继林
池继成 陆云(媳) 潘连秀(媳)
贵阳(9人)
池家祥 池继栋 池继松(女) 池继逵 池继豪 池家军 池家虹(女)
莫玉珍(媳) 朱红(媳)
平塘(8人)
池如华 池如芳 池斯和 池家友 池家富 池家军 池家勇 池家兴
榕江(4人)
池明勇 池明归 池继荣 池继怀
独山(1人)
池家文
贞丰(1人)
池滨泉
广西(1人)
池家祥
香港(1人)
池家玉
麻江(3人)
池应祥 池金平 池金福
六枝(1人)
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