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东南区池氏-福建池氏

新居公·安樟半山系


安樟半山支系池氏族谱

小引

    安樟池氏族谱得以重修,赖于国处和平盛世,民可安居乐业;又蒙闽清同宗竭力奔波,组织有方;三靠宗亲老幼团结向上,众志成城。

    修谱之目的意义、编谱方法、记述内容等,在总谱序言中已概括无遗,在此不赘述。现仅就吾祖开拓安樟半山基业的艰辛历程及数百年沧桑予以综述记载,以供后贤记取并发扬光大。

    吾祖于1587年由尤溪十九都满坑(现汤川乡溪滨村)迁来,至今四百余载。安樟地处东、南、西三向皆大山的夹沟底,清澈长流的安樟溪从南山而来,经沟底向北流去,且南与永泰接壤,西与闽清交界,现为通往福州市的公交车起讫站。当时,始祖新居公之子文广公风尘仆仆来到山清水秀的安樟,在东边的半山择地而筑,俭朴而居,从此开始了背负万里蓝天、面对荒山野岭的艰辛创业历程。半山属缺水地带,文广公首选种青(作为染料用的经济作物)。为了生计,需开渠引水,种植水稻,经与大坎乡民交涉,花钱三贯,开成水圳。有石碑为证,现尚保存。稻谷可种,立业有本。自此繁衍生息,代代以农为本,相传至今。

    列祖从此以半山为根,开发西山下宅厝山场一片,上至大石,下至溪边,南至高垅坑,北至秋湾坑。征收山租至民国末年。

    上半山祖厝坐巳向亥(后改造为水田),后迁址下半山,坐甲向庚。

    公元一九八○年代,生产基地仍在半山。因安樟街交通方便,所以家家户户又在安樟街另建住房,两处皆可栖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除务农守本外,年轻后生闲时多外出求职,或经商,或做工,不断增加经济收入,生活水准逐年提高。

    吾祖子孙在历史上虽无建勋殊荣者,但世代子孙恪守先祖教导,继承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为人诚恳,忠厚老实,遵纪守法,堪称良民。现代族人中,除守本耕种外,也有大学毕业、任职高级工程师者,大专毕业、中专毕业,从医、经商者。成年后生都有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的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大大提高。

    本次修谱,源于族上仅存的两本族谱及同宗别系提供的原始资料及宗亲协力合作,进行认真甄别而成。若遇两本原谱相左处,依现存牌座定夺。即使如此,仍有谬误和遗漏处,恳请后贤校正。新居公十五世裔孙兆江虽已尽力,但由于自幼背井离乡,对宗亲活动了解甚少,尤其对列祖列宗及现代宗亲为改变家乡面貌、提高生活水准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艰苦努力的生动事实一无所知,所以,续谱过程中,内容枯燥,真有无限愧对乡亲父老的内疚。除外,对谱中用词,由于不谙规范,文字多有不妥之处,或遗漏、或失准、或谬误,恳望后贤鉴谅,并校正;更祈求列祖列宗在天之灵,鉴谅子孙能力有限,未达精确无误之境。但不论有否登谱上册,请祖神各归祠位、各随其祖,享儿孙之祭祀!

新居公十五世裔孙 兆江 拜撰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日

核对: 兆江

说明:

   现代研史结果:入闽始祖为鲤腾公(池氏第六十二世),立一世,应天公为六世,新居公为应天公之后处二十二世,迁入安樟为本谱一世。


安樟半山新居公支系谱系浏览

 

 请输入要查询的名字:

  选择数据库:

       

速查指南:

  1. 此人名库仅查池氏人名,因此不论所录入的名字是否带“池”字,一律按池氏人名来查。例如:录入“池英雄”或仅录“英雄”,都能找到“池英雄”;

  2. 如果某人是二字名,可能把前二字相同的三字名一块查出来。比如录入“池莉”,可能找到“池莉莉”。所以查询时尽量输入全名;

  3. 目前提供三种速查内容:仅在池氏名人录、池氏通讯录和仅在池氏族谱人名库中速查,三库内容有交叉,缺省的选择是查池氏族谱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