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w.org 发表于 2022-9-21 20:48:02

池乃书:四载光阴铸我魂

学院退休副教授、1957届校友 池乃书

  1953年是新中国建立第4年,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在经历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伟大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后,全国开始进入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此时,大规模培养合格的各类建设人才列入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全国高等教育在经过院系调整之后,在福州将解放后成立的福州大学改建为福建师范学院,成为以培养中学师资为目标的教育基地。为了解决招生中师范教育专业对口的生源,从1953年夏季开始从全省各地中等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中,遴选部分优秀毕业生直接保送进入福建师范学院就读。我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幸运地被永安师范学校保送成为化学系第一届新生中的一员。
 福建师范学院的院系设置是依据中学教育所开设的课程相应设置了系科和专业,因此全院就有:中文系、历史系、教育系(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政治教育系、艺术系(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外语系(只开俄语专业)、体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和地理系等12个系和14个专业。 我是从山区农村和普通师范学校出来的一名中学生,原本从普师毕业后应该分配到农村当一名小学教师,可是却幸运地进入高等教育学府,成为我家乡中有史以来第一名大学生。老师、同学、乡亲和父母的亲切期盼汇成了祖国和人民的期盼,化成了我在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勤奋、刻苦学习的力量源泉。 在母校建校105周年之际,我就以在化学系四年学习生活的情况作一些回忆,以资激励。
 一、化学系基本概况 1、1953年秋季在校学生人数,有三个年级:1950级本科生15人,1951级停招,1952级74人,1953级本科生49人,共128人。(1950级和1952级是原属福州大学,1953年秋季转入福建师范学院)。 2、有一支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授队伍。其中教授有:余宝笙(女)、林仁穆、王调馨、甘景镐、曹大为、王岳、陈秉乾等7人;副教授有:陈寀、周寿悌、张其昕 、陈富玉(女)等4人。我们有幸地得到他(她)们亲临教学第一线,以雨露滋润和谆谆教诲的精神为我们化学专业课程“传道、解惑、授业”,给我们化学专业基础知识打下深厚、坚实的基础。 3、有一座建筑高雅、环境优美的校园,即原华南女子学院校址(以下简称华南地区)。1953年秋季有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系入住,1954年夏季数学系搬出,1955年夏季物理系也搬出。从此,华南地区为化学系专用,直至1981年春季搬入长安山化学大楼为止。华南地区有和平、民主、胜利三座大楼。胜利楼为教学区,一、二层和底层为实验室和仪器、药品库。和平楼和民主楼为学生宿舍和生活区。民主楼底层作为厨房和食堂,和平楼底层作为洗衣和洗澡用房。学生宿舍楼的建筑质量,堪称福州一流。地板、楼梯和门窗,全是用进口硬木制成,地板还涂石蜡保护,窗户设有玻璃和木头百叶窗两层。学生床架全是从美国进口的铁架钢丝弹簧床。 4、拥有品种齐全、质量优良、数量充足、家底雄厚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来源于原协和大学化学系、华南女子学院化学系、省师专化学科和福建省研究院工业所等单位的合并和集成。 5、有优良的图书馆和阅览厅。全院图书馆和阅览厅设在胜利楼第三层。中外文存书册数和门类,在全省各种图书馆中也是屈指可数。阅览厅宽大明亮、通风凉爽的良好环境是学生读书阅览好场所。“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一有空课和早、晚自修都到阅览厅去占位置和抢借图书馆开架的参考书。 6、有完好的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场地。华南地区有中操场和下操场两块场地,设有田径、球类和体操等项目场所。 7、用竹蓬作顶盖搭建的简易教室成为华南地区独具特色一道风景线。每个班级都有专用一间这样的教室。教室里没有课桌,每人只配一张附有桌板的扶手椅。这在当时是一种应急的措施,因为建造这种竹蓬教室,造价低廉,施工期短,又具实用。全院的大礼堂也是用竹蓬作顶盖搭建的,可容纳全院师生员工开大会和听报告使用。1956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来我院视察时,就在竹蓬大礼堂作报告,并称赞竹蓬大礼堂和教室是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二、仿照前苏联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1953年全国各省都成立高等师范院校,应急措施之一就是要制定统一的培养人才的教学计划。当时国内还没有自己成熟的高等师范教育经验,因此教育部就参照前苏联高等师范教育的经验,制定出国内统一的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定位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化学教师。 2、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凭本人回忆,不完整。以表格表示)

项目课程名称开课时间教材授课教师
政治课程1、中国革命史第1、2学期自编黄起寮
2、政治经济学第3、4学期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陈学画
3、哲学第5、6学期自编
外语俄语第1、2、3、4学期自编翁品嘉
公共课程1、教育学第1、2学期自编万梅亭
2、心理学第3、4学期自编陈淑圭
3、教育史第5学期自编
4、体育第1、2、3、4、5、6学期自编
专业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第1、2学期(苏)B.A.库德罗亚夫契夫等著《高等数学简明教程》
2、普通物理第3、4学期自编林玉玑黄典次
专业课程1、无机化学第一学年(苏)B.N.格林卡著《普通化学》以及配套的《无机化学实验》和《普通化学作业和问题》陈寀、刘玉云
2、分析化学第二学年(苏)E.B.阿列克谢耶夫斯基著《半微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林仁穆阮宝治
3、有机化学第二学年自编王调馨周寿悌
4、物理化学第5、6、7学期(苏)B.A.基列耶夫斯基著《物理化学教程》曹大为金章岩
5、工业化学第6、7学期甘景镐主编《工业化学》甘景镐
6、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第6、7学期自编陈秉乾陈富玉
7、生物化学第7学期自编王岳
8、仪器分析第5学期自编阮宝治
9、有机物系统分析第6学期自编林文良
10、化学文献检索第8学期自编甘景镐
实习与实践1、工业见习第6、7学期寒暑假参观工厂:1、氯碱工业;2、硫酸和盐酸工业;3、造纸工业;4、盐卤工业;5钢铁工业;6、食品工业等工厂甘景镐陈文定
2、中学教育见习与实习第7学期见习一个月;第8学期实习一个半月在福州市区:1、附中;2、一中;3、五中;4、九中各中学都有指导老师
3、毕业论文(学年作业)第8学期一个月三种方式:1、科研小课题,写出报告;2、指定课题,检索文献,写出报告;3、指定一本专业书籍,写出读书报告

    3.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计划中将课程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两大类。每学期考试课程不得超过三门,其余就是考查课程。考查课程由平时阶段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期成绩,而考试课程必须进行严格的期末考试——口试。 口试是学习前苏联的一种考试方式,这与过去一贯笔试完全不同。口试对于老师的难度和关键在于出考题和编组考签。按规定,考签数不得少于参加考试学生数,每张考签不得少于三道题,考试内容要涵盖考试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老师必须精心竭虑、挖空心思地出好上百题考题,然后再细心地平衡编排出几十张考签。考试时由学生自行抽签。考过的考签不得再用。 口试对于学生的好处在于要全面、系统、深入和牢固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克服过去笔试时只有一张考卷而常会出现抓重点、猜考题,甚至携带字条以及考场上交头接耳、交换考卷等各种作弊现象。此外,在口试时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作答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问,便于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作出公平的评分。口试制度的优点和好处,在于学生真正学到了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为我一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口试制度可谓功不可没。  三、党组织的建设 1953年我入学时,化学系只有一位党员教师,兼做我年级的班主任,她非常关心在我年级中发展党员。当时由于我对党的感恩思想,在听完党课教育之后,于1954年春就向她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1954年秋季,学院从福州工农速成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了一批经历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而离职学习的工农干部进入学院各系就读,因此化学系1954级本科生46人中就有十几位工农速中的毕业生,其中有十一位是共产党员,于是化学系就建立党支部,承担着党组织建设的重任。 首先抓思想建设。通过上党课、学习党纲党章等多种活动,进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先进性的教育,端正入党动机和态度。 其次抓组织建设。对申请入党的对象进行家庭、社会关系和个人历史进行调查以及个人政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表现进行考察,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对象,并指定党员负责对发展对象进行联系。当时,我就得到两位党员的联系和帮助,指定学习刘少奇编写《论共产党员修养》,约定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口头思想汇报,每一个月写一次学习收获的书面汇报。由于我对党忠诚老实,勇于暴露和批判自己心里深处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勤奋刻苦的学习和担任班长工作的表现,终于在1955年五四青年节被吸收入党。从此,我在党的阳光照耀和哺育下,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我不断前进和成长。化学系的党组织从成立党支部起,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学生中各年级都建立党小组,就我的年级来说,毕业前就吸收7位党员,占全班学生比例14.2%。此外,在教师中也积极发展党员,特别是在高职称中发展,在我毕业之前就有林仁穆教授、周寿悌和张其昕副教授被吸收入党。为了加强化学系党的领导,1955年初,院党委派了一位在解放前参加厦大地下党的老党员担任专职党支部书记工作。从此,化学系党组织更为壮大和健全。  四、学生班级组织和活动 学生班级组织有班长、团支部和班委会。由班长、团支书、班委会主席组成三角,领导和组织开展班级各项活动。班长是系行政指定的,团支书是团支部选举产生的,班主席是全班民主选举产生的。班长是班三角的核心。班委会下设学习、生活、劳动、文娱、体育委员;团支部下设组织、宣传委员。 班级活动是围绕“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主旨而展开的。德育是首位,学习是中心。行动的口号是:又红又专。每个学期都要制定《红专计划》,提出自己在政治与专业方面努力的目标和具体行动与措施,并予以张榜公布。期中进行自查,期末在班级上进行检查,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做得不够好的,自己提出努力改进的措施。每学年在班级上要评选班级优秀生,送给系里审核,由系行政评出一、二等优秀生,并发给奖学金。 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对高等师范院校实行全免费和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等,不单学费和医疗费全免,而且伙食费也全免,每个月以9元标准下拨给学校。因此,我们每天中、晚餐有四菜一汤,早餐有稀饭和馒头,放开肚皮吃。上午课间操时段还有豆浆免费供应。为了监督食堂每天拨发伙食费都用于学生伙食,因此,由学生会生活部组织各班生活委员和部分学生,轮流每天检查验收食堂采购员采购回来物品品种数量是否与账单发票相符,并予以签字确认。伙食有保证,营养能均衡,使我们的体力与精力倍感充沛,足以对付紧张与繁重的学习任务。 坚持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我们坚持每天早餐六时起床,六点半上操场做早操 ;上午课间半小时再做广播体操;下午第三节课下课,也要上操场选择自己兴趣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即坚持每天“两操—锻炼”不动摇。 文娱活动主要是组织歌咏队和舞蹈队,利用业余时间排演歌曲合唱和舞蹈节目。由于我们年级来自普通师范学校的同学较多,在艺术修养占有优势,因此,在参加全系或者全院比赛中,屡屡获奖。 热爱劳动是重要品德之一。参加劳动是锻炼这一品德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宿舍和教室都由值日的同学打扫,公共场所(如宿舍走廊、楼梯、操场等)划片包干也由同学轮流打扫,并且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此外,教室的黑板,在老师下课后也要值日生擦干净,不能留给下一节课的老师来擦。 1954年全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高潮。接着又顺利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和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全面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建设年代,社会稳定、和谐、平实、向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嫖赌毒绝迹。在学校人文环境中,没有喧闹、没有花花绿绿,只有专心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因此,班级活动都以集体活动为主,业余时间多用于集体看电影、球类比赛、参观展览会、逛公园、跳集体交际舞等。 1955年1月20日下午,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在叫嚣“反攻大陆”下,竟然出动数架轰炸机在福州台江区进行狂轰滥炸,炸毁和大火烧毁近千家居民住宅和商店,致使数万人家破人亡。此时正值临近春节之际,天寒地冻,灾民生活苦不堪言。学院党委立即动员和组织师生参加救灾,我和班级十多位同学一起放弃回家过春节,参加了学校救灾队赶赴灾区进行救灾活动,早出晚归,向每家每户进行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登记、上报,以及发放救灾物品、清除废墟等,一日三餐都是和灾民同吃救灾饭,历时近二十天。由于自己感染了急性肝炎,不得已提前回校,住进了医院治疗。 1957年春夏之交,我们班级不可避免地经历那场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有三位同学被无辜错划为右派,但是在毕业分配工作中按计划分派到中学任教。 1957年夏,我和其他四位同学(二位党员、三位团员)又一次幸运地被学院留任化学系,担任物理化学课程助教。从此,我将在自己母校,继续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以教育我的恩师为榜样,努力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在兴奋之余,我在日记上写下:心有冀,志高远,美无限。 2012年元旦前夕师大康山里 注:作者曾任化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委员。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

chiw.org 发表于 2022-9-21 20:48:18

https://chem.fjnu.edu.cn/9b/78/c2336a39800/page.htm

enloy83 发表于 2022-11-26 16:22:53

教书育人学研有成的教授池乃书

池乃书,原名池迺书,1933年农历8月14日生于大田县广平镇铭溪村。1940年开始就读铭溪小学,1946年考入大田初级中学,1950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永安师范学校,1953年又以第一名毕业成绩被保送升入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学习。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再以优秀毕业成绩被留校担任化学系助教,从事《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年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技术革新突击手称号,1960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教育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61年11月由学校选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部(后改为北京外国留学高等预备学校)学习俄语,预备留学苏联。1962年因发生新疆伊犁事件,中苏关系极度紧张,当年苏方拒收中国留学生,因而学习结束后于12月返回原校,继续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直至1994年退休。(2018年由副高职称晋升正高职称。2021年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退休后,曾任私立福建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私立福州英华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在福建师范学院(大学)工作长达37年之久。在此期间于1972年至1985年担任化学系副主任。在社会上还兼任福建省化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物理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并为福建省发明协会会员。1987年至1993年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学评议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91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1993年被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省人事局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被录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从事《物理化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主要成绩如下:

在教学方面,主要开设并主讲《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统计热力学基础》、《光化学基础》、《复相反应动力学》、《半导体化学》等课程,并相应编写了各门课程的讲义和教材。从1988年起《物理化学》课程参加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化学》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还编写《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试题1000例》讲义。由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1991年被列入福建省普通高校首批重点课程,而《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教学成果,1991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又评为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著作出版方面,翻译(苏)A.A.库德利耶夫采夫著的《化学方程式的组成》(修订第四版),全书23万余字,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参加编写《中学生辞典》(化学分册),198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是从事电化学研究方向,其主要成果有:

一、主持并完成铝阳极电池研究。这是中央轻工业部下达计划并拨款资助的项目。由于铝的电极电位比锌负,金属密度比锌小,资源又比锌丰富,因此用铝来代替锌作为电池的负极是一项开发新能源的课题,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然而,至今国内外还处于探索实验性阶段,特别是铝一一二氧化锰电池,由于腐蚀和析氢二大技术难题,至今尚无有效克服方法,以致于还不能进入实用阶段,尚无商业性产品问世。然而,该课题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试制实体的铝一一二氧化锰电池,经放电测试,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负荷电压、连放和间放时间以及贮存期等性能方面,均符合国家干电池的技术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下列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电池用铝合金的试制及其在高氯酸铝溶液中阳极行为》、《高氯酸铝的制备及其分析方法》、《铝在氯化锌和氯化铵溶液中阳极特性以及铝一一二氧化锰电池放电性能》、《铝及其铝一镁一锌一镉合金在水中和甲醇溶液中阳极行为以及负差效应的机理》、《铝电池用的缓蚀剂研究》等,其中有的论文被国际权威性杂志一一《美国化学文摘》(英文缩写C.A)杂志摘录发表,并有法国、埃及、印度等国研究机构来函索取论文。

二、热化学研究。这是应用宏观的热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研究微观的物质结构方面的课题。发表论文有《生成热与化学键类型)。该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杂志摘录发表,并有法国、原苏联、捷克等国研究机构和高校来函索取论文。

三、ABS塑料基二氧化铅电极制备方法的研究。这是福建省教委立项并拨款的课题。研究成果属于国内首创,在1987年6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1989年4月获准专利权,专利号:87104462。发表论文有《ABS塑料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造、性能及其应用》。该发明成果在1988年北京首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获铜牌奖。

四、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的研究。这是福建省科委立项并拨款的课题。它是直接应用ABS塑料基二氧化铅电极的专利成果来研制臭氧制取新技术,并获得成功。该成果于1990年3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991年4月获准专利权。专利号:90202712.3。发表论文有《电解水制取臭氧的研究》。该专利在1991年获得福建省优秀发明选拨赛金奖和福建省专利一等奖,1992年又获得全国第六届发明展览会铜奖,以及日内瓦第20届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镀金奖和美国发明家年会授予“国际成就奖”。1994年经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会认为,该成果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电解法制氧器的研究。该技术研究从反应机理和电解槽结构上入手,依据浓差电解池原理而设计研制,不同于传统电解水制氧技术,它的特点是不产生氢气,只产生氧气,氧气含量达99.9%(V/V),属于国内首创。该研究成果于1994年6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995年3月获准专利权。专利号:ZL9421600.2。它为家庭、高楼建筑、医院、商业娱乐场所及高原地区的氧疗和氧保健,提供小型的保健医疗设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池乃书的妻子阮秀英,厦门人,196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在福建师范大学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从事《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加编写《中学化学教材教法》、《中学化学问题解答》(上、下册)专著,均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参加《ABS塑料基二氧化铅电极制造方法》和《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研究工作,以第二发明人获得上述二项专利权。1992年在福建师大退休。池乃书有三个子女,长子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次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女儿(志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她在1985年读初中一年级时,参加国际邮政联盟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题目是《给一位残疾小朋友的信》,她的作品在全国二万多名参赛评选中获第一名,并由国家选送到国际参赛又获国际第二名(银质奖章)。她的名字被刻在福建师大附属中学为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而树立的荣誉碑上。


《大田文史资料》 第14辑 大田籍科技人才(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池乃书:四载光阴铸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