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xk 发表于 2018-10-8 08:43:08

不靠谱的“谱学”——读仓修良著《谱牒学通论》


不靠谱的“谱学”——读仓修良著《谱牒学通论》
  史学专著
  书名:《谱牒学通论》
  作者:仓修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剑/文
  靠谱、不靠谱,还真有一门学问叫“谱学”,又称谱牒学,是专门研究家谱、宗谱、族谱、年谱等家族姓氏的世系、历史及人物事迹的学科。属于历史学的范畴,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但这门学科又靠谱又不靠谱。说它靠谱,是因为这门学科早就有了丰富的著作和标准的学科名称,并在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说它不靠谱,是因为学科虽古老,却至今迟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学科体系,甚至没有专门的研究著作;说它不靠谱,更因为它的作品社会价值虽然很大,却往往会因攀龙附凤而造假失实。
  谱学:一门古老却又迟到的学科
  很少见到有这么一门学科,它早在古代汉晋时期,就不仅有了丰富的著作内容,甚至已经有了完整的学科名称,却至今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体系。直到仓修良教授的巨著 《谱牒学通论》近日问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这一切才发生改变。仓著无疑堪称中国谱牒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奠基之作和标杆!
  谱牒学起源甚早。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第一本谱牒著作《世本》,专门记载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氏姓等。汉代司马迁《史记》即称之为“谱牒”。到了魏晋隋唐时期,因门第制度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谱学大兴,不仅谱牒著作繁多,而且出现专门研究谱学的人,“谱学”、“谱牒之学”或“姓氏之学”的名称也正式被明确提出。唐朝柳芳、刘知几等学者已明确提出“谱学”一词。官府还设立专门的修谱机构“谱局”或叫“谱院”。宋代以降,官修谱牒衰落,民间私修谱牒勃兴。特别是到了清代,不仅谱牒著作丰富,而且谱学研究和理论创建也日益完善。清代浙东学派代表章学诚在成为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的同时,无疑也是一位杰出的谱学家,他不仅阐述了谱学的性质、地位、作用,还论述了谱学著作编撰的内容、体例、方法等。指出,谱学、方志学、历史学都是史学,是一家之史、一国之史与天下之史的区别。同样是浙东学派成员的邵晋涵,在《余姚史氏宗谱序》一文中,竟然接连五次明确使用了“谱学”一词,并一再强调:“谱学”是一门“专门之学”,“家之有谱,固与国有史、州有志而并重也。”同时的大学问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甚至专写了《谱学》一文,论述“谱学”发展演变以及“谱学之严”。其中明确使用“谱学”一词达11次之多。故曰:谱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然而,尽管古代早就有如此众多的谱牒著作,早就有如此标准的“谱学”学科名称,直至现代,却还没有一部真正全面系统研究谱学的专门著作,仅仅只有一些零散的文章和篇章,“谱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迟迟没有构建。高等院校历史系也没有谱学专业和课程。究其原因,无疑是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家谱、宗谱、族谱、年谱等统统被视作封建糟粕,而加以批判,加以焚毁,谁还敢大张旗鼓研究传播谱学!改革开放后,仓修良教授在研究史学史、方志学并相继出版 《史学史通论 (中国古代史学史)》、《方志学通论》的同时,默默深耕谱学,积数十年之力,如今终于出版这部近50万字的《谱牒学通论》巨著。“仓氏三通”之作,对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三门学科建设都是奠基之作,可谓功德无量。
  最“不靠谱”是家谱
  谱牒学的社会价值在古代社会是尽人皆知,它是门第等级、官员升迁、婚嫁媒妁的重要参考依据,甚至人情交往、社会活动等也“言必称谱”。一些出身寒门的庶族地主和官员迫切需要利用谱牒标榜自己出自名门贵族。人们充分利用谱学这个工具为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服务。同时谱学还起到家族里闾和睦孝悌、互帮互助等宣传作用。是后人研究一家一姓一族历史、家庭教育,乃至一地一国社会风俗、人口变迁、宗法制度、孝廉文化、社会经济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地又大兴修谱之风,全面反映一地一村一族一家的发展历史和社会风貌,同时对增强友邻亲戚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正因为谱学的作用如此之大,历史上伪造郡望、妄称名族、攀龙附凤、牵强附会时而有之,谱牒很容易失实。宋代之前,谱学以官修为主,内容把控非常严格。南朝齐修谱官贾渊被人收买,违规将请托人编入名谱,被举报,“渊坐被收,当极法”,被处以极法!唐朝时朝廷下诏“普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尽管如此,“谱牒讹误,诈伪多绪”,“冒袭良家,即成冠族”。特别是宋代以后,私家修谱大兴,假冒失实现象更是常见。各类谱牒著作中,家谱的失实情况尤其严重。往往上下其手,“各修其家法,务以门族相高”。“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无所取信”。清代浙东学派开山祖黄宗羲指出,家谱随意伪造自己的祖先,实际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大不敬,并斥之为 “伪谱”,“是故诬祖之罪,甚于忘祖”!章学诚在揭露家谱种种谬误“不可胜言”之后,甚至发出了“有谱之弊,不如无谱”的尖锐批评!清代大学问家钱大昕则专门写过《家谱不可信》一文,予以批评,要求谱牒编撰坚持“实事求是之识”,编出“信史”。
  仓氏《谱牒学通论》专列《家谱辨伪举要》一章,详细揭露批评了古代以及当今家谱的种种失实情况。特别是对当代所修家谱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一提出批评。比如,济南一周姓家谱将自己的祖先追溯至周公,殊不知周公不姓周,姓“姬”。仓著又在另一章《家谱概论》中全面客观分析了 “家谱的文献价值和局限性”,再三指出:“使用家谱资料应当审慎。”
  此外,仓著对最早谱牒《世本》的剖析,对唐代敦煌姓氏族谱残卷价值的发掘,对宋代欧阳修、苏洵两家谱学理论异同辨析,对明代方孝孺谱学理论的阐述,对谱学新体裁年谱的全面分析等等,都是谱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填补了谱学学科建设的诸多空白。
  但愿仓氏《谱牒学通论》一出,谱学从此向着科学而靠谱方向健康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靠谱的“谱学”——读仓修良著《谱牒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