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w.org 发表于 2018-2-9 11:09:16

《重修大宗祠碑记》

《重修大宗祠碑记》记载了祠堂建成、重修的过程。
池氏大宗祠是为纪念石牌池姓基祖达源而建,“永锡堂”是其名号。达源品性谦慈、为人厚道,声名远扬。他生了二世祖润泉,到三世祖慕源又生了四子,后分成了三大房(慕源祖公第四子迁于揭阳)。由此子姓日益繁盛,修建祖祠。
池氏大宗祠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三进厅两天井,东西两边有走廊。祠堂重修后,宽12米深53米,建筑面积为636平方米。
仅在修志期间,收集来的族谱就有17部,其中最远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族谱,撰写《石牌村志》,寻找祖宗根源。再就是通过修建祖祠宗庙,把祖宗出处,渊源都在祖祠中立碑记载,使后人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
随着年岁流逝,原祠已经十分破旧,而且饱受白蚁侵袭。2002年,重修提上议程。当年10月,旧祠堂被拆掉,重建新祠。为和社区大环境相适宜,此次重修也做了相应改动:位置前移了、地基抬高了2米,新增了包台、偏厢、后院、围墙、石坪、水池等。
祠堂大门门额为“池氏大宗祠”,左右对联为:西河世泽,粤海家声。祠堂内的门额、石柱、石墩、石阶、通道等均为花岗岩制成或铺砌。



据了解,祖祠原来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西侧有花园,现已改建为楼房。柱叔说,建国初期,池氏宗祠曾做过农具厂、农机厂。他当年不过10来岁,就读石牌小学。放学后回家,往往要穿过池氏宗祠进到老村里,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在农具厂里玩,看工人们干活,修理农具等。“以前周围都是农田,走的都是石板路。”后来因为石牌小学地方不够用,祠堂一度作为石牌小学学前班的课室、休息室使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修大宗祠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