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w.org 发表于 2017-12-17 14:18:53

池振君:山东莱芜池氏概览

感谢山东莱芜宗亲池振君供稿


莱芜池氏
•    巍巍青屏山,绵延二十里,西接泰山余脉,东至莱麻之交。山上怪石林立,姿态万千,碧草青青,林海茫茫。青屏山之阳,一条一望无际的季节河,象一条巨龙蜿蜒西流,汇入滚滚汶水。“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河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沙滩。柔柔白沙,涓涓细流,传颂着这片美丽土地的神圣与旷远。河岸边,自古有一条悠远的小路,伸向古青州府。在大明王朝即将谢幕之际,我池氏家族的始祖廷柱公,也许就是沿着这条谷底小路,辗转数百里,自青州府临朐县来到这片风水宝地建立后峪村的。当时的后峪村,背靠青屏山,南依汶河水,一条清清的小河从村中央流过。自此,我池氏家族就在这里繁衍后代、休养生息。自六世祖林公迁往天井峪村后,我池氏家族部分同宗,开始逐步外迁,走向各地,走向全国。1965年,人民政府在后峪村河的上游修建了乔店水库,后峪村也随之迁至村东的山岭上,往日的大沙河,变成了今天一望无垠的汪汪碧水。
如今我池氏家族已历十七世,遗憾的是始祖迁来的具体年份,未见明确记载。后峪村七世祖竹梅公墓碑云:“祖居青州府临朐县,自大明迁于莱邑治东乔店后峪庄为世。为年谱皆失序,兹故未及详载也。谨略志之以示木本水源不忘所自出云尔”。此墓碑立于清道光十五年闰六月(1835年,这是目前能查阅到的属于我们家族的最早碑文记载。由碑文可知:我始祖乃明朝迁徙而来,原家谱因“失序”,所以记载不详。无独有偶,天井峪东林六世祖林公后裔所建池氏支谱碑亦有同样记载:“池氏始祖讳廷柱明季自青州府临朐县迁于莱邑城东后峪庄卜茔于村北”。我们根据碑文记载和精心推算,确认始祖迁来时间应在明朝末年,距今约380年左右。
我始祖因何而迁,如何而来。具体细节后人已无法考证。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距今383年),陕北地区首先遭到大旱袭击,随后大旱几乎连年不断。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距今373年),旱情急剧扩展,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频传旱情,竟至赤地千里,川竭井涸,颗粒不收。山东出现了“三百年未有之奇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县地发生了旱灾,有的地区半年无雨,本来连年断流的汶水、泗水、济水一齐干涸,湖泊、池塘也全部无水。当时河道总督张国维向明思宗汇报山东情况:“异常大祲,赤地数千里”;“道旁榆柳树皮取食殆尽”;“萧条四野叹遗黎,树屑和糠强救饥”;“只因救死宁茹苦,只恐含悲讵下咽。食寄荒野栖在路,行人那不泪潺潺”…… 除严重旱灾外,还同时发生了蝗灾和鼠疫,亡者无数,死者相继。我们的始祖,也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背井离乡,远迁莱邑的。仅猜测而已,亦未可知。


目前莱芜池姓人口不到2000人 ,仅占莱芜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十五。我们虽人口不多,但分居于莱芜十四个村庄及全国各地。
我池氏家族尚无族谱记载,祖辈谱碑、墓碑因“文化大革命”(1966-1976)破坏严重,多数谱碑、墓碑支离破碎,字迹无法辨认;目前仅在后峪村村北小河边发现一池氏谱碑,成为本次续谱之重要依据。该谱碑立于何年并无记载,估计此碑为三块石碑组成,可惜其中左右两块已经无法查找,所以部分先祖名讳难以考证。
池振君

chiw.org 发表于 2017-12-17 14:26:09







chixk 发表于 2017-12-28 18:18:15


山东莱芜池氏村庄景色


锦鸡峡瀑布

chixk 发表于 2017-12-28 21:45:40



chixk 发表于 2017-12-28 21:46:07



chixk 发表于 2017-12-28 21:46:32


上面几幅图片为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双龙峪村


chixk 发表于 2017-12-28 21:46:53

chiw.org 发表于 2017-12-30 16:23:17

池氏家族牵头承建的关帝庙




chiw.org 发表于 2017-12-30 16:26:07

chiw.org 发表于 2017-12-30 18:55:46



山东莱芜池氏祖居地——后峪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池振君:山东莱芜池氏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