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宗亲 发表于 2017-8-10 05:06:24

佛山政协委员建议建家谱中心 抢救四千村村志

史家称,自宋代末年开始,北方族群大规模迁入南方,南北融合加剧,佛山的村落逐渐形成和发展。然而,有专业人士指出,佛山的历史传承至今,全市4000余自然村的村史村志仍有待抢救式的整理研究。


政协委员陈建良专门在书面建议中提出,佛山家谱作为佛山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建议设立佛山市家谱中心,系统整理研究湮没于乡村中的佛山家谱,以加强档案在佛山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动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服务。


如同参与研讨此次建议的王丽娃所说的:“没有村志的村居是没有历史的,而村居应该有内化的文化历史,否则无法传承。”这一点恐怕值得当下正在致力于美丽文明村居的佛山人去认真思索。


故事:中断的族谱和村史五十年后再续写


高明更合朗锦村有着647年的历史,自明代建村以来,这里至今只有一个姓氏——何姓。何氏宗祠、媲鲁何公祠、仁轩何公祠和表山何公祠等七大祠堂连缀成群,蔚为大观,一直是村里举办角仔节和婚嫁庆典的堂馆。老人们记得,修建最早的何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而追溯先祖的足迹,可以再上溯到宋朝末年。那时,何氏先祖先由珠玑巷迁往明城的塘际村,后继续向西归隐,来到了现在更合新圩这个地方落地生根。


“尽管村史源远流长,但续写的族谱和村史却在近五十年间中断的。”村长何超明告诉记者说,从2014年起,朗锦村开始着手续写家谱,原计划在今年完成。目前来看,西房近1200人的谱系已经完成并付印,而东房近500人的谱系虽已整理,但还未筹足资金来付印。“幸亏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何明佳非常热衷编写家谱的事,后代才能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


现状:4000村村志待抢救


“每天,自然村都在消失。” 一位不愿具名、熟悉地方志编修工作的专业人士表示,这是城镇化的结果,过去的自然村合并、搬迁,祠堂、古民居等建筑在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可能会消失。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佛山的家谱散存在各个单位和个人收藏者手中。自2012年开始收集家谱、族谱以来,佛山先挑选了上世纪40年代前编修的家谱来整理收集,因为这些谱集散失得最严重。


“我们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这样的大型图书馆购买了62种家谱底本使用权,随后再从各区档案或地方志部门收集了一百余种,整理出了一份来自公共图书馆等单位的家谱目录。”这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2012年至今,佛山整理了69个姓氏271种族谱的目录,整理翻印了47个姓氏73种家谱,而翻印的数量仅是目录的三分之一。


“但现在来看,省里有关历代地方志的整理只进行到府、州、厅、县这级,而包括乡土志和族谱都尚待挖掘。”佛山大约有4000个自然村,全省的自然村落普查工作正在进行,到明年年底才能完成。“所以,我们还不太清楚整体上佛山族群族谱的变化和历史。”


难题:知村情的人越来越少


以朗锦村为例,该村散居在各地的何氏后人至今有近1700人,而户籍留在村里的只有900余人。“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87人,七十岁以上的占1/3左右,八十岁以上的不超过10人。”高明更合朗锦村村长何超明表示,能讲清楚过去五十年间村史的人就更少了。“缺少懂村史的人是个问题。比如缺少校对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


“怎样才能发动学者、学生和专业的退休人士参与到抢救村史的工作中来,也是个难题。”参与研讨此次建议的王丽娃女士接着表示,目前碰到的困难是难以解决村一级的经费。此外,现在的档案管理没有主动服务,收藏在档案馆里的资料没有系统分类整理,不便于学术界等各界人士研究利用。“明清时期的佛山历史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热点,但上世纪40年代前后的佛山历史却是冷门。那么,现在首先要填补的是资料缺失的问题,这才有可能推动研究工作。”


建议:应考虑建市级家谱中心


“1949年前形成的旧家谱档案毁坏较为严重,很多已经是孤本,由此,首先应加强1949年之前形成的旧谱档案的收集整理。”九三学社的陈建良在《关于设立佛山家谱中心,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播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要加强全市的家谱收集与整理,由佛山档案馆和佛山地方志部门整合全市家谱资源,在佛山市档案馆建立佛山市家谱中心,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他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地区档案部门与地方志部门合署办公,加强地情资料收集;要动员社会积极配合,深入村镇开展调查,加强民间征集;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工作,加强家谱收集与编研。”


王丽娃表示,现在编纂的《全粤村情》要覆盖广东18万个自然村的村史研究和利用,是不够的。此外,家谱的全文数据化还比较难,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也只对100多种家谱做了数字化扫描处理,这和数字化处理并实现家谱档案资源的共享还有距离,这些都有待通过市级统筹来加强保护、研究和传播。


他山之石


湖州重“家风家训”建设


“以浙江湖州等地美丽乡村建设为标杆”被写入《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百村行动方案(2017-2018)》中。湖州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载体,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在全国树立起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范例。


其中,湖州注重“家风家训”建设,注重家风家训体现当代主流价值观,都值得佛山在建设美丽文明乡村中思考和借鉴。譬如,著名的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湖州讲学、求理、寻亲,其问理活动以及长春书院的建立都对湖州产生了影响。而这一史实的挖掘,就与学者从湖州民间收集了6部有关朱子后裔在湖州的家谱有直接关联。


此外,湖州还曾策划全市“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和广泛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借以打造各类乡贤展示馆、乡风馆。


来源:广州日报

Darren 发表于 2018-4-9 17:29:00

家谱中可以添加村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样更丰满。

池氏兴旺发达 发表于 2018-4-17 16:12:58

我叫池俊明,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前六代祖先池登云的父母亲从山西山阴县黄土高坡村迁到内蒙古卓资县的,现在我们寻根到祖先池登云这一代了,池登云的父母亲及祖先在山西省山阴县黄土高坡村的情况,我们就不清楚了,想通过池氏网寻寻根。谢谢!联系方式:邮箱jkkl1314168@163.com。

池氏兴旺发达 发表于 2018-4-17 16:13:22

我叫池俊明,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前六代祖先池登云的父母亲从山西山阴县黄土高坡村迁到内蒙古卓资县的,现在我们寻根到祖先池登云这一代了,池登云的父母亲及祖先在山西省山阴县黄土高坡村的情况,我们就不清楚了,想通过池氏网寻寻根。谢谢!联系方式:邮箱jkkl1314168@163.com。

池氏兴旺发达 发表于 2018-4-17 16:14:58

我叫池俊明,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前六代祖先池登云的父母亲从山西山阴县黄土高坡村迁到内蒙古卓资县的,现在我们寻根到祖先池登云这一代了,池登云的父母亲及祖先在山西省山阴县黄土高坡村的情况,我们就不清楚了,想通过池氏网寻寻根。谢谢!联系方式:邮箱jkkl1314168@163.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山政协委员建议建家谱中心 抢救四千村村志